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1章 出售软棉布,羊汤馆讲学

    康帝回信让她把棉花种子一分为三,两份分别送到甘州和鲁州,土豆留出一半,其余的全部送到康都。

    至于产出的棉花她在信中也问了,康帝只是说让她自行处置。

    姜回不知其意,也不敢妄动,便让人给宫里人和几位朝中大员都送了些被子棉布之类的,

    剩下的一部分织成布,一部分做成棉被和棉衣棉裤,交由兰韵去卖。

    棉布因为数量少的缘故,运到中州不过几日便售卖一空,当然那价格也是定的高高的,那价格姜回想着都牙酸,比那上等的软金绸缎还要贵上一分。

    至于棉被和棉衣棉裤,姜回倒是没有运出去,核算了一下成本,在漠河便宜的卖了出去。

    卖的钱全部入了漠河县衙的账上,当然该她自己拿的她也一个铜子儿都没有少。

    虽然她从未想过用棉花牟取暴利,但她也不是做慈善,手底下还有那么多人要养活呢。

    即便如此,今年棉花的收入还是抵了漠河的外债。

    至于不动棉花的原因很简单,这世上赚钱的门路多了去了,她没必要在普通人的吃穿住行上动心思,而且康帝这一出未必没有试探她的意思在里面。

    织棉布的织布机就是姜回让提前垣石准备的那批斜织机,一年下来各式儿的零件堆积如山,但姜回依旧没有停了这活儿。

    这织布机不仅可以织棉布,麻布和丝绸也是可以的,这才是她生钱的道儿。

    十一月,漠河进入了隆冬时节,街道上倒是比平时还热闹了几分,如今的漠河家家户户都是泥砖砌的房屋,屋里砌了炕,出行也有了保暖的棉衣棉裤,冬日里又闲着无事,自然愿意出来溜达。

    姜回也难得清闲,带着兰香和竹影在街上寻新鲜,街上的百姓起初还会战战兢兢的行礼,如今倒是习惯了,微微一拱手便算行礼了。

    走到街尾,平安羊肉汤馆,这店儿原先是个没名儿的,自从沈平识了字,便自个儿题了个牌匾挂上了,歪歪扭扭的大字在姜回看来倒是别有一番趣味。

    “沈平,来碗三碗羊肉汤,多我那碗加点羊杂啊!”

    正在忙活的沈平,头都没抬,大声回答:“好嘞!大人,马上就好!”

    很快三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便被端了上来,姜回用木质的勺子舀起一勺,轻轻吹了吹。

    浅浅的抿了一点,笑道:“你这羊肉汤烧的愈发的可口了。”

    沈平也没有回话,只是呆呆的笑,只不过人还站在瓮前煮汤,眼睛却时不时的往姜回那边瞄。

    见姜回一放下勺子,立即放下手中的工具,对着后面喊了一声:“阿弟,你来看着火!”

    然后一屁股坐在姜回对面的凳子上,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册子,伸手刚想在嘴巴里沾点口水,抬头就看见姜回面带笑意的看着他,又默默的把手放了下去。

    慢慢的翻开小册子,指着一处,语气恭敬:“大人,这处这几个字分开吧我都认识,合在一起就不知其意了,还请大人指点指点。”

    姜回也没推迟,用手沾了茶水在桌面上慢慢讲解起来,这一讲便是一个时辰,身边也围了一圈人,小小的羊肉汤馆儿,瓮里咕嘟咕嘟的冒着泡,羊肉的香气萦绕在众人鼻尖,却没有人关心。

    只是安静的围着,听姜回讲解,有意见不合之处也是轻声细语的讨论,生怕扰了里面的人。

    姜回虽读了几年书,但是比起当代大家来说还是差得远了,但是她讲解往往会结合当地民众身边的事情,众人如听故事一般,便知晓了其中深意。

    中书令宣读圣旨的属官,路过羊肉馆时便看到了这一幕,打发身边的随从去探,随从却发现自己根本挤不进去。

    无奈对着以为揣着手不停跳脚的大汉问道:“大哥,这里面在干啥呢?”

    哪知他此话一出,周围的人皆是十分不满的看着他,被他问到的那个汉子,声音压的很低,语气却很凶恶。

    “你他娘的小点声,县令大人在里面讲学呢!不听就滚!”

    那属官一听,心中更是涌上了无限的好奇心,要知道在这个时代,讲学事件非常神圣的事情。

    讲授之人皆是当世大能,听学之人也是富有才学之人,讲学之地更是风景雅致。

    而这处讲学的不过是个县令,听学的也不过是普通的庶民,地方更是街边看上去非常随意的一家羊肉汤馆。

    回到马车前将所见所闻如实禀报,车中之人疑惑:“哦?竟还有如此趣事,待本公子前去会会。”

    那属官有些担忧道:“公子,这人实在太多了,冲撞到您就不好了!”

    属官一个头两个大,也不知道这贵公子那股水发了,非的跟他们一起来宣旨,这寒冬腊月的,为了顾及他他们行程都慢了好几天。

    中书令大人老年得子,就这么一个儿子,娇纵的不像话,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他的小命就完了 !

    蒋玉珏一脸不耐烦道:“咋滴,你们这么多人围着,还能让他们创死本子不成?”

    劝说无果,属官只得给周围的人使了个眼色,让他们注意护着,让他挤进去。

    周围的人都听得入迷,毕竟此时已经到了每日讲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讲故事!这才是大多数人关心的。

    蒋玉珏挤进去之时正好听见姜回说:“世间之事,祸福相依,乡亲们之后行事,要三思而后行,才能能避开祸端。”

    随即高喊:“大人所言非也!”

    他的声音清亮,瞬间就引起了周围所有人的注意,一双双眼睛不善的看向他。

    蒋玉珏尴尬的笑了两声,说道:“我的意思是三思不够,起码要七八思才对,呵呵!”

    姜回起身,拱手道:“在下姜回,是这漠河的县令,不知公子是?”

    蒋玉珏慌忙的将手中的扇子一手车,还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