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0章 上市规划

    “首先,欢迎大家参加这次的大会,我召开这次大会的目的,主要是探讨嘉城剧制未来的发展方向。”苏嘉诚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稳,

    “最近的一年里,公司的各项发展都非常不错,除了公司内部存在一些细小的问题之外,我们过去的一年可以说是四处开花,这离不开在座的各位股东对嘉城剧制的贡献。我们知道,嘉城剧制在这一年里不仅扩宽了原有的宣发渠道,同时也成立了专属的广告部门来做业务,我们的转型开始慢慢的步入正轨。我知道大多数从头跟随我的人,都知道我创业的初衷只不过是为了不埋没好的作品,但是现在,公司接触的方面越来越多,甚至也已经跟几座城市里的公司达成了一定的合作,在互联网宣发方面,我们确实做到了很多突破,这也意味着,我们的宣发,策划,广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为了使之能发挥出更加重要的功绩和作用,我打算进行融资,并且已经达成合作共识。”

    苏嘉诚说完之后,便示意大家把目光转向大屏幕,屏幕上便是上海的一家投资公司的简介,以及合作事宜的分析。

    “达成这份融资之后,经过双方的共同商议,决定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若能上市,对嘉城剧制的推动力是十分之大的。首先,现在国内垂直领域能达到上市要求的公司并没有几个,若我们能率先在同时期的竞争对手里确立上市,那么我们接下来的定位便会发生改变,也很容易在银行拿出稳定的,持久的资金去投入更多好的项目,我们要做的是线上线下全面开花,也要涉足实体经济,来巩固我们的地位。”

    紧接着,苏嘉诚又拿出了经济分析走势图,开始逐步的分析每一个区间各个领域对于社会经济的贡献比,论述起上市的必要性。

    苏嘉诚的逻辑思维非常清晰,我可以很明确的感受到他为了上市而所准备的东西,让我有些惊讶的便是嘉城剧制已经与很多广告公司进行合作,看来对于互联网宣发这一重大板块,嘉城剧制在沉淀多年后已经有了完整的体系,这样看来,若是嘉城剧制的宣发能力能得到很多家的认可的话,上市是大势所趋,毕竟以这种发展形势看下去,嘉城剧制很有可能在上市后成为数一数二的宣发公司,其具备的宣传和策划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当嘉城剧制完成上市并且顺利进行二次融资之后,嘉城剧制也就正式改名为嘉城传媒,通过各个部门的统筹合作来帮助客户进行想要的宣发和包装,我们要尽可能的做出成绩,来奠定在市场的地位,也要面临接下来的所有挑战,不过这却是大势所趋。”

    “所以,那之后嘉城剧制的定位是什么呢?原有的剧本创作和剧本宣发还会继续做吗?”一位股东率先提出问题。

    “当然会继续做,这是我们的发家之本,虽然剧本杀会发展到什么地步所有人都不知道,但是我们不能忘本。至于嘉城剧制的定位,便是互联网公司,但是线下的宣发我们也要涉及...”

    苏嘉诚说完这句话后,各个股东都开始窃窃私语,苏嘉诚的这一步确实非常冒进,如果上市失败,那嘉城剧制面对一轮融资后的计划将全部被打乱,原有的计划也都会被搁浅。

    我有些紧张的看着屏幕,苏嘉诚已经开始投票,来确定他的提议。

    让我有些意外的是,于欣然居然第一个举手同意了苏嘉诚的意见,这让我瞬间大吃一惊,我其实一直在关注于欣然的表情,因为现在,她是嘉城剧制名副其实的第二大股东,她的表决可以说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次大会,所以在此之前,苏嘉诚都是做好了完全的准备来提防于欣然。

    于欣然表态之后,龚经理也率先举起了手,紧接着,赵文泽和房文山也都举起了手,很快,苏嘉诚就以绝对的优势通过了这个提议,顺利的有些可怕。

    苏嘉诚明显也有些意外,不过还是很快的整理了自己的面部表情,然后开始说起上市之后的安排。

    “好,居然各位股东都同意的话,那么我将会亲自带领团队去跟进上市的这件事,我们会在下周去往美国,带上我们的宣发成功案例和公司简介,以及一系列可能促成公司谈判成功的资料去面对接下来的挑战。”

    “苏总,您的团队打算要带哪些人,您提前说出来,我们各部门也好有个准备。”

    苏嘉诚很自然的开口说道“首先,上市固然重要,我必须要带一些非常有能力辅佐我的人去参加这次的上市竞选,我们的对手是苏州的一家互联网公司,这家广告公司有着非常雄厚的底蕴,是上海艾德广告公司开设的子公司,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所以宣传部的赵文泽,策划部的徐汇,以及美术部的孙天宝需要带领三位员工来配合我工作。”

    “我们团队走了之后,就由王总来决策嘉城剧制的各种决策,王总作为公司的老骨干,有丰富的经验和管理企业的方法,如若有新的问题可以直接联系我,我相信我们的股东都是真心实意为公司做事的,希望我不在的这段时间大家能帮助我管理好嘉城剧制。”苏嘉诚接着说到。

    王总是跟着苏嘉诚一起创业的老骨干,为人也一直刚正不阿,是公关的顶级天才,嘉诚哥让他管理嘉城剧制是非常合理的。

    “苏总,这恐怕不太合适吧?王总虽然是公司的老骨干,但是按照正轨途径来讲,董事长在离开公司后应该顺位由公司第二大持股人接管公司,这个权力应该是于总的吧?于总虽然来公司没多久,但是她曾经担任宣传部,财务部的两项经理,还救公司于水火之中,怎么看都应该是她接手公司。”这时候一位股东开口说到。

    这个股东我没有见过,但是说话却是非常直接,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