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95章 朱由检的梦想

    “启奏圣上,此前之传言究竟真也假也?圣上可曾虑及,此策自古未有,一旦于天下推行,恐会引发不必要之动荡。

    值此百废待兴之际,臣以为此等事关重大之策,还需徐徐图之为好。

    或许圣上有励志图新之志,但治大国若烹小鲜,欲速则不达,此间之关窍还望圣上慎思之!”

    在温体仁坐下后,杨嗣昌起身施礼后言辞谨慎的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杨嗣昌出身于官宦世家,祖上数代致仕回籍后均有购置田地,但由于武陵山多地少,所以到他这一代,家中也只积累了一万多亩田地。

    不过就算如此,杨家在二品以上大员中,也算是田地最多的一类,如果传言中的新政实施,杨家的损失还是比较大的。

    以杨嗣昌的品级,只能有八百亩田地免租赋,剩下的按每亩产量一石、上缴朝廷三成计算,每年至少要纳粮三千石,按市价计五钱一石算的话,相当于每年减少了一千五百两以上的收入,这对于每年三千六百两俸禄的杨嗣昌来说,确实是十分的肉疼。

    虽然这次杨嗣昌在观望风色之后没有上本,但今天看到皇帝召见会商,肯定是想征询他们这班重臣的意见,他犹豫片刻后,最后还是决定站出来劝皇帝再慎重考虑一番,或许会有其他人附议自己,要是反对此事的重臣多了,皇帝就要好好考虑一下了。

    但是让杨嗣昌感到失望的是,在他站出来建议皇帝暂缓此策施行之后,竟然没有人起身附和自己的建言,包括温体仁在内的其余阁臣全都保持了沉默,只有他孤零零地站在那里,这让他顿觉尴尬无比。

    “杨卿且坐,卿之意朕已明了,于公于私,卿之建言也属合理,只不过,正是因着此事,朕有些话今日要与诸卿分说。”

    朱由检笑着示意杨嗣昌坐下后,脸色变得沉静无比。

    众臣一看脸色就知道,只要皇帝摆出这副姿态来,那就是心中已经有决断了。

    “数年来,诸卿俱是尽忠职守、克己奉公,以不同之身份为大明做出了杰出贡献。正因如此,方有大明今日日趋安定之大好局面。

    对于诸卿之功,朕静来思之,心中也是每每感怀不已。”

    听到此处,温体仁起身施礼接话道,“圣上谬赞了!大明能有今日之境,皆因我皇英明神武之功,臣等皆是尽本分而已,当不得圣上如此夸赞!”

    其余众臣纷纷起身齐齐施礼道,“圣上谬赞!臣等愧不敢当!”

    “诸卿且坐,朕于此心中自是有数!”

    众臣再次施礼后坐了下来。

    “诸卿可知,朕心目中之大明该是何等模样吗?”

    朱由检缓缓起身,背负双手,用明亮的眼神扫视着众人,神情中既有庄重之意,更带着昂扬和激奋之情。

    “朕的心中始终存着一个梦想。

    朕要使这天下,耕者有其田、劳者有其谷、居者有其屋、寒者有其衣,疾者有其医。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朕欲使我华夏衣冠永世不绝,使天下黎庶永不再受饥寒冻绥之苦,使天下人有冤屈能得伸,使有才能者能得扬,使富庶者不骄奢,使贫穷者能糊口,使天下苍生皆能安居乐业!

    人生不过短短数十载,诸卿皆以年过不惑,如温卿甚至已是年近古稀。

    回首这数十载光阴,诸卿可否慨叹过?是否有诸多憾事未曾了结?是否有许多心愿未曾达成?

    是否想过,此间种种,皆过眼云烟耳!

    此世间之物,我们只能经历,但无法真正拥有!

    千百年以来,无数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皆化为尘埃矣!

    等到离世入土那一日,我们带不走任何一件物事!

    对于朕及诸卿而言,以现今之地位、权势,世间种种享用可谓是无有不得,醇酒佳肴、豪宅美妇皆是唾手可得,或许有人就此知足,或许有人仍贪求更甚。

    可是,诸卿是否想过,到人世间走一遭,就是为了享乐不成?圣贤于经书中所述,便是如此不成?

    夫光阴者,万物之逆旅,百代之过客!

    既是逆旅,我们为何不用这短短数十载之光阴,于青史之中,留下浓墨重彩之印记?!”

    朱由检慷慨激昂的话语落地,大殿内顿时陷入了一片沉寂。

    殿内诸人从未听闻过如此直白的演说是出自一位帝王之口。

    史书上从没有记载过这种形式,在大伙儿的认知当中,也从没有任何帝王当着一众臣子的面如此袒露心胸。

    但是这番言语听上去偏偏又是如此的蛊惑人心。

    在座诸人都是经历过无数场面、见识过芸芸众生中的各色人等,都是心智极为坚定之人,寻常言语情事已是很难将他们打动,但皇帝这番超出所有人认知的讲话方式和语言,却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思索之中。

    此时此刻,众人脸上的神情也是精彩纷呈。

    或迷茫、或惆怅,或蹙眉、或瞪目,每个人的脑海中都在回忆着过往种种。

    有不堪,有喜悦,有愤然,有失落,有向往,有慨然。

    有的人则是种种神情在脸上来回交替变化着,悲喜交集中对他人行举似无所觉。

    最初读经书是为了什么?

    高官厚禄?荣华富贵?醇酒美妇?

    手握大权,一言可决他人生死?

    拯天下万民于水火?解天下黎庶于倒悬?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立言立德立功,超越先贤、名载史册?

    用自身所学,助有为圣君开创万世不败之基业?

    这些似乎都是自己的初心。

    可是初心易得,始终难求。

    许多年来,自己做到了其中哪一项?

    好像自己现在所做的一切,早就违背了初心,更是偏离了圣贤的教诲。

    当初那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痛斥残民以逞之贪官污吏的自己,已经变成了被自己所叱骂之人的样子,现在正不知被多少人在背后唾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