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99章 曹魏之请

    整个客栈内静的落针有声。

    “这两个夯货!”

    张绣一脸的无奈之色。

    原以为这两人见自己在此,肯定就会知道他在暗访,故而悄摸的假装不认识,没想到会如此直接了当的来了个跪拜大礼。

    这下好了,暗访变成明察了。

    马忠和李恢吓的面如土色,浑身瞬间就冷汗直冒,慌忙跪拜:“小民拜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其他人也慌忙跪了。

    “都起来吧!”张绣无奈地看了看秦宓和伊籍,“朕本想暗访地看看,没想到暗访变成明访了,都起来!”

    其实秦宓和伊籍是被猛乍的吓坏了,下跪只是下意识的快速反应。

    听到张绣的话,两人额头上沁出一层汗来。

    其他人都起来了,他二人自知有罪,不敢起来,额头贴着地面静悄悄地等待着。

    “起来吧!”

    张绣对着他俩说,“你们来这里也是为了暗访?”

    秦宓和伊籍见他没有生气,也是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秦宓偷偷地擦了把虚汗说:“臣听说天下的学子都来了,就想来看看客栈的情况如何。伊尚书是我拉来的。”

    “恩!”

    张绣点了点头,目光扫视了一下马忠和李恢,“刚才你们所言不错,但治理国家不是刷嘴皮子,要看到你们的真才实学。原本想问问你们的名字,现在朕不想问了,朕就在宫里等着你们俩,有信心否?”

    马忠和李恢激动得心都要跳出来了。

    脸都涨红了。

    竟然在张绣问完话之后没有快速的回复,怔怔地看着地面出神。

    伊籍提醒:“还不快回话?”

    两人才恍然大悟地跪拜:“小民有信心,愿为大靖!愿为皇上效力。”

    张绣点点头,然后看向其他人:“不止是他们俩,你们都要好好地考,大靖的江山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你都以后都是大靖的基石,朕在此祝诸位金榜题名!”

    众考生做梦都没有想到会得到皇上的祝福。

    纷纷跪拜,粗着嗓子回应。

    暗访不成,张绣无法再多待了,只是在客栈老板和秦宓、伊籍的陪同下在院子里转了转,然后就回去了。

    刚进宫,李儒已经在书斋阁外面等候多时了。

    见李儒一副子匆忙急切的样子,头上都要冒汗了,就笑道:“是何大事,让朕的丞相急至如此?”

    “皇上!”李儒慌忙跪拜了说,“曹魏来信。”

    “曹魏来信?”张绣诧异,“是曹操写给朕的信?”

    “是。”

    “信中是何内容?”

    “臣不知,”说着将信递过去,“乃曹操亲笔所写,请皇上过目。”

    张绣接过信,抬腿进了书斋阁。苏瑾早提前一步准备好了热茶,让几个太监拿着蒲扇站在亭子四周扇凉。

    坐在椅子上,并不着急地打开信,让李儒坐在自己对面,盯着手中的信问:“李相,你以为此信中是何内容?”

    屁股坐定,李儒这才松了口气,缓缓说:“臣以为,多半是联合之意。”

    “何以见得?”

    “吴臣周瑜面见皇上,商定联合之事,而曹魏正好在我们两国的中间,若是有个突然行动,曹魏恐怕反应不及。”

    “不是有刘备吗?”

    李儒笑笑:“刘备已经被我十五万边军盯死,处于被动局面,如何敢乱动?曹操有心联合刘备,奈何刘备有心无力。”

    张绣点点头,打开信。

    信中:靖皇伯渊贤弟,别来无恙啊!自南讨袁术之后,已有数年不曾谋面,心中甚是想念。朕已是知命之年,恐时日无多,心中越发思念故友,特在嵩山设宴,请靖皇伯渊贤弟大驾。朕闻伯渊已立太子,所以也带太子丕前往,随从二十人。九月之秋,特在嵩山等候特驾!

    “邀我赴约?”

    张绣愣怔地看着手中的信,反复看了三遍。

    这个真是万万没想到,怎么会想着让自己前往嵩山去见面?是要打感情牌吗?大家都是多少年风里雨里过来的人,打感情牌恐怕不可能,叙旧更是谈不上了,更多的恐怕是商议联合之事。

    张绣在并州屯兵十五万,这让曹魏的压力山大。

    要是给他们缓和两年的话,也就没有啥压力了,如今刚刚平定了冀州、幽州。粮草的消耗巨大,短时间内很难恢复,有要增加冀州这边的防务,还要防备着南边的东吴,实在是耗不起了。

    张绣把信递给李儒:“真不知道曹操这个葫芦里面卖的是什么药,竟然想邀请我前往嵩山见面。”

    李儒接过信仔细看完,坐在那里急剧地思索起来。

    首先排除鸿门宴的可能性。

    张氏子嗣兴隆,君臣一心,就算张绣出了意外,大靖的步伐依旧会走下去,而且在张绣出现意外后,深厚张绣厚恩的这样将领恐怕就要跟曹魏真的拼命了,到时候便宜的只能是东吴和刘楚。

    最有可能的就是联合了。

    但问题是,从始至终,张绣和大靖的臣子们都没有考虑过要跟曹魏联合,他们的关系只能是敌对,或许战时可能因为利益联合一下。

    思考片刻后,李儒说:“皇上,臣以为,可去!”

    “哦?”

    张绣有些意外地看着李儒,“你说说,为何可去?”

    李儒:“臣以为有三点可去,一是如今的曹魏粮草吃紧,曹操必定想通过直接沟通皇上来达到双方撤退边防军的问题,同不同意在我们手里,可去;二是因为大势,嵩山之谈无论成功与否,都会让刘楚觉得我们的关系比他们更紧,让他们对曹魏增加防备之心,可去;三是可以再现‘鸿沟之盟’,答应他们的要求后,曹魏不敢反悔,而我们敢,此三可去也。”

    手指轻轻叩在茶桌上,细细的思考。

    觉得此行还真可行,且不说李儒的这三点观点,就是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