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8章 设科举

    在丞相署忙活了一天,刚开门就看见王思言蹲在丞相署的大门前揪树叶,嘴里还念念有词。

    听见动静以后,猛地起身,看见是姜回,脸上挂上了灿烂的笑容。

    “丞相大人,怎么这么晚了才下旨?”

    姜回有些疲乏,没心思去揣摩他的用意,随口问道:“王大人这么晚了,在丞相署做什么?”

    王思言有些尴尬的说:“在下如今是一介白身,当不得一声大人。”

    姜回惊讶道:“你离任了了?”

    “嗯,前两天刚刚办妥,我可不可以投在大人门下做幕僚?”

    “大人眼下需要人手,若从其他地方重新寻,不熟悉康都的情况,怕是帮不了多少,而在下在康都也算有几分人脉,定能为大人分忧解难。”

    姜回看着他,说实在的,她有点心动,王思言作为王旭嫡长子唯一的后辈,备受宠爱,这康都中人,大部分都会给王旭面子。

    而且他自身能力也强,若有他相助,的确会省事一些,但是一想到王思言的心思,她又有点头疼。

    王思言看出她的犹豫,低声说:“我听阿爷说了那日在朝堂上的事情,明白大人的志向。”

    “在下因为身份的原因,无法在一些重要的职位上任职,也不能实现心中抱负,想跟着大人也是因为与大人志同道合,在下会约束好自己,不会给大人造成困扰的。”

    “若是大人不愿,我也会在康都其他地方任职,大人若有用得上的地方,尽管吩咐便是。”

    思来想去,姜回还是拒绝了,王思言这会儿看上去比刚刚更沮丧了,语气十分低落的跟姜回告辞离开。

    回到府上,菊容便带了一队人来见她,有男有女。

    这是她让单存飞和姜归从漠河职业学院和蛛网里抽的人,虽然个人能力可能比不上单存飞,但架不住人多啊!

    她如今最不缺的就是人来,漠河职业学院美名远扬,里面的人才一年接一年的毕业,她如今都可以挑着用了。

    所以即便对王思言的能力很心动,她也没同意,因为王思言身上有隐藏的麻烦,她面前这些人可没有。

    三月底,姜回把开办学堂的详细章程理了出来,一经推出,齐州和中州积极响应,甘州苍家大手一挥,包了甘州的学堂建设。

    而商家更是大手笔,包揽了康都的学堂建设。

    这一下,学堂建设就过了一半,而且还都是比较重要的大州。

    其他州,官府要求捐赠的消息一发出去,不出意外的遭到了富商的嘲笑抵触。

    然而他们才笑了几天,朝廷就发了一道明确户籍地位的律令。

    十分详细的规定了商籍吃穿用度的规格。

    按规定,商人只能穿麻布,屋舍也只能住一进的院子,凡是超过规格的一律没收。

    当然更重要的是,商人后辈,不能入朝为官。

    这律令一出,那些富商们都傻眼了。

    他们早就听说了丞相大人办学堂,不限户籍,什么人都可入学,而且入学以后就可以参加一场考试,若是考试合格了,就有入仕的机会。

    他们不缺钱,缺的是权,这消息一出,都纷纷开始筹备,让自家的子女入学。

    现在不让商人子女入仕,这他们还有什么盼头!

    纷纷到衙门寻问闹事,得到的就一句话:历来如此。

    富商们不死心,但也无奈,因为他们翻遍了大康律令,的确没有明确商籍地位的条例。

    况且他们手里只有钱,也不敢跟官府硬刚,只能在背地里使些阴招,传些流言。

    正在他们焦头烂额之际,又一道律令发下来,户籍可变换,只是付出的代价颇高。

    整个大康的商人们,都陷入了纠结之中,商人逐利,自然舍不得那一笔钱。

    可还未等他们纠结完,又有消息传出,一个州一年只有一百个改编户籍的名额。

    价高者得。

    这消息一出,富商们也顾不得纠结了,开始一边骂骂咧咧,一边筹钱。

    势必要拿下一个名额,不然按照商籍规定,他们挣钱也不能用,到头来还不知道是给谁挣得呢!

    五月底,一个消息犹如陨石一般重重的砸在大康的土地上。

    街头巷尾全都在讨论这件事,尤其是那些庶民们和花钱将商籍转变为民籍的富商们。

    开始时不相信,但那布告在官府贴了一日又一日,由不得他们不信。

    “喂,你们看到郡守府门口那布告没有,直到景天,在下都不敢相信,这竟然是真的。”

    “是啊,太不可思议了。”

    “有功夫在这儿闲话,还不如抓紧时间去读书,十月开始县试,明年二月府试,六月殿试,这时间紧着呢!”

    “确实,各位兄台,咱们还是赶紧回去读书吧,要不然到时候连童生都考不上,且不让人笑话。”

    “哈哈,也是,为兄的算学有些落后,父亲给我请了个老账房,各位兄台可要一起去听一下。”

    “好啊!多谢兄台。”

    姜回不是文科生,对古代的科举制度并不了解,她只能根据自己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结合自己参加的一些考试,提出来科举考试的框架。

    经过丞相署打磨一月,请大儒指点,再拿到朝堂上由所有臣子商讨,历时三月最终拿定了考试的内容。

    起初的时候也有很多官员不配合,阳奉阴违,但姜回拿着康帝御赐的剑,挑了个闹得最厉害的,一刀斩了。

    而康帝在知道此事以后,也只是在朝堂上呵斥了几句。

    这时所有人都明白了,这开学堂设科举不是姜回主导的,而是康帝主导的,姜回只是说出来而已。

    反抗之声逐渐消失,这件事也就这样推行了下去。

    然而姜回并没有闲着,这第一把火虽然点着了,但是距离她想要的效果还差了些。

    虽然没有明确说明女子不能参加考试,但是世人都默认了女子不能参加。

    所以她需要在给这把火添点柴。

    要去说服整个大康的民众肯定是不理想的,但她手底下识文断字的女子多得是。

    她让这些女子分散到各州,十分高调的报名参加考试。

    效果显着,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