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不过哪怕如此,文渊也不看好这个计划,就是因为要想真正的将这个计划推广开来,除了将这些根深蒂固的世家灭绝,基本上没有任何办法。

    而现在既然主公已经说了事情解决了,他自然听懂了主公话里的意思。

    “现在我们的计划应该可以推广了,今天本官找你前来,就是希望你给本官算算,若是要将书院推广到五洲境内,需要的先生将会是多少,所需要的钱财也需要多少?”

    对于文渊的想法,柴简并未去在意,他在意的是其中的困难除了世家,还有多少,这样他才能计算出其中的差距,从而去弥补。

    “主公,六十二个州县,若是全部覆盖的话,需要建立六十二所书院,一个书院有十名先生的话,那就需要六百二十名,若是加上教习的话,需要更多,可能需要一千多名!”

    文渊并未回答,而是快速的算计起来,直到他心里将这个数字算计出来,也不由有些挠头,实在是数字有些庞大。

    不仅是先生的缺口有些大,而且钱财的耗费也不小,光是笔墨纸砚的耗费就恐怕会达到一年三百万银子!

    “若是全部免费的话,那需要的银子一个人将近一年十两,那么一千人的话将会直接暴涨到十万两白银,六十二所书院加上教习、先生,总共光是耗费笔墨纸砚,光是这一项一年就需要将近三百万两白银!”

    “三百万?”

    柴简闻言并未皱眉,显然这个数

    字是在他的意料之内,毕竟当初半年前,随着工厂在五洲之地开工建设,五洲之内的书院他早已建设好了,只不过由于一直没有搞定世家,所以书院并未开学。

    可现在世家已除,那么书院也自然可以开办起来。

    “如此说来,若是想要将六十二所书院全部开办起来,则需要先生加上教习总共一千多人,白银三百万两?”

    柴简问道。

    “是的!主公!”

    文渊确认道。

    “那我们的人手还够吗?”

    一千多人,对于三千柴家军来说人数并不多,可问题是柴家军早已被他给拆分了不少,光是太行山基地他就派出去近百人,这还不算派出去整编五洲厢军的人数,若是再加上书院,恐怕三千柴家军会不剩下多少了。

    “主公,柴家军经过主公不断的派出,现在还有两千三百人,若是再派出去一千多人的话,那么就剩下一千多了!”

    文渊出身柴家军,自然对柴家军的现状了若指掌,很快算出了柴家军现在的人数,不过算出的同事他的眉头也有些皱起。

    “主公,虽然书院比较重要,可是柴家军的培养不可放弃,现在整个柴家军的人数已经达到了警戒线,若是再不培养的话,那么柴家军将会消失了!”

    “本官自然清楚,接下来本官会让武松从预备柴家军去选一批人,不过仅限于五千人,柴家军身为本官的私人军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加入的!”

    柴简点了点

    头,他作为柴家军的创始人,本身对柴家军抱有厚望,将柴家军当成后世的军事学院,自然不可能随便让人进入其中。

    只有文武双全之才才可以在柴家军进行培训,这个制度他打算一直执行下去,而剩下的一千多人,以后则会成为教官的存在。

    也是他将来以后掌握整个军队的基础。

    商议完学院的事情,文渊便下去准备去了,五洲六十二所书院,这其中涉及到的事情非常多,而且杂。

    很快,随着柴简的命令下达,一千多柴家军便奔赴了五洲各县。

    七天后,五洲各县的书院都已经准备完毕。

    府衙前,不约而同,一张张招生的告示出现在告示牌上。

    招生的信息也由一些秀才将之告诉了各州县城的百姓,当五洲的百姓都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瞬间百姓沸腾了。

    无数的百姓奔走相告,甚至一些极端的百姓在家里给柴简立上了牌坊。

    当然与此,五洲的读书人也闻之而惊,尤其是一些本来以读书人而自豪的读书人,更是心里对柴简恨之入骨。

    可惜无论如何,随着五洲各县书院的开学,整个五洲一瞬间,都变得生机勃勃,无数的百姓脸上都洋溢着生机。

    再加上无数的工厂在五洲境内纷纷投入生产,可以说整个五洲都变得宛如一颗正在茁壮成长的大树。

    随着五洲的变化,周围的州县,甚至包括一些周边的县城,一些百姓都纷纷不断向着五洲迁移。

    人数也在不断的恢复着,尤其是自从将五洲境内的世家全部铲除后,整个五洲内的土地都被柴简给霸下,将之按照最优惠的政策将之租给了百姓。

    引得众多百姓对柴简简直感恩戴德,可以说一时间柴简将五洲的百姓瞬间收心。

    至于私下说柴简坏话的一些读书人瞬间在五洲境内已经没有了市场,只能无奈的向着别的地方而去。

    当然也有不甘心的读书人,却是正在等待着朝廷的圣旨,他们不相信柴简如此动了世家的蛋糕,世家会放过柴简。

    …

    大宋。

    东京。

    随着柴简在五洲的施政闹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快,一些消息便从五洲境内传递到了东京各个有心人的耳中。

    尤其是柴简对五洲各大世家的残暴态度,更是引得一些官员对柴简纷纷露出了不满。

    极端者更是不断的上书官家,弹劾柴简在五洲的行为,不过对于此,官家始终却是并未表态,既没有表现出对柴简的重用,也没有表现出对柴简的不满,一时间,让整个官场不由开始纷纷声讨柴简暴行。

    “啪!”

    一声砚台的碎裂声响起,宋徽宗一脸气氛的从御书房的椅子上站了起来,一把将桌子上的弹劾的奏折全部给扔到了地上。

    “这些蠢货,全部都是蠢货,简直不知所谓!”

    宋徽宗一边说着,一边不断的喘着气,显然,他已经被这些奏折给气到了。

    “官家何必生气,不过既然这些官员都

    在弹劾柴简,不如让柴简避避风头便是!”

    一旁童贯看着官家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