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42章 患者的感受最重要

    “那人不是说石羊和后牛关系不好吗?关系不好的人会帮忙救火?”

    刘慧眼底满是懊恼,她觉得自己被骗了。

    朱珣烦闷的瞪了她一眼,“你能不能安静点?”

    刘慧一脸不可思议的指着自己的鼻子,“你凶我?”

    “朱珣,你可别忘了,当初是你主动找到我的,你可是信誓旦旦的说杨安饴不是......”

    “闭嘴!”

    朱珣听到门外的脚步声,急忙大声打断了她的话,眼角的余光注意着门外的动静。

    刘慧吓得一哆嗦,“你干什么?!”

    “吱呀。”

    门开了,刘文秀面无表情的站在门口,冷冷的甩下三个字。

    “吃饭了。”

    然后就走了。

    朱珣松了口气,转过头来死死的盯着刘慧,“如果你想在石羊大队好好待下去,最好把之前的事全部忘掉。”

    “别忘了,那个电话是你打的!”

    刘慧瞪大了眼睛,“明明是你让我打的。”

    “所以,还是你打的,不是吗?”

    朱珣挑了挑眉,朝着门口走去,“为了以后的安稳生活,咱们必须要把之前的事全忘掉。”

    刘慧垂在身侧的手握紧又松开,最后又紧紧地握在一起。

    ......

    进了十月后,稻子一天一个样,不过半个月,稻穗就压弯了腰。

    在石羊大队忙着割稻子时,红旗公社卫生院里,杨安饴等十多位中医师聚在一起,每人手里都端着一个陶碗。

    碗里,灰褐色的液体透着几分清亮。

    杨安饴抿了抿嘴,“师父,各位师兄,我先干为敬,你们随意。”

    说完,她仰起头一饮而尽。

    大家也不甘示弱,纷纷闭着眼睛把碗里的药倒进了嘴里。

    “这个味道,甜甜的,的确比中药汤剂好喝。”

    “味道不重要,还得看疗效,过个一刻钟再看吧。”

    此刻,被大家讨论的正是中药冲剂,是杨安饴在魏主任的帮助下,将传统的中药方剂经过浸泡、熬煮、过滤、静置、低温蒸发浓缩后加入蔗糖制成的颗粒剂。

    冲剂作用迅速,味道可口、体积小、服用方便,适用于感冒退热一类的病症较轻的患者。

    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感冒发烧较其他病来说,都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

    但往往大家不当回事,或者嫌看病或者喝中药麻烦,想着挨挨就过去了。

    正是因为这种念头,才导致小病变大病,伤身又破财。

    一刻钟后。

    大家坐成一圈,彼此互相把脉。

    过了好一阵儿,李大夫挑了挑眉,“好像还不错。”

    “还是有效果的,我的喉咙不干了,也没那么想咳了。”

    为了试药,大家提前三天就开始准备生病了,为的就是能体现出冲剂的效果来。

    “不过和中药汤剂比,这种效果还是有打折扣,不如汤剂全面、效果好。”

    “制作程序上也复杂,还不如直接熬汤药呢。”

    杨安饴摇摇头,“我不赞同师兄的话,用药的是患者,医生觉得麻不麻烦不重要,重要的是患者的感受。”

    “咱们仔细诊断后开出药方了,患者回去还得泡药、熬药,几碗水熬成一碗还不一定,火一直大不行,一直小也不行,用铁锅不行、铜锅也不行,总之麻烦得很。”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发烧宁愿吃安乃近,也不愿喝中药。”

    “如果有了冲剂,大家回去用开水一冲就能喝,那么多步骤都省了,味道上还比西药好,如果你是病人,你愿不愿意尝试?”

    听了她的话,在场的中医师们都陷入了沉思。

    不可否认,她说的的确有道理。

    过去中医也有散剂、丸剂、膏剂、酒剂、茶剂、露剂等等,这些虽然都不如汤剂全面、灵活,但都各有针对,效果也都不错。

    这些“剂”在最初的时候也是不存在的,是古代经过不断地发展创新的来的,那他们自然也不能一味守旧,适当的创新也不是不可以。

    感受到大家的情绪变化,杨安饴悄悄给坐在一旁围观的魏祥森递了个眼色。

    魏祥森轻咳一声,“其实,中药冲剂也可以像西药一样进入量产,只要在卫生安全等方面把好关,做到机械化生产只是时间的问题。”

    “术业有专攻,由专业人员制备的冲剂安全方面更有保障,现在市面上流行的板蓝根制作简陋,卫生条件不达标,毒副作用不容忽视。”

    自从《人民日报》连发多篇文章讨论中草药,国内很多地方都在尝试自制药剂。

    各种大胆尝试中药药剂的中毒案例层出不穷,如果不加以引导,往后还会产生更坏的影响。

    杨安饴悄悄的给他竖了个大拇指,然后说:“师父,之前你们把丸剂、散剂、膏剂、针剂都尝试了个遍,可不能厚此薄彼。”

    李大夫淡淡的扫了她一眼,“既然是你提出来的,那这方面就由你负责。”

    杨安饴兴奋的点点头,“没问题。”

    “你去准备吧,我给梧老打个电话,询问一下制药的事。”

    随着中医药协会的发展,国内的中医、中药逐渐走向规范,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庸医害人的行为。

    尤其是那种不讲辨证、一副药方加减治百病的“神棍”,华佗在世都没他牛。

    杨安饴得了允许,立刻拉着魏祥森着手去准备。

    魏祥森提供了一套低温蒸发浓缩设备的示意图,附赠一份工作原理。

    此外,他还列出了几种制作颗粒剂、片剂、针剂会用到的粉碎机、搅拌机、压片机等。

    拿到这些东西后,杨安饴回到大队开了介绍信,第二天就去县城买了去市里的火车票。

    然后,在王云生的带领下来到了任城市机械厂。

    机械厂厂长听说是为了发展中医药定做的机器,看了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