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2章 衣锦还乡

    圣旨很快下来了,出人意料的,今年只有一甲前三和二甲前三十名入了翰林,其他所有新科进士竟然全部被授予官职外放了。

    究其原因是因为镇西王谋反牵连了一大批官员,现在日月国上下严重缺人,所以他们这批新科进士基本都被安排到了地方。

    皇上只给了三个月的假期让这些新科进士回乡祭祖,然后就要上任就职,有的人家乡和上任的地方南辕北辙,根本就来不及回乡,只能直接去上任,一时之间所有人都收拾行囊匆忙离京。

    宁子谦被外派到了南宁府下的临海县任知县,南宁府位于日月国东南,属于沿海地区。临海县位于南宁府北边,北靠南岭山脉,东面临海,耕地稀少,百姓主要靠捕鱼为生,生活比较贫苦,是日月国少数几个免赋税的地区之一。

    冯高远被派到了陈州府下的奉化县做县丞,陈州府离着京城不是很远,所以时间上倒是充裕了很多,不过京城已经没有什么事情了,便打算与宁子谦一起结伴回乡,李宏骏本次科举没中更是早就盼着回返了。

    宁子谦他们来京城是和镖局一起走的,所以路上的安全问题完全不用担心。回去时三人去车行打听了两天也没碰到去往川安府的商队和镖行,而他们时间又太紧,不得已只得几人独自上路。冯高远和李宏骏坐一辆马车,宁子谦一家三口坐一辆,一路昼行夜宿,十二日后总算是平安到达了安平县。

    到了安平县,三人依依惜别,然后各自分开。此时已是下午,宁子谦一家决定在县城住一晚,明天一早再回村,便找了一家客栈,先安置了下来。

    兰叶从京城带回来买了不少的京城特产,打算去槐树巷看看兰朵一家和关嫂子几家人。宁子谦要去安远镖局走一趟,回家祭祖后将要带着妻儿南下。到南宁府路途遥远,为了安全起见,最好还是跟着镖局或是商队一路同行,如果实在是没有顺路的,也只能花钱雇几个镖师护送了。

    兰叶领着辰儿带着礼物来到了槐树巷,最先去了梁家。

    兰朵没想到姐姐一家竟然这么快就从京城回来了,而且姐夫如今已经是官老爷了,不日就要启程上任,虽然心里万分不舍但也为姐姐高兴,张罗着要去买菜做饭,被兰叶叫住了。

    原来一家人出了客栈之后,就先去酒楼定了两桌酒席,准备晚上宴请槐树巷众人和安远镖局的东家和罗师傅,自然就不用兰朵再去买菜了,兰朵听了只得作罢。

    兰叶又去了关嫂子家,沈大娘家和于嫂子家,众人见了兰叶都很惊喜,听到宁子谦如今已是官身更是连连道喜,发自内心的为两人高兴,都说要请他们一家吃饭庆祝,最后被兰叶劝阻告诉他们已经定好了酒席这才作罢。

    最后关嫂子母女,于嫂子两口子,沈大嫂和沈大哥,兰朵几人跟着兰叶一起去了酒楼,梁家老俩口说要在家看孩子,说什么也不去。

    等众人到酒楼时,宁子谦和梁实,还有镖局东家,罗师傅早就已经到了,关于护送的事也早就谈妥了。镖局七天后有一趟去松江府的镖,去南宁府会路过松江府,两府之间走水路只有五天的路程,与镖局分开后就由梁实护送一家三口继续上路,而且这一路镖局东家分文不收,宁子谦知道这是东家有意交好,只好领情谢过。

    大家分男女各自入席落座,不多时酒菜上齐,大家把酒言欢,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

    第二天一早,宁子谦先去了趟县学,拜谢了昔日的各位夫子,并邀请几人于五日后到贵宾楼吃酒,答谢这些年来夫子们的悉心教导。几位夫子看到自己的得意学生鱼跃龙门,成了官家之人,都欣然应约。

    回到客栈,看见兰朵和梁实带着两个孩子来了,宁子谦还以为两人是来送他们的。刚想客气两句,就听到兰叶说兰朵一家四口是要和他们一起回村的,而且梁实还从镖局借来了马车,她把昨天租好的马车已经退了。

    东西已经全部装上了马车,当即便退了房。梁实赶车,宁子谦陪着他一起坐在车厢外。

    一行人到了杨花镇,先去了糕点铺子。如今铺子里兰大海夫妻二人和兰大郎小俩口一起经营,兰大郎已经成亲三年,小夫妻俩如今膝下只有一女,兰二郎今年正月刚成的亲,媳妇就是杂货铺子东家的女儿,如今兰二郎仍在杂货铺子里做伙计。

    兰大海夫妻俩看见两个女儿都带着女婿孩子回来了自然万分高兴,当听说宁子谦已经被授予了官职,如今已是知县大人,更是高兴的不知如何是好,当下便关了铺子,准备一起回村。走之前还去私塾把三郎四郎五郎都接了回来,并多请了一天假,还去集市上买了不少的肉和鱼。

    三郎四月份时已经通过了府试,现在已经是一名童生了,正在准备六月份的院试考试,如今看到最崇拜的堂姐夫回来了,自然有一肚子话要问,宁子谦也尽可能的传授着自己的经验,并把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的知识点总结讲解了一下,到了家,三郎仍是一副意犹未尽的模样,宁子谦答应明天再找个时间给他讲解。

    这一大队人马热热闹闹的回了村,村里人很快便知道了宁子谦高中并当了官的消息,一时之间村人奔走相告,热闹非凡。原本已经到了要吃晚饭的时间,结果都聚到了兰家来,李村长听到消息后,也慌忙扔下筷子跑到了兰家。

    兰家老俩口被村民们恭维的简直笑的合不拢嘴,孙女婿当了官,自己家的腰杆子就更直了,如果三孙子再考上秀才,老俩口简直不敢再想下去了。其他兰家人也是如此,被挤不上前去的村民们围着说话,一脸的与有荣焉。

    而在人群中的宁家老宅人,则满心不是滋味,今天这种场面原本应该发生在自己家,自己家人也不应该站在人群中,而是应该被村民们围在中间争相吹捧的对象。

    宁三叔一家不由的对宁家大伯越发不满起来,当初要不是他们俩口子极力要赶二嫂母子俩出门,自己这个亲叔叔怎么会受到如此待遇,不但沾不到一点光,还要受村里人的嘲笑。

    宁大伯此时早就悔的肠子都青了,谁能想到这个侄子竟然真的当上官了,不是说科考很难吗,乡下的读书人很难有考出去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