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九十五章 新鲜的玉米

    “神奇,真不知这里还会有什么神奇的事情发生。”

    张小虎突发奇想:“如果我把这个玉米拿到现实世界去种植,又会怎样?”

    他想了想,拿这个玉米棒子离开仙田。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老天爷似乎都很眷顾他,日头很大,天气干燥,张小虎的玉米棒子很快被风干,成了合格的种子。

    他将玉米种在院子角落,张妈在县城顾店,张爸在村里顾养殖场和菜地。

    因此,谁也没留意,他便种下了三棵玉米。

    一番灌溉,如以往一样,这三棵玉米很快疯长,半个月功夫就成熟了。

    “吓,啥时候长出玉米来了?”张爸终于发现玉米的存在,十分惊讶。

    “哦,大概是不小心被小鸟儿叼过去,留下的种子吧。”张小虎若无其事道。

    “那也不对啊,这也不是长玉米的季节。”张爸说。

    花市一年两季玉米,4、5月收获一季,10月收获一季。

    张爸清楚得记得,上次收获玉米是2个月前,那会儿村里好一阵忙活。

    大家把农田租给张小虎,但各自也都留了一小块种庄稼。

    毕竟是农村,没有自己的作物心里发慌。

    “哎,这是新品种!”张小虎敷衍着老爸。

    好在张家这两年发生的奇怪事也不是一件两件,而且都是好事,所以张爸只是吃一惊,并没有怀疑啥。

    玉米成熟了,张小虎父子俩收获满满一筐,两父子煮了一大锅,张小虎还给村长王丁柱送去一些,又给张秀娟送去一些。剩下的,全都拿到山上的养殖场,让傻叔和李方舟一家分享。

    正因为他有啥好吃的都给雇工一起享用,所以李方舟、傻叔等都对他忠心耿耿。

    李方舟在伤势痊愈之后,回到学校继续读书,表示以后回来,一定要报答张小虎的恩情。

    这一次,所有吃到玉米的人都赞不绝口。

    王丁柱当晚就给张小虎打电话:“大侄子,你这玉米哪来的?味道好极了,我都快八百年没吃到这么好吃的玉米了。”

    张秀娟原本都有些抑郁,一是彻底失去张小虎,又看着他和别的女孩亲亲我我,心里难受。二一个,那晚做梦,结果还让张小虎给撞见了。

    总之,一系列的烦心事,都让她郁闷至极,吃了玉米,居然是心情舒畅,破天荒主动联系张小虎:“虎子,这是啥品种的玉米啊,吃了让人心里舒服多了。”

    “是吗?”张小虎就知道傻呵呵地笑,“你心情好就行,这玉米要多少有多少。”

    一连三天,父子俩都拿这玉米当作口粮,吃的不亦乐乎。

    这晚,张小虎躺在床上刷新闻,突然看到一条新闻。

    “国际航道淤塞,许多货物运不进来?哟,这还有我们国家的一艘货轮呢!”

    新闻里说的是一艘华国货轮,从某国装了大宗的粮食货物,其中就有玉米,结果被堵在航道上,进退不得。

    张小虎看到,咬着手指头陷入沉思。

    之后,他又进去仙田,之前那颗玉米还在茁壮成长,不过变化已经不是他肉眼能感受的。

    神奇的是,在他掰掉玉米的地方,又重新长出一颗玉米棒子。

    “哇,难道这是无限生长的?”

    张小虎脑子里灵光一闪:“如果我用这个玉米打种,在外面大规模种植,再卖给国家,岂不是一举多得?”

    自己能赚钱,国家也不会缺粮食。虽然他知道,货船上的那些玉米,都是拿来喂牲口的。

    张小虎这一晚上兴奋的不得了,翻来覆去思考这件事的可行性。

    光靠一个村子,显然是不行,毕竟山河道村的土地,已经被他最大化的利用了。

    他决定去隔壁村走一走转一转。

    隔壁王寨村原先人口众多,耕地面积也比山河道村大一倍。

    但改开这些年,大部分的王寨村村民都移居到镇上,或者去县城、市里混饭吃。

    据张小虎所知,这个村子仅剩下200多口人,却是守着近1800亩山地。

    “王寨村剩下的几乎都是老年人,就算他们再怎么勤劳能吃苦,也耕种不了1800亩山地。不如我给承包下来,再雇他们帮我做点零活儿,又能帮到人,又能满足自己的需要。”

    张小虎美滋滋地想着,先跑去跟王丁柱商量。

    深秋的下午,山河道村的太阳早早被山尖尖挡住。

    王丁柱忙了大半日的工作,闲暇时候,就在家弄了两个小菜,端着小酒壶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