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92章 改变不幸家庭的命运,滨雪梅牌机动三轮车诞生

    然而,父女俩都知道,这样做,很容易被村里的反对派告阴状,说常国柱以权谋私。

    特别是常国柱心里有这个不小的顾虑。

    常永慧想到了办法,先让大伯常国滨搞一个可以让常丰机械厂产生效益的小发明。

    然而,常国滨在家里鼓捣了一个多月,小发明也没有搞出来。

    常永慧就让二伯常国栋(年龄大得多的常国滨回家乡后,原来的大伯常国栋成了二伯了)给大伯常国滨进行指导。

    结果,常国栋一指导,小发明三天就搞出来了。

    小发明就是小发明,非常简单。

    那个年代,最流行的是自行车,其次是三轮车。

    自行车,并不是自行,而是通过机械装置,由人力扶把脚踏而行进。

    所以,自行车又叫脚踏车。

    传统三轮车,实际上是在自行车的基础上改造了一下,由两个轮子变成三个轮子。

    三轮车,也是由人力脚踏而行。

    常国栋,常万能,指导常国滨完成的小发明,其实就是利用了旧式三轮车,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步。

    二人把人力三轮车改造成为机动三轮车。

    常国栋指导常国滨进行这样的改造,其实是依托常丰机械厂现有的设备和技术。

    常丰机械厂已经成功地制造出收割机、播种机、耕田机、脱粒机、移动式沥青混和搅拌机、轻型和重型拖拉机。

    这样一个超越全国所有村办工厂甚至全国仅有的一个超前型企业,生产机动三轮车,岂不是轻而易举吗?

    常国栋正确理解了侄女常永慧的意图,只要常国滨有一个小发明就行了。

    常国栋已经知道常永慧搞一个小发明的意图,就是冠冕堂皇地安排大伯常国滨进入常丰机械厂工作。

    所以,常国滨的小发明,不用求大求新,只要见效快就行了。

    当然了,常国栋连战斗机核心部件都能设计出来,他的所有设计产品,都是与众不同的。

    常国栋指导常国滨的小发明,尽管很小,却也是别出心裁。

    常国栋和大哥常国滨一起鼓捣的这个机动三轮车小发明,真的不是一般的小发明。

    它设计合理,经济实用。

    它的后斗分为两层,这样,使用三轮车的时候,可以将怕太阳晒、怕雨淋的东西,放到下面一层。

    要知道,那个年代的三轮车,和自行车一样,使用者的身体都是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也就是暴露在风雨之中的。

    而常国栋指导常国滨设计的机动三轮车,骑车者有一个类似汽车驾驶室的小型驾驶室。

    尽管这个很小的驾驶室只能坐司机一人,但是,驾驶这种三轮车的司机,夏天不怕太阳晒,冬天不怕寒风吹,雨天不怕暴雨淋。

    这样一个设计奇特、造价成本又不高的小型机动三轮车,对于那些买不起拖拉机而又想在使用自行车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生活层面的农家用户来说,真的是太有魅力了。

    机动三轮车的样车试造出来后,常永慧自己先骑骑试试。

    “真不错哎!这种机动三轮车,驾驶起来比拖拉机轻松,而且比拖拉机的速度快!”

    常永慧肯定了这种机动三轮车之后,立即请县社两级广播站的美女记者们来常丰机械厂观看样车。

    四个美女记者全都惊奇大赞,而且全都兴致勃勃地骑骑试试。

    之后,四个美女记者立即采访设计者常国滨,然后县社两级广播站进行联播。

    一夜之间,常国滨成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聪明才智的新闻人物。

    这样,常丰机械厂录用常国滨,那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接下来,常永慧大胆提议,由常国滨设计出来的机动三轮车,就不像过去常丰机械厂的产品那样用常丰牌来命名了,而用常国滨的名字来命名。

    然而常国滨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人物”,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不合适。

    常永慧想了想,觉得大伯的考虑是对的。

    于是,常永慧又提出用常国滨家的其他成员名字来命名。

    反正,常永慧就是变着法儿地彰显大伯常国滨一家,这样,大伯一家人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

    用谁的名字来命名呢?

    常永梅说用妈妈王爱雪的名字来命名,而王爱雪说用女儿常永梅的名字来命名。

    给一个产品命名,这可不是小事啊,青史留名啊。

    常永梅一家人讨论了半夜,也没有讨论出结果。

    那时候,因为常永慧要按时给常永梅治病,所以到了治病的时间,她就来到了常永梅一家三口争论不休的房间里。

    常永慧听明白一家三口争论不休的话题之后,微笑了一下,道:“那就用你们三人的名字最后一个字来命名呗!”

    常国滨,王爱雪,常永梅,堂堂一个区级干部,堂堂一个中学物理老师,堂堂一个化工研究所的研究员,听了常永慧的话,顿开茅塞。

    常永梅道:“滨雪梅牌?!这名字太好了呀!”

    王爱雪道:“哎,这样的名字,我们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常国滨道:“若论智慧,全常家的人加起来,也不如永慧一个人!”

    常永慧道:“大伯,大娘,姐,你们想不到这样的名字,是因为你们都太谦让了呀!”

    滨雪梅牌机动三轮车,由此诞生。

    它的诞生,比国内相似机动三轮车的诞生早了二三十年。

    接着,常永慧通过县宣传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刊登在省报和央媒上。

    那不是广告,而是新闻稿件。

    那个年代,基本上没有广告。

    然而,新闻稿件的商业效应,远远超过硬广告。

    后世,将利用新闻稿件做广告,叫作软广告。

    而软广告的效应,比硬广告的效应高过不知道多少倍。

    对于真实产品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