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0章 说书人的辛酸,姑娘累哭了

    虽然灯泡是一百瓦的,但其实没有那么亮,顶多也就相当于四十瓦灯泡的亮度。

    因为电线是从宋家庄那边扯过来的,而且用的是带叉的树干和廉价电线,导致衰减严重,扯到小常庄后,电压电流剩下不到百分之五十。

    说书之前,常国柱站在桌前,简单地说几句话。

    “今天来说书的,是两个年轻人,很年轻,他们要是说得不好的话,请大家多多包涵,人家也不容易是吧!”

    为什么要这样说两句?

    因为有些村民,特别是刁民,爱闹事,说书人说得不好了,就起哄,喝倒彩,骂街,很难听,甚至上去揍人。

    常国柱说完想走,忽又转身,补充道:“对了,今天说书的两个人中,有一个是女的,大姑娘,长得挺好看的,你们小伙子们给俺听好了,不准欺负人家!哪个敢想歪的甚至干歪的,当心在大队部蹲几天,还要罚工分!”

    “别以为抓不到你,民兵连长钱全书带着民兵们在周围转悠呢!”

    常国柱这样吓唬不是多余的,往年有过教训。

    只要说书的是女的,特别是长得还行的,说完书离开现场时,呼啦啦一大帮围上去,一只只咸猪手让说书女人防不胜防。

    “抠猴”(摸屁股)、“敲鼓”(摸胸)、“牵牛”(捋辫子)……等等,就是这些刁民发明的名词。

    所以,这一带的民间有一个说法:说书这一行,不好干啊,特别是年轻大姑娘,千万别干这一行啊。

    常国柱说完了,转身离开时,向着办公室的门口里面一招手。

    照顾两个说书人的高凤兰对两个说书人道:“大队长都安排好了,你们去说书吧。”

    两个说书人走向门口的三屉桌。

    他们这一亮相,立刻就引起七百多口子村民们一片喧哗。

    “啊?这么年轻啊!”

    “大姑娘模样真俊啊!”

    “小伙子长得也不赖啊!”

    “从来没有见过长得这么好看的说书人!”

    “这是小两口啊还是……”

    “听说是兄妹俩呢!”

    ……

    还别说,这两个说书人,本来饿得无精打采,中午吃了馒头,晚上又吃了夏翠花给烙的大饼,精神起来了。

    这兄妹俩确实长得好看。

    用现在的话说,完全称得上是帅哥靓女。

    不过,帅哥的额头上,有一道小小的疤痕,在电灯光下非常抢眼。

    这兄妹俩,哥哥手里提着一把二胡,妹妹双手端着小架子鼓。

    看来,他们出道不久,脸上表情都显得有点怯场。

    特别是那姑娘,表情有点小紧张,脸蛋微微泛红。

    姑娘将架子鼓架在桌上时,由于紧张,差点将架子鼓弄到桌下去。

    “轰……”

    立刻引起一些村民的一片笑声。

    不过,正式开始说书之后,全场顿时鸦雀无声了。

    “咚!咚!咚!”

    姑娘手持小鼓槌,敲响三声鼓,示意大家安静。

    小伙子拉起二胡,谁也没有想到,这二胡竟然拉的如此之好!

    而姑娘一开口,所有人更是没有想到,声音竟然美到家了!

    “西边的太阳落山了――

    大路上走来人两个呀――

    一个小伙,

    一个姑娘呀――呀――呀……”

    仅仅是个开场白,就引起村民们一片叫好声。

    “好!”

    “好!”

    “好!”

    ……

    开场白过后,书归正传。

    姑娘左手握着两片铜板,右手握着鼓槌,叮叮咚咚,伴着悠扬的二胡声,时唱时说。

    采用的是传统大鼓书杨家将的套路,讲的却是现代一户农家的悲惨命运。

    显然是兄妹俩自己按着杨家将的套路编的,故事编的显得有些稚嫩。

    但是,很真实,而且姑娘在说唱的时候,投入了真情实感,却也声情并茂呢。

    老百姓是不在乎艺术性的,只要打动他们的心弦,就是好故事。

    七百多口子村民,基本上全都听迷了。

    故事说唱完了,正好两个小时,姑娘收拾架子鼓,准备收场了。

    然而,村民们不干,围着木桌不走。

    “再来一段!”

    “再来一段!”

    “再来一段!”

    ……

    开始时是纷纷单个人喊,然后便是一大帮齐声呼喊了。

    姑娘重新将架子鼓摆好,道:“感谢各位父老乡亲关爱,那我就再来一段吧!”

    姑娘来了一段传统大鼓书杨家将中穆桂英大破八卦阵。

    说唱得很精彩。

    说完了,姑娘再次收拾架子鼓,准备收场。

    “再来一段!”

    “再来一段!”

    “再来一段!”

    ……

    像刚才一样,村民们仍然围着木桌不走,又开始高声呼喊,而且越呼喊越激烈。

    姑娘脸上闪过一丝无奈,再次重新摆好架子鼓。

    这一次,姑娘来了一段佘太君大义斩子。

    说唱得仍然很精彩,不过,她实在是累了,声音之中带着嘶哑音了。

    姑娘微垂着头,更快地收拾架子鼓,显示出收场的决心来了。

    然而,村民们还是围着木桌不走。

    “再来一段!”

    “再来一段!”

    “再来一段!”

    ……

    那个疯喊啊!

    姑娘双手作出揖拜状,道:“各位父老乡亲们,我们俩天天晚上说书混口饭吃,现在我实在是累得不行了呀!“

    村民们不听这些,继续疯喊着。

    姑娘似乎是轻轻地叹息了一声。

    “好吧,我就再来一段吧,这可是最后一段了呀!“

    姑娘来了一段杨五郎上五台山,完全是嘶哑着嗓子说唱完的。

    一部分村民们看到姑娘实在是累得不行了,便就离开了。

    然而,一部分村民还是围着木桌不走,继续疯喊着,他们自己的嗓子都喊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