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8章 洗三儿

    转眼到了孩子‘洗三儿’的日子,所谓‘洗三儿’也称三朝洗儿,是小孩出生后举行的一个重要仪式,是为了给新生儿洗除污秽,消灾免难和祈祥求福的。但在平民百姓当中,因为重男轻女,所以大多数时候只有家里生了男孩才会举办。

    钱家其实也是不打算办的,原计划这天只让张稳婆来家里随便意思一下就行,但兰老太太不同意,兰红霞也坚持,钱安想着这到底是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便说服钱老太太小办一下,除了兰家人之外,又叫了几个实在亲戚过来。

    兰老太太早就让兰大江给在镇子上的张氏和秦氏捎了口信,让她们在洗三那天一定要回来给孩子添盆,张氏和秦氏回到家时已是中午了,还没和孩子说上两句话便被兰老太太叫走了。

    ‘洗三儿’一般都在午后开始,兰老太太带着几个儿媳妇,带上事先准备好的添盆钱和给孩子准备的小衣裳,小被子,小鞋子去了钱家,张氏拿回来的糕点也让她带走了一包。

    虽然张氏妯娌几个都看不上兰红霞,但是有兰老太太在一旁看着,谁也不敢空手去,而且还要比正常多准备些礼物,毕竟现在她们手里都有钱,要是准备的礼薄了,回家后老太太指定会变着法子的敲打几人。

    张稳婆倒是早早的就过来了,中午在钱家吃的面条,要趁着其他人还没到提前准备好洗三儿用的东西。兰家人到了没多久,钱家的几家亲戚也陆续的来了。

    来的人也都不会空着手,有拿鸡蛋的,有送红糖的,还有的带来几件自家孩子小时候穿过的小衣裳,小鞋子。

    因为天气暖和,所以仪式是在院子里举行的。张稳婆在院子里设上香案,供奉上送子娘娘,眼光娘娘和痘疹娘娘。香炉里盛着小米,当香灰插香用,香案上还摆了三碗油糕作为供品。

    张稳婆将用艾叶和槐树枝煮过的水倒进一个盆里放在一个凳子上,然后接过钱老太太手里的孩子。来的亲戚们开始向盆子里放东西,这就是添盆。

    作为孩子的外婆,兰老太太当之无愧的做了第一个添盆的人。只见兰老太太将一旁早就准备好的红枣和桂圆放进了盆里,一旁的张稳婆就说了一句:“早儿立子,连生贵子。”

    然后兰老太太又掏出了一大把铜钱扔进了盆里,虽然有些心疼,但这是给闺女长脸的时候,一旁的张稳婆看见了脸上顿时乐开了花,吉祥话一串串的冒了出来,兰老太太总算心里得到了点安慰。

    接下来是和兰老太太同辈分的亲戚,但是大多都是随便扔了几个铜板下去,到了兰家几个儿媳妇,一人扔进去十个铜板,张稳婆的脸才再次好看了起来,这是来之前,兰老太太要求的,一人最少十个铜板,让钱家人都看看。

    添盆结束后,就是响盆。张稳婆拿起棒子,在盆里搅合,同时嘴里还要念叨着祝福的话:“一搅两搅连三搅,姐姐领着弟弟跑……”然后开始给孩子洗澡。

    张稳婆打开包裹孩子的襁褓,用手往孩子身上撩水,一边洗一边说:“洗洗头,做王侯,洗洗腰,一辈倒比一辈高……”最后,又用艾蒿擦拭了一下孩子的脑门和身子,据说这样可以使孩子长的壮实,没病没灾。

    接着又用一块新布蘸上清水擦拭婴儿牙床,孩子不适直接大哭出来,这就是响盆,孩子哭的越大声,越吉利。然后张稳婆拿着一根大葱轻轻在孩子身上打三下,这是希望孩子以后聪明伶俐。

    因为是女孩,所以还要在今天给孩子扎耳朵眼,用的是在香油里已经泡了三天的穿着红丝线的绣花针。张稳婆做这些都很熟练,孩子哭了几声后,两个小耳朵上就已经穿好了小红线。

    张稳婆收拾好带来的东西,把盆子里的东西一股脑的打包好高高兴兴的回去了。

    兰老太太抱着小外孙女进了闺女的屋子,让张氏她们几个先回去。张氏妯娌几个和钱老太太婆媳俩说了几句话便告辞离去了。

    张氏匆匆忙忙的回来一趟,一会儿还要再赶回镇子上去,所以也着急回家。

    五郎在院子里玩,看到张氏回来了,立即跑了过去,让张氏抱,张氏抱着他回了自己屋,抓紧时间和两个闺女说说话。

    “娘,我一会儿和你一起走,我明天去云裳把这些日子做的绣活都拿去卖了,明天端午你们不也要回家吃饭吗,到时一起回村。”

    “娘我也要去。”兰朵也想去镇里。

    “娘,带着我。”五郎一听两个姐姐都要走,便也着急起来。

    “好,都去。”

    没等兰老太太回来,秦氏便过来叫张氏一起回镇子上,兰叶三姐弟也跟着一起走了,兰芽看到五郎要去镇子上,也哭闹着要去,张氏便劝秦氏将兰芽也带上吧,反正明天下午还回来。

    张氏几人回到镇子上时,天色已经不早了,张氏和秦氏赶紧去做饭。

    不多时二郎和三郎也从学堂回来了,见了兰叶几人很是亲热,兰叶又问了一下二人在学堂里的情况。

    二郎和三郎进学堂也有一阵子了,学堂每月都有一天休沐日,每到休息时兰大海都是当晚将两人送回家,然后回来时由兰大江送两人。

    进学堂的头一个月因为新鲜,所以二郎还能坚持,但是新鲜劲过去后,二郎就开始坐不住了,上课时身子也会时不时的拧来拧去,就好像浑身都有虱子再咬他一样,还时不时的开小差,被夫子发现,打了几次手板,罚了两次站才算老实些。

    与之相反的三郎就要认真多了,老实听夫子的话,学的也刻苦,已经不只一次得到柳夫子的夸奖。

    因为有那么一对父母,所以三郎在家时也很少说话,但他也有个愿望,就是有一天也能去学堂上学,像子谦哥那样背着书箱穿着长衫,在他看来子谦哥和村子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