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94章 去京城

    安容和张氏正拉着手说话,忽然听到丁管家的喊声,便匆匆地换了诰命服出来接旨。

    这次来传指的是皇帝身边的望春公公。

    望春读完了旨意,笑着对安容说道,“恭喜夫人,贺喜夫人了,周大人又升官了。”

    “公公这么远的路途特意来传旨,辛苦了。坐下来喝杯热茶。”安容说道。

    “不用了,本来是去衙门给周大人传旨,可周大人说是出去了,只好让夫人代传了。”望春说道。

    “奴婢还要赶回京城给陛下复命,就不耽搁了。”

    安容示意丁管家给了望春一个大红封。

    望春也没有推辞,便收了红包道了谢,然后便匆匆离开了。

    望春将整个圣旨读了一遍,所以张氏也听到了圣旨的内容。

    “是又要回京了。”张氏仿佛像做梦似地看着安容问。

    安容笑着连连点头,“圣旨说得很明白了,月底就必须动身返回京城,做京都府少尹,从四品……”

    张氏仿佛还没有醒,她儿子这已经是四品大员了。

    “娘,恭喜你,你已经是从四品的老太君了。”安容拍了拍张氏的手,“从四品……”

    张氏从来也没有想过自己也是从四品了。

    “娘,别回家种地了,直接跟我们去京城吧。”

    “就是一品老太太也得回家种地去,种着地心里踏实。”张氏很快就不飘了。

    农村人永远觉得有土地心里才踏实,才是真真正正要过的日子。

    周顾确实不在府衙,而且这两日都够呛能回来,因为年前他们派出去寻找矿脉的人终于有所发现。

    他们找到了一座品相非常好的煤矿。

    此时周顾和吴通判还不知道两人都升官了。

    “如果是金矿就好了。”吴通判有点惋惜地说道。

    “这可比金矿值钱多了。”周顾看着那些上等的精煤,眉梢扬起。

    “这黑通通的煤还能比闪闪发光的金子更好?”吴通判一脸疑惑。

    “谁家金矿是成块成块的金子,那还不得慢慢地淘。”周顾笑着解释,“可这煤矿储量丰富,可以随便挖,挖几十年都不挖不完。”

    “最关键的是这是上等的精煤,只要稍微用点心思就可以变成无烟煤,这可比木炭耐烧多了。”

    周顾虽然学的是文,可是读了很多的书,把精煤变成无烟煤,技术非常的简单,很容易就能做到。

    何况如果真的是金矿,就未必能是霍州府掌握的了。

    *

    霍州三巨头只有刘知州亲自接到了圣旨。刘知州依然任霍州知州,不过提了半格。

    以前刘知州是五品知州,这一次提了半格,成了从四品。

    而且皇帝的圣旨写得很耐心,让他和吴通判继续稳住霍州的局势,将周顾在霍州的政策持续延续下去。

    刘知州自然是有些失望的。到了他们这个时候,能调回京城,进六部,以后才有更好的上升渠道。

    吴通判也继续留在霍州,不过从原来的通判提到了周顾的位置,同知。

    周顾和吴通判当晚没有回来,派人将这个矿脉守住。

    然后他们便放出消息,对矿脉的承包权进行竞标。

    这当然也是周顾的设计。

    他将霍州衙门的利益最大化。

    等煤矿的事情全部都处理妥当之后,周顾和吴通判才得到两人都升官的消息。

    “恭喜你周大人,升官了,还回了京城……”

    周顾二十出头就已经是从四品的京都府少尹,怎么能不让人羡慕。

    “吴大人,同喜,同喜……”

    吴通判还是非常开心的,他根本没想过自己能回京城,所以留在霍州,而且还升官了,自然高兴。

    最关键的是周顾给他打的底子太好了,将来的霍州城定然不同凡响。

    “周大人,回到京城不能忘了霍州……我们这边有什么不明白的,写信询问,你可不能拒绝。”吴通判道。

    “那是自然……”周顾道。

    周顾和吴通判回到霍州,处理了衙门的事情之后,这才回家。

    “恭喜你,周大人,你升官了。”安容笑着对周顾道。

    “也恭喜你,周夫人……”周顾捏了捏安容的脸。

    看着他们小夫妻恩爱,张氏笑得合不拢嘴。

    周顾拿了安容递给他的圣旨看了一遍。

    “还有宅子……这真是意外之喜。”周顾道。

    他们在京城停留半年,可知道京城的宅子那是什么价格,尤其是靠着鼓楼大街,贵胄所在之地贵得离谱。

    “嗯,这个宅子位置还极好……”安容笑道,“三进的……与宋柔娘那个宅子差不多。”

    “那咱们全家去住也够宽敞啊。”周顾道。

    “嗯……”安容点点头。

    “我去跟娘商量一下……”周顾道。

    周顾已经听安容说了,张氏和周老爹就等着他们回来,准备返回五里桥村。

    “娘,你们先回去,然后让我大哥还有二哥一起去京城吧。”周顾道。

    “我们去京城做什么?”张氏道,“我们不去……你们刚起步,我们一大家子可不能成为你的负担。”

    “娘说什么话呐……”周顾道,“村子里的田地可以租出去,庄子可以卖了,也可以找一个庄头……”

    “因为我的缘故,五里桥村的村民现在还不交税呐……让他们帮忙照看田地,他们不会不愿意的。”

    “我们到京城去做什么?”张氏道,“难道真的去做老太君……”

    “那有什么不行的,你供我读书,不就是为了这个?”周顾道。

    “屁话,老娘供你读书,是觉得你是读书的料子,这是你自己的人生……可不是想在你身上得到什么?”张氏生气道。

    “娘……他笨嘴笨舌地不会说话。”安容见张氏生气了,赶忙做起了和事佬。

    “您去了京城,我们可以在京城周围置办两个庄子,您还干老本行,种田,养鸡,喂猪……”

    张氏听安容这么说,这才动了几分心思。

    “娘,也不着急,我们先回京城,你们可以先回上饶郡,回去和大哥他们商量一下。”

    “还有,云哥儿大了,您都说了,也是读书的料子,如果他能在京城读书,将来定然也不一般,毕竟京城的资源还是好的。”

    “顾哥儿也不是在京城,还不是照样读出来了。”张氏道。

    “话虽然那么说,可京城还是要好很多,周顾付出了比京城的学子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安容道,“何况之前没有那个条件,现在咱们不是有了嘛……”

    安容今日想将话与张氏说清楚,不然将来写信,更费劲。古代的通讯太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