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67章 等到第一封家书

    火车快开时,王云生终于回来了,左手提着三个捆在一起的饭盒。

    走近后,他从兜里掏出一个系好的手绢,大约三指来厚。

    “这里面是我跟农场的同志们换的全国粮票,你装好了。另外......”

    他抬高左手,“这里面是我给你准备的一些干粮,留着路上吃。”

    杨保家受宠若惊,“这咋好意思呢?我来的时候党书记帮忙换了全国粮票了。”

    王云生不由分说的把东西都塞进他怀里,“给你你就拿着,我可是你叔,不是吗?”

    “这......”他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杨安饴见状直接把手绢塞进了他军大衣里面的兜里,“王叔叔给的就拿着,大大说了,王叔叔不是外人。”

    “等以后你从西北回来,一定要好好看看咱王叔叔。”

    “那是肯定的。”

    王云生欣慰的拍了拍杨保家的肩膀,“这次去西北好好发挥你的特长,下次再见时,我等着你带我去看你种出来的绿洲。”

    杨保家抿嘴一笑,眼底闪过一抹亮光。

    火车来了。

    大家拿着票依次上车。

    支援西北的同志们坐的都是卧铺,三天三夜后下了火车还得转汽车、摆渡过河,然后才能辗转到达目的地。

    杨保家的火车票是下铺,找到铺位后他就把行李塞进了床底,只留一个搪瓷缸和饭盒在上面。

    然后从包袱里拿出一本书,靠在床头认真看起来。

    很快,他对面的床铺也来了人,正是傅三秦和雯雯,还有另一位同志。

    傅三秦在下铺,雯雯在上铺,还有一个同志,在杨保家的上铺。

    看到这个铺位,雯雯不满的嘟起了嘴,“三秦哥,我不想在上铺。”

    “那我的跟你换。”

    “哎呀,我不是这个意思。”

    雯雯烦闷的把他的车票推了回去,“我的意思是,我想和你一起在下铺。”

    说着,她一个劲的看向一旁的杨保家,意思不要太明显。

    傅三秦这才回过神来,走到杨保家面前,“同志,能跟你换个铺吗?”

    “不换。”

    杨保家一口回绝,绝不给他们再开口的机会。

    刚才在候车室的一幕他看的清清楚楚,这两个人惹得他妹妹不高兴,绝不是啥好鸟。

    说不换就不换,任凭他们磨破了嘴皮,他还是无动于衷。

    最后,把列车上的乘务员都引来了。

    了解到情况后,乘务员问了一下三人的名字。

    在雯雯期待的目光中说:“这位女同志,这票本来就是人家的,人家给你换是情分,不给你换是本分,你还是不要无理取闹了。”

    “你......”

    ......

    火车开走后,杨安饴怅然若失的走出车站。

    过了好一会,王云生才从另一个方向走来。

    “王叔叔,你干啥去了?”

    “我去吩咐点事,咱们走吧。”

    回到招待所,来时的同志只剩一半了,全部整装待发。

    来时赶的夜路,回去还要赶夜路。

    杨安饴这回长记性了,从武装部借来两张垫床的草苫子,然后把军大衣盖在身上,一路睡了回去。

    半个月后。

    邮递员送来杨保家的第一封信。

    上面写着他现在的地点,八百里秦川的最北端,处在平原和山地过渡带上的最后一个贫瘠荒芜、封闭落后的小县城,合县。

    朴实的文字,描绘出残缺的城墙,狭窄的街道,拌着炉渣的土路坑坑洼洼。

    水资源短缺,小城的人们只能在污浊的涝水池里洗衣服,井里的水只能用来活命。

    即便在这么艰苦的情况下,合县依旧聚集着大量着支援建设的同志,分布在各行各业。

    这里只是他们住的地方,需要种树的荒山还离小县城很远,需要赶着驴车,走上半天才能到。

    读完这一封长长的信,杨起的眉头紧紧的蹙在一起。

    “姑姑,那里水那么少,我大大种树能成功吗?”

    杨安饴摸了摸他的脑袋,“只要你大大有信心,咱就该相信他。”

    “在种树方面,整个公社没人比你大大更厉害了。”

    石羊大队的育山林,为周边地区输送了多少树苗,恐怕也只有杨保家自己记得。

    反正她只记得,每年伐树多少,就会有双倍的树苗补上。

    林场的车一年两趟,从没有一次落下。

    杨起蹙起的眉心缓缓舒展开,眉眼之间露出几分自豪。

    在种树上,他大大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杨安饴把信折起来交给他,“走,跟我去准备点儿东西,给你大大寄过去。”

    “要准备什么?”

    杨起站起身来,居高临下的看着杨安饴的发顶。

    杨安饴羡慕的看着他的身高,虽然两人同岁,但在去年明明是她比较高,仅仅过了一个年,他的个头就猛蹿一大截。

    现在都比她高出一个头来了。

    反而是她,这一年都没怎么长。

    杨起被她看的有些不好意思,“姑姑,我相信你一定还会长的,别着急嘛。”

    “对了,咱们应该准备点儿啥?”

    “之前没想到那边的情况那么艰苦,洗衣服不方便,就给他多寄两件套褂儿吧,洗起来比较方便。”

    王香菊站了起来,“我记得老大那里有很多木料厂发下来的套褂,我去问问还有没有了。”

    <tt_keyword_ad data-title="配饰服装" data-tag="精品推荐" data-type="1" data-value="1904"></tt_keyword_ad>

    “我有往年收集的草籽和树种,我想二哥应该会很需要。”

    大家各自准备起来。

    两天后,包裹寄了出去,足足过了半个月才送到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