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6章 众人拾柴

    刚刚就是新组建的版面,尤其缺大量的好稿,就这么将这篇自然来稿给完全删去,编辑也是非常的舍不得。

    “我就先这么提交上去,只要是过了领导的关,就没有问题,你也不要有任何的心理负担。”

    要知道这样,编辑当时怎么也不会让老记看到这篇稿件。

    进入到二审环节,也就是刘主任的审稿环节,他也没有发现任何的端倪,就将这篇稿子送到终审。

    副总编辑看过稿子,就与编辑进行了二次沟通,“编辑,那个韩鲲鹏是谁?这个名字怎么这么熟悉?”

    “就是前段时间来咱们报社那位实习生。”

    “你说这样的稿件见报,会不会引起其他读者异样的声音,说是咱们自己人在自吹自擂。”

    “不至于吧?他不是实习期结束了吗?”

    “实习期是结束了,不管怎么说,他也在报社工作过,我还是觉得有些不妥。还有其他来稿吗?”

    “有倒是有,就是质量都不太高。”

    “那行,你等我消息。”

    放下电话,副总编辑就来到吕副社长的办公室,跟他讲起这件事情。

    “对啊,你考虑得真是周全,要是不说,我都没有在意这件事情。这稿子必须用,不用都可惜了。”

    “那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吕副社长凝视着远方,略微有些犹疑,“有办法了,你说让他用个笔名行不行?这样的话,无论是报社里面还是读者,基本上都不能够提出任何异议。”

    副总编辑就听了吕副社长的建议,让编辑与韩鲲鹏进行了沟通。

    编辑简单向韩鲲鹏说明了情况,就向他要了笔名。

    “编辑,要不就用春笋吧。”

    唉!不去也罢。韩鲲鹏也没有想到就是一篇普通的投稿居然会在报社里面引起这么样的反响。

    韩鲲鹏也是有些失望,心里琢磨着将来要是到这里上班,那心情肯定也是备受压抑。

    于是,他的心态逐渐有些平和,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到书法学习和教学上。

    晚上下班,他再次来到书法老师家上课。

    “鲲鹏,你那件事情,我给你打听了一下,还得找人送礼啊。要不是这新闻单位不好进啊。”

    此时的韩鲲鹏已经不像刚开始那么有劲头,只是感谢老师的帮忙之后,就再也没有就这个话题聊下去。

    这段时间,韩父韩母为这件事情也是没少闹心。

    他们无助的时候,也向家里的亲戚求助,这件事情在韩鲲鹏七大姑八大姨当中,也引起强烈反响。

    几天来,大家都纷纷地给韩鲲鹏出招想办法。

    “这事还得找人,这么拖下去肯定不是办法,要么就拖黄了,要么这个位置就成别人的。”

    韩鲲鹏大姑还是在帮着想办法。

    “小鹏这个孩子不容易,要是需要大家伙出力的时候,你们一家人就吱声。大家能凑多少就帮着凑多少,这可是事关孩子未来发展的人生大事。这个时候,不花点钱,将来什么时候花钱。”

    韩鲲鹏大姑认真地做着分析,帮着出主意。

    “大姑,你就甭跟着操心啦,你说给多少?十万八万?要是有那个钱,我就是出来干点买卖都行。”

    韩鲲鹏信誓旦旦地说道。

    关于给《辽南晚报》投稿那块,韩鲲鹏似乎也失去了兴趣,他也不想让编辑再这么样的难心,就不再给这个栏目投稿。

    第一次在给这个栏目投稿时,韩鲲鹏一共投稿了两篇,还有一篇稿件是关于健康版上面经常刊登健康小常识内容的评价。

    在“观察者”栏目推出以来,他投的这两篇稿件都被编辑采用。

    这两篇稿子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些作者也是纷纷给该栏目投来稿件。

    韩鲲鹏的母亲受他影响,也是格外关注报纸上面的内容。

    每天韩鲲鹏看完报纸,她都要认真地读一遍,但是她一般不发表自己的见解。

    作为报社新开设的一档栏目,韩母也是非常的关注。

    她甚至将这个征稿启事的消息告诉韩鲲鹏。

    “妈,那个叫春笋的笔名文章就是我写的。”

    “那你怎么不继续写了呢?”

    “报社毛病太多,说是我之前在报社实习过,用真实名字不合适,编辑建议我用笔名。”

    “那你就用笔名写呗,你又不是没有那么个能力。”

    “不写,我是一点也不想写,你看那些人,那些臭毛病,写点稿子都不够他们挑拣的。”

    “人家就是这么一种工作性质,可能就和那个检验员一样,专门负责检查产品质量,要求高点再也正常不过。”

    “不写。”

    韩鲲鹏还是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意见。

    “那行吧。随你。你们这些会写点东西的人,那神经真是和正常人都是两个样。”

    又有稿费,还有知名度,这么好的机会,韩母实在是理解不了,韩鲲鹏为什么会这么轻易地放弃。

    “鲲鹏,你奶让我拿给你的。”

    父亲下班一进门,就兴奋地招喊着韩鲲鹏。

    “这是什么?”

    父亲的手里拿着一个黄颜色的袋子,走近一看,原来是方便面口袋,里面好像是装着什么东西。

    “你奶让我带给你,说你要到报社当记者,她也帮不了什么大忙,手里攒了这么点钱,让我务必带给你。”

    “爸,这个钱,你怎么能拿呢。我不要,我奶一个月才几个退休金,都不够她吃药的,我怎么能要她的钱。”

    “你拿着吧。我跟你奶都说多少次,今天她非要让我去给拿回来,要不她今天就要大老远给送过来。”

    “哎呀,我真是让我奶给服了,你说我又不缺钱,他给我送什么钱。”

    “还不是你的事引起全家的高度重视,才有这么一种局面。”

    “我的事你们就别替我操心,就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