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6章 七颗西红柿

    将锅中的油倒出去,一勺水,再加入一大勺白糖,差不多200克左右。

    用勺子的背部在锅中朝着一个方向不停的搅拌,熬糖的时候中火,不能用大火,不然它烧锅的四边,糖浆还没有熬好它就先变了颜色。颜色变的通红就没办法做了。

    一边不停搅拌的同时,一边也要时不时的舀起糖水让它再次流进锅中,听一听声音。

    一边听声、一边看浮起的泡泡、一边看糖水的颜色。三位一体,这样子才最保险。

    没熬好的糖浆它的气泡大、颜色白,往锅里倒的时候的声音是“啪嗒啪嗒……”的声音。

    熬好的糖浆不一定非要熬到香油色,呈现浅黄色、淡黄色。熬好的糖浆颜色要比香油色淡一些,往锅里倒的时候的声音是“哗哗……”像水一样的声音,上面的小气泡呢非常的小、非常的碎。

    将地瓜下去锅中,快速的翻炒均匀,将糖浆裹匀,随后将它盛出装盘,白阮阮还洒了一点白芝麻。

    糖浆熬的好,就不粘盘子不粘锅。

    “快吃这个~凉了就凝固了。”

    白阮阮招呼顾绾君过来,递给她一双筷子。

    她率先下筷子夹起一块儿红薯块儿,表面均匀的裹了一层糖浆,随着她的筷子的抬起,拉起长长的糖丝。

    白阮阮在旁边放了一碗冰水,红薯块从水中一过,糖丝就断了,表面的糖浆凝固,吃进嘴中外面的糖霜是脆的,里面的地瓜又糯又甜。

    顾绾君学着她的样子也夹起一块,过冷水,再放入口中。

    “好吃!”

    女生大部分都喜欢甜食,顾绾君很喜欢这道菜。

    白阮阮又试了一次不过冷水,表面的糖浆是热的,不粘牙,很有嚼劲。

    顾绾君也吃了一块儿没过水的,拉的糖丝长长的,一点也没有断的想法。

    “这……”

    顾绾君一时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白阮阮用干净的筷子蘸了下冷水,帮她把糖丝弄断了。

    两人将一小盘拔丝地瓜吃的干干净净,顾绾君吃了大半,白阮阮吃了一小半。

    一直运作着的烤箱“叮——”的一声停止了运作。

    白阮阮将烤箱打开,带上了棉手套将里面的烤架拉了出来。

    烤的流蜜的红薯出现在她的眼前。

    顾绾君凑过来好奇的看着,阵阵烤红薯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她刚刚吃过拔丝地瓜的肚子好像又饿了。

    白阮阮用夹子将两个烤红薯夹到两个盘子里,将其中一个盘子推给顾绾君。

    “这个……怎么吃?”

    “你可以带皮吃,也可以扒皮吃。”

    白阮阮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的红薯表皮撕开,露出了里面黄橙橙的红薯肉,阵阵热气冒出。

    她将一个勺子递给顾绾君,自己拿着另一个勺子舀了一勺软糯的红薯肉放入口中。

    香甜绵密,是记忆里的味道。

    “这个也好好吃!”

    红薯刚出锅,很烫,顾绾君吃的边跳脚边往嘴里塞。

    “白小姐,这个卖吗?”

    白阮阮:……

    最后,她还是答应了卖给她二十斤。

    两人最后品尝的蒸红薯,有前面两种更好吃的红薯做法,这个就被显得滋味平平了。

    这次的红薯口感不错,糖化的也差不多了,明天就可以售卖了。

    正好今天白天又收了一批韭菜,明天可以一起售卖。

    “哈喽,大家好。欢迎来到地球直播间,我是软软。”

    【花花】:主播晚上好。

    【梦中的那片海】:你好,我好,大家好!

    【乖乖兔】:听说主播今天卖红薯,我的小钱钱已经准备好啦~

    “下面请出我们今天的主角——红薯。”

    白阮阮将一个清洗干净的红薯拿进镜头里,给大家展示。

    “这个就是红薯了。”

    她手中的红薯有她一个半手掌长,和她手臂一样粗。

    “红薯有很多别名,它又叫番薯、甘薯、朱薯、金薯、红山药、玉枕薯、山芋、地瓜、甜薯、红苕、白薯、阿鹅、萌番薯等。”

    “红薯来源于南美的秘鲁、厄瓜多尔、墨西哥一带。1492年西班牙着名航海家哥伦布获得女王的批准,开启了人生中的首次远洋探险,并发现了美洲大陆。”

    “番薯早在几千年前就被印第安人种植,也是玛雅人的主要食物。直到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率领船队到了美洲大陆然后就发现了诸多奇妙的物种,其中番薯作为其中一种异域礼物献给了西班牙女王。”

    “随着各国早期探险和经商先人的洲际往来,红薯走出其故乡,到欧洲非洲亚洲等有人类的居住地拓展。”

    “番薯传进华夏约在明朝后期的万历年间,分3条路线进入华夏―云省、广省、福省。”

    “明朝时,多年在吕宋(即菲律宾)做生意的福省长乐人陈振龙同其子陈经纶,见当地种植一种叫“甘薯”的块根作物,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想到家乡福省山多田少,土地贫瘠,粮食不足,陈振龙决心把甘薯引进华夏。”

    “1593年菲律宾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视甘薯为奇货,禁止出境。陈振龙经过精心谋划,将薯藤绞入汲水绳,混过关卡后,于农历五月下旬回到福省厦门。”

    “甘薯因来自域外,闽地人因之称为“番薯”。陈氏引进番薯之事,明人徐光启《农政全书》、谈迁《枣林杂俎》等均有论及。”

    “番薯传入华夏以后,即显示出适应力强、无地不宜的优良特性,产量也高,一亩胜过种谷二十倍,加之熟食如蜜,或煮或磨成粉均可,故能很快向内地传播。明后期,十七世纪初,江南水患严重,五谷不收,饥民流离。彼时,科学家徐光启得知福建等地种植的番薯,是救荒的好作物,自福建引种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