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51章 施展才能的平台

    十余石大豆竟然被转换成了五石的粮米,当李保和婆姨带着家里的两个小子、一个闺女把粮食扛回家中后。

    一家人围着小山一般的粮垛,眼神和脸上的神情都是一副不敢置信地样子。

    活了大半辈子的李保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如此多的粮食全都是自家的,并且不用上缴一粒米给官府。

    这七百余斤的粮米,只要算计着撑过寒冬和春日,等到夏天来临后,搀上些野菜节省着吃,足够撑到夏粮收获了。

    在收割完大豆之后,官府大老爷们根据每家新垦的田亩数发下了麦种。

    各家各户的冬小麦已经全部种好,而李保家的田地经过一季肥田大豆的种植,来年的夏粮应该会有个相当好的收成。

    对,收成会相当好。

    对着一点,李保全家人都是深信不疑。

    大片的田地中都已经打下了无数的深井,一架架脚踩的水车也被安放在了井口。

    李保和婆姨不顾初冬时的寒冷,赤脚踩在水车的木制脚蹬上愉快的踩踏着。

    然后低下头看着清澈的井水被筒状的木头带到地面,再慢慢灌倒自家的麦田中,这种情景让李保在睡梦中都会时常笑醒。

    一切就如李保的预测一样,虽然从冬天到春末夏初,老天爷甚少降下雨雪。

    但因为水井和水车的出现,崇祯五年,整个平凉府的新垦田地还是取得了丰收。

    这一年,在种完冬小麦之后,李保并没有闲下来,他带着一家人再次开出了二十亩荒田。

    而耕作方式也会如此前一样,先种一茬大豆,等地力足够肥沃时再种小麦和粟米。

    崇祯五年夏收时,李保家的三十亩冬小麦足足收获了二十余石粮食,经过脱粒打场晾晒后,足足有近三千斤的小麦被运回家中。

    为此,李保还特意加盖了一间小屋作为粮仓,并且专门去县城购置了一把铁锁,把粮仓大门牢牢地锁死。

    钥匙就放在了屋里的一处最隐秘的地方,李保每天都要数次打开这间小粮仓,进去看看有无老鼠啮咬的痕迹。

    崇祯五年的大丰收是李保终身难忘的场景,直到多年以后他还要乐此不疲地提起。

    因为有生以来,李保和家里人终于痛痛快快地、敞开肚子吃了一顿饱饭。

    由于吃的太饱的缘故,已经十六岁的大小子克化不了而腹胀如鼓……

    李保和婆姨架着大小子在院子里溜达了半宿,直到鸡叫天亮后,大小子的肚子才恢复了原状。

    这也是大小子终生无法遮掩的幸福的耻辱,多少年以后也是时常被家里人提到此事,而作为当事人的他却始终都是一副憨笑的样子。

    李保打望着绿的油亮的麦苗,无声无息地笑了,心里那股子熨帖劲让他有一股子去麦田里打滚的冲动。

    眼瞅着又是一个丰收的年景,那间粮仓怕是盛不下这般多粮食了,得赶紧再建一间更大更高的粮仓了。

    大小子十八岁了,夏收后得给他张罗着盖房子娶婆姨了。

    原先因为穷,自家二十多岁才娶上了婆姨,现在咱家有的是粮食了,给大小子娶婆姨可得好好挑挑。

    听里长说,又有一伙流民要来七里堡落户了,这可是个好机会,得从那些迁来的穷人家中挑个俊俏地儿媳。

    嗯,就这么定了。

    与李保一家境况相似的农户可以说遍及整个平凉府。

    崇祯四年至今,数百万陕北受灾农户被有序地迁移到平凉府、凤翔府、临洮府、西安府下属州县。

    在各种有效举措的助力下,经过三年多来陕西行省上下诸多官吏的不懈努力,整个陕西省境内因为饥荒导致黎民冻饿而死的现象几乎绝迹。

    大片荒芜的田地被开垦成了良田,各种水利设施也是日臻完善,有力地支撑了陕西全省粮食自给自足的良好局面,并且这种良好的势头正在持续。

    朱由检在闻讯后,给陕西官场下达了新的任务,那就是在积蓄加大开荒拓田、兴修水利的基础上精耕细作。

    力争使陕西粮食产量再上一个新台阶,功成后,表现出众的官吏将会得到超擢。

    正是这种官员升迁途径的畅通机制,极大地刺激了各级官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年都会有数量不同的官吏得到拔擢重用。

    他们空下来的位子也是优先从本地递补,对于朝廷这种不同以往的选拔策略,陕西上下各署衙大小官吏们表示了热烈地欢迎。

    如果朱由检亲临陕西视察的话就会发现,现在陕西官场的作风已经与千百年来历朝历代完全不同。

    现在陕西官吏们的状态更像是后世新中国建立之初,全国上下官民一心、奋发向上的样子。

    官吏们已经习惯于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不论是各级主官还是佐贰吏员,绝大部分人对于脱离实际的工作作风非常的排斥。

    日常之时,衙门中很少看到有人有混日子的状态,尤其是那些吏目书办们,这些出自本地的基层吏员。

    更热衷与给家乡父老办实事,在力争已出色的政绩升迁时,也能为自己留下一份好名声。

    自从朱由检下旨,打破官吏之间唯身份升迁的陈规后。

    在吏部以及巡察御史、锦衣卫等有司先后给出的考察报告后,数以百计能力突出的吏员得以晋升到流官的行列中去。

    使得更多优秀的治理人才有了施展才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