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3章 你信不?卖蛤蟆卖了三千块

    常永慧心里想道:“原来照蛤蟆这样照呀!”

    咦?

    常国柱继续沿着坑边照蛤蟆时,突然就觉得手电筒的光柱亮了许多,简直像小探照灯一样了,这么强烈的光柱,就是最狡猾的大蛤蟆被照住之后也不敢动一动了。

    又照到了!

    “啊?”

    常国柱心中一喜:这一次,竟然照住两只大蛤蟆!那两只大蛤蟆一上一下,正在干那事,被光柱一照,全都傻了,常国柱手大,大巴掌一下子就把两只大蛤蟆全抓住了,而常永生早已经双手撑开了口袋口,常国柱将两只大蛤蟆扔进口袋里。

    哈哈,这才多大工夫啊,就抓到了三只大蛤蟆。

    常永生道:“用手电筒照蛤蟆就是快,比穿蛤蟆快好几倍!”

    然而常永慧没有吭声,她觉得还不够快,应该再快点,再快点,再快点。

    又照到了!

    “啊?!”

    这一次,常国柱更加惊喜了,竟然照到了三只大蛤蟆,这三只大蛤蟆就像是开会似的,三个蛤蟆呈三角形,脑袋对着脑袋,大眼瞪小眼。

    不过问题来了,常国柱巴掌再大,也不能一下子抓到三只大蛤蟆啊。

    常国柱心里正犯愁,常永慧悄声道:“爸爸,直接用口袋口去装那三个大蛤蟆吧!”

    直接用口袋口装?!

    常国柱心道,哪有这样抓蛤蟆的,口袋口那么好装活蹦乱跳的蛤蟆吗,就算是蛤蟆被照住都不敢动了,可是口袋口伸过去,大蛤蟆就傻到直接往口袋里钻吗?

    见爸爸发愣,常永慧道:“爸爸,俺来拿手电筒照,你用两手撑着口袋口去装,爸爸,你快点呀,试试呗。”

    “二丫……哦……”常国柱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好,俺听二丫的!”

    常国柱将手电筒递给二丫:“二丫你来照吧。”

    常永慧接过手电筒,向着三个大蛤蟆照去,常国柱发现,手电筒到了二丫手里,那光柱不光更加强烈了,而且竟然光柱粗了三倍,刚才手电筒的光柱不能将三只大蛤蟆全部照住,现在全部照住了。

    常国柱试试二丫说的用口袋口直接去装蛤蟆的办法,真灵!

    三个大蛤蟆像是想逃生,可是全逃到口袋里去了。

    接下来,常国柱干脆就由女儿手持手电筒照蛤蟆了。

    又照到了!

    “啊?!”

    常国柱又轻轻地啊了一声,这一次,竟然照到了四只大蛤蟆!它们呈四方形,脑袋对着脑袋,像是在开会,又像是在聚餐。

    手电筒粗粗的光柱将它们照住,它们一动也不敢动,常国柱双手撑着口袋口去装四只大蛤蟆,和刚才一样,四只大蛤蟆也想逃生,也都逃到口袋里去了。

    接下来――

    照到了五只大蛤蟆……

    照到了六只大蛤蟆……

    照到了七只大蛤蟆……

    照到了一窝大蛤蟆!

    哈哈……

    就这一个晚上的时间,爷仨照到了整整一口袋大蛤蟆,常永生根本就背不动,就是常国柱,扛在肩上,也很吃力。

    要知道,这一口袋大蛤蟆,要有一百多斤啊。

    爸爸背着一口袋大蛤蟆有些吃力,女儿常永慧在后面悄悄地帮了老爹一把,给老爸身上加点力气,对于现在的常永慧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到了家里,常国柱将一口袋大蛤蟆放在压力井边上的水池子里,这样,大蛤蟆不会干死,到明天还是活的,死蛤蟆人家是不会收购的。

    第二天,常国柱和夏翠花一起,把一口袋大蛤蟆放在拖拉机后斗里,常国柱让夏翠花和两个孩子一起去卖蛤蟆,夏翠花虽然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同意了丈夫的主张。

    夏翠花正要纵身跳上拖拉机的后斗,常永慧道:“娘,你太忙了,你忙你的吧,俺和俺哥去就行了。”

    夏翠花想想兄妹俩已经到白镇卖过多次芦草了,再说他们已经知道收购蛤蟆的人在哪里,就同意了。

    常永慧开着拖拉机驶向白镇卖蛤蟆的地方,收购蛤蟆的人一见就吃惊了:“我的天啊,两个孩子竟然抓到这么多的田鸡?”

    人家是专业的,不叫蛤蟆,叫田鸡。

    常永慧道:“这是俺家大人抓到的蛤蟆。”

    就是大人去抓蛤蟆,也不可能一下子抓这么多啊。

    “你们家是不是养田鸡的?”

    “算是吧。”

    一口袋大蛤蟆,秤了几次才秤完,总共是一百零三斤,三块钱一斤,卖了三百零九元,连抓带卖,只花了一个晚上加一个上午,这生意可做啊,比打芦草卖芦草强一百倍呢。

    小湾坑里,大湾坑里,包括水井里,村南那个废弃的大砖窑里,都有蛤蟆。

    当然了,蛤蟆也不是抓不完的,而且女帝生态意识很强,不能把所有的蛤蟆都给抓完了,要留下一些繁殖,蛤蟆可是益虫呢。

    这个夏天,仅卖蛤蟆这一顶,常永慧和常永生兄妹俩就赚了三千多块钱,真是会赚钱的好孩子。

    那年代,三千多块钱是啥概念?秋后盖房子的钱有了,不,是绰绰有余了。

    ……………………

    生产队的麦子,每家每户的麦子,全都运到了村南打谷场里,生产队的麦子自然占据打谷场的主场,全村三百多户的麦子,都在打谷场的四周,由大队指定一小块场地,进行晾晒和脱麦粒。

    打麦场没有那么多地方,不过,全村三百多户,并不是家家户户都在打谷场晾晒和脱麦粒,大约三分之一,在自己的院子里晾晒和脱麦粒,这些人家,要么院子大,要么种的麦子不多,或者是懒汉,麦子长得像线头似的,总共也就是几筐。

    剩下的需要打谷场的二百来户人家,也得轮流去晾晒和脱麦粒了,打谷场很大,但是也没有二百来个晾晒和脱麦粒的地方啊。

    常家在自留地种的麦子不多,而且是冬小麦,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