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75章 轮回(十七)

    第475章 轮回(十七)

    杨泉离京这件事,就像是一滴清水掉进了池塘里。

    水面泛起阵阵涟漪,随后消散抹平,再没留下任何的痕迹。

    历史依旧滚滚向前,沿着设定好的路线,重复重复,继续重复。

    什么事情都没发生,杨泉还是那个从贫苦人家考上仕途的读书人,沉寂了十几年的时间,终于被招进了庙堂。

    二品文阁学士,虽然没有实权,但在周朝的文官里也是能站在前列的高官。

    可以说是光宗耀祖,一下子就走到了所有读书人一生憧憬仰望的终点 ,尽管杨泉也不知道自己上哪儿去找祖先祭拜。

    他在玄京城里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大宅院。

    老太监帮杨泉从户部抽调了一些老实可靠的仆人和侍女,内有假山荷塘,外有石狮护门,杨泉突然间就多了一个“家”。

    热热闹闹,家大业大。

    杨泉这一生有两次改命的机会。

    第一次是会试放榜,殿试探花,杨泉从奴籍脱身。

    第二次是玄京城门,皇帝谕旨,杨泉又当官了。

    第一次改命,杨泉稀里糊涂,蹉跎了半生,第二次改命,他走的很稳很小心。

    不求青云直上,只求平庸无过。

    ……

    八年,转眼就是八年。

    在这五年的时间里,玄京城下了很多场大雨,街头巷尾都淌着雨水。

    流水很急,冲过卖肉屠户的铺子,带走了丝丝缕缕的猩红。红色的污水在行人脚下穿过,脚步匆匆,也无人在意。

    周朝的朝廷,被由内而外的清洗了一遍。

    老东西,脏东西,不作为的废东西,全都被赶出了玄京。

    结局好的臣子,能有个“年老致仕”的理由,手脚健全的走出城门,衣锦还乡,也归隐田园了。

    而结果没那么好的罪臣们,锒铛入狱,抄家问斩也不在少数。

    玄京朝政从来没有这么简单明了过。

    所有的派系都被根除,盘根错节的官僚大网被陛下剪了个干净,只剩下了两条绳子。

    一条绳子是武官,由顾家将军顾宁洲把握在手里。

    另一条绳子是文臣,压在杨泉的背上,但他大多数时候都没有作为。

    武官们大都是并肩征战过的同僚,偶尔有口舌之争,也没什么人放在心上。

    近些年周朝连年征战,开拓疆土,武官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他们的心思不在玄京城内,更多的是盼望着边境战役,上阵杀敌。

    文臣这边就有些不同了。

    文人相轻是自古以来的习惯,更何况杨泉这个领头的老臣只是挂个职,平日里毫无作为,自然压不住下面那些躁动的年轻官员。

    “文臣比不过武官,杨泉更是和顾将军没法比。”

    文臣们这样抱怨着,杨泉无动于衷,照常上朝退朝,领着俸禄混吃等死。

    顾宁洲是扯着武官的绳,杨泉是背着文官老爷们走。

    两方在队伍里的地位就不同,他们两人也是相看两厌,极少能在同一场合说话。

    想来也是,

    顾将军是名门之后,年少时就出生入死,率军深入敌国腹地,杀了个七进七出,多年来军功赫赫,满朝文武无人不敬佩有加。

    而且顾宁洲又是驸马,和公主成亲多年,无论是出身地位还是开拓周国疆土的功劳,都值得位居武官之首。

    但……杨泉?

    他凭什么?

    传言奴籍出身,文才平庸无奇,除了一个“熬”字之外,好像没有任何理由站在文臣前列。

    两人天差地远,却放在同一位置,想不明白。

    顾将军看不上杨泉,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甚至不只是文武官员这么想的,就连头顶的老皇帝也是一样。

    年关的时候,

    老皇帝把这两个人叫到了一起,在御书房中。

    杨泉坐在左手边的椅子上,顾宁洲坐在右手边的椅子上,都不说话。

    老皇帝没有露面,

    他习惯的坐在幕帘后,瞳孔中流露出浑浊的暮气,隔着纱帘看着御书房里那两个不出声的人。

    “朕今天,有一件事要和你俩商讨一下。”

    “是,陛下。”

    杨泉正襟危坐,目光落在幕帘的边角。

    顾宁洲也默默的直起了身,表情平静的望了过去。

    “不用拘谨,不是什么大事。”

    老皇帝说:“宁洲你不用坐的这么直,堇儿前两天进宫和朕说了,大将军上了年纪也是一身病,入冬寒骨,多注意一下身子。”

    顾宁洲点了点头:“谢陛下关心。”

    老皇帝笑了笑,又说:“不过这事儿你可以向杨泉多问问,他身子骨也弱,受不了寒,比你还严重,你可以和他取取经。”

    杨泉没什么表情,顾宁洲目光顿了一下,木着脸也没再说什么。

    看样子他是不愿意的。

    老皇帝不在意,说过了这些家里话,就转到了自己今天叫两人来的话题上。

    “今年秋天的时候,朕是打算带上你们和几个老臣,一起上山寻猎。”

    “但出门之前,天突然变凉了,朕临时改变了主意,在宫里办了个晚宴……你俩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顾宁洲想了想,不知道,摇了摇头。

    杨泉本来也想摇头,但老皇帝没有给他这个机会,“杨泉,你说。”

    “你要是说不知道的话,朕就治你一个欺君之罪。”

    杨泉默默的抬起了头,安静半晌,在顾宁洲的余光里,给出了一个简单到干瘪的回答。

    “因为,天凉了?”

    御书房里安静了一会儿,片刻后,幕帘后的老人叹了口气。

    “是,因为天凉了。”

    “天凉了,朕不愿意出门。”

    顾宁洲眉头微挑,若有所思。

    杨泉眼帘微动,表情莫名。

    他们俩都听到了老皇帝的下一句话,御书房的气氛在此刻凝结。

    “朕也老了,该退位了。”

    “你们俩觉得,哪个皇子适合这个皇位?”

    这个问题,是一个送命的问题,也是任何臣子都不能,不敢回答的问题。

    老皇帝问御书房里的两人,哪个皇子更适合当皇帝。

    他并不是想让他们帮他选一个,因为杨泉没资格,顾宁洲也没资格。

    臣子不能站队。

    不做就不会错,错了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老皇帝笑着问道:“宁洲,我记得小六经常往你家府里跑,你觉得他怎么样?”

    顾宁洲想了想,说。

    “臣和六皇子不熟。”

    “那杨泉你觉得呢?”

    “我也不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