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56章 神州新纪元(3)

    金大略继续报告:“去年朝廷中央成立了国立大学已经吸纳全国各方面人才六百八十名。格物院已经研制成功新式书写用笔,不但提高了书写速度,而且节省了大量的油墨和纸张。

    医学院研制成功治疗中风伤寒的冲剂,疗效与汤剂不分轩轾,患者服药便捷,省去了烟熏火燎煎药之苦,从而挽救数百万人,特别是婴幼儿的生命和健康。”

    “农学院已经培育出,抗旱耐涝抗虫抗倒伏的稻麦玉米新粮种,实验表明单产翻三番,有望今春开始在哈密府,安都府,成都府,开封府,合肥府,正定府,济南府,青州府,武昌府,长沙府,金陵,杭州和金华地区试种,明年推向全国。

    不仅如此,农学院与工程院团结合作,研制成功新式农具,有耕地犁,联合播种机,收割机,每台农具每天的作业量,等同于六人两天的工作量,效率提高了十一倍,计划在以上地区试点。

    去年利用良种在江苏昆山,杭州和京城三个地方试种二十万亩,单产平均五百斤,其中五成用于军粮,三成以市价的七折售给当地困难农户,让五万多农户,三十五万人口度过了缺粮难关,获得了社会的好评。

    可以想象,有了良种,先进农具,预计今年全国粮食比去年翻一番,明年将是今年的五倍,神州从此可以摆脱缺粮挨饿的困境,不再发生背井离乡,饿殍遍地的苦难。”

    金大略继续慷慨陈词:“去年上半年全国平定,已经彻底瓦解日月朝和及其拥戴者武装力量,各地基本消除匪患。

    已经裁撤军队员额十五万人,尚有十万员额正在裁撤,节省开支八百万两银子,粮食五千万斤,棉花布匹若干,极大的减轻了中央财政负担,为维持民生增加了强有力保障。

    官道建设方面,东北地区新筑一万五千里,蒙古两万五千多人里,西域五万三千里。

    西域,蒙古,宁夏,甘肃,东北建成大型水湖八个,每个方圆在百里以上,湖河相通,还开凿一条伍千里的西地海峡,两条三千里联通西海的运河。

    黄河以风陵渡起至上游河道,已经整修疏浚完成,此段永远不会发生泥沙下流的事情。青海以西的西域高原,也已改造成西域平原。

    今年春节后,朝廷开始疏浚扩挖内地大型湖泊河流,并在河流水流交汇集中的地段,其中包括长江,黄河,大运河,松花江,淮河,珠江,设置蓄水溢流地下水库,以防止汛期洪水溢流和农田灌溉。

    整个湖泊河道疏浚扩挖完成后,神州境内即使发生大面积巨量雨水,也不会产生大面积洪涝灾害。

    西域,宁夏,蒙古,东北平整改良新增良田八亿亩,黄土高原已经变成黑土平原,为今后大幅增加粮食产量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也许有很多人质疑疏浚开挖工程巨大,这么短的时间内,如何组织大量民工和工具,所需银钱哪里来。

    在这里可以郑重地告诉诸位,大家担心的困难根本不存在,根本不会增加朝廷任何支出和民众负担。这项工程朝廷有特殊人物和手段来实施,具体如何特殊,就不在此叙述了,请拭目以待这个伟大工程的诞生吧。”金大略意气风发,豪迈恢宏。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在教育事业上乏善可陈,没有进展,甚至在倒退,除了朝廷建立起国立大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没有学堂,教谕就无处立足,学子则无处就学习武论文,国家就没有人才,没有人才国家何以强大?!民众何以富足安乐?!

    国立大学最近又成立了师范院,目的为各省府培养教谕。朝廷要求各省府今年必须建立起省府大学,县学扩建。中央决定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此项事业,争取明年春季招生,不必求全责备,一定要先做起来。

    我们未来的教育,将以公立学堂为主,私人学堂为辅,并鼓励扶持他们!”金大略深沉而充满信心地说。

    金大略满怀激情地继续道:“我们未来教育不能循规蹈矩,要在授业上又巨大投入。几千年来固守传道解惑,以至于国家民众积贫积弱。所以,不仅国立学堂设置农科,医科,工科,军科,商科,算科,各省府学堂也必须如此。”

    金大略继续慷慨陈词:“大家都知道,许多人中举和进士,在四十岁,五十岁,甚至七十岁。如此高龄,过不了几年因身体原因退出了仕途,他们如何为国为民效力?!

    如唐昭宗光化四年的曹松54岁,王羽希73岁,刘象70岁,柯崇64岁,郑希颜59岁。宋朝有一位叫韩南老的福建人,中进士时已七十多岁了。南宋绍兴八年,探花为73岁陈修,此时他已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终生未婚。明朝刘珠一直考了36年,至66岁时才考中进士。董又莘到70岁古稀之年才中进士。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此类例子数不胜数,可谓科举悲剧。

    乡试会试,考生们都是长途跋涉,翻山越岭,盗匪出没,而且都是在夏季踏上应试征途,许多人因盘缠匮乏,路途生病,被拦路抢劫,还有更为严重的战乱,一千年来,将近二十万人殒命路途。这不仅是参考者家庭的巨大损失,更是国家的损失,全民的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隋唐五代共录进士六千余人,整个宋代五万余人,辽、西夏、金三千余人,元朝进士一千一百人,明朝约两万五千人,合计八万五千余人。

    长达一千年的时间里,平均每年才考中八十五人,年逾四十的超过一半。这么少进士,年龄还如此高,如何传承发扬光大神州文化?如何富民强国?!

    三年一考,周期太长他们大半生时光和精力,都花在科举应试上,这是浪费生命,浪费青春和才华,于私于公都是非常不利的。

    我们不能任由其继续下去,我们必须改革教育科举制度,缩短应考周期,确保各级考生的人身安全,保证他们顺利到达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