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9章 争评先进

    刘主任一下子就明白他这是什么意思。

    “有啊,各部门都有名额,咱们部门有三个名额。”

    刘主任拿肖宁也不当外人,就将名额的数量都告诉了他。

    “主任,不知道咱们部门有多少人报名?”

    “之前办公室告诉我,到目前为止,咱们部门就有六个人报名。”

    “啊,这么多?”

    “这还没到截止时间呢,到时候我估计怎么也得有十多个人报名。”

    “啊,这么多啊?”

    “不这么整还挺好,这么一弄整得我都没有办法筛选了。你报了没有?”

    “主任我还报吗?”

    肖宁有些拿不准主意,他也担心自己会成为垫背的。

    “报啊,你这今年干得不错,上不上再说,该报名还得报名。”

    刘主任说的这么明白,肖宁一下子是豁然开朗。

    “主任,晚上有没有时间?”

    “干什么?”

    “我想请你吃个饭。”

    “不行,真是没有时间。”

    一听是吃喝,刘主任就失去了兴趣。

    “最近不能再吃了,身体上的各种指标都在报警,我这都有些挺不住。”

    肖宁反应还是很快的,他忽然从刘主任的话语中捕捉到重要信息。

    既然这条路行不通,肖宁就决定要尝试另外一条路。

    下班以后,肖宁直奔之前经常光顾的海鲜市场。

    “老板,你这大闸蟹怎么卖?”

    “200一斤,你要是诚心想买,180元钱一斤。”

    “老板,能不能再便宜点。”

    “这个便宜,一百五十元钱一斤,那边那一堆是一百元钱一斤。不知道你要干什么用?”

    老板还是不时地向肖宁推荐螃蟹。

    肖宁已经好久没有开工资,现在手里的这点钱还是之前攒下来剩的一点零花钱,要是再抽取其中的一部分去购买螃蟹,他的生活势必将捉襟见肘。

    “老板,那个180元钱的螃蟹能不能再优惠点儿?”

    “不行,真是不行,一分价钱一分货。你要是给人送礼,我就推荐你选择这种螃蟹,保准没有任何问题。你要是自己吃,一百元钱一斤的螃蟹也可以。小伙子,你可以挨家去看,有我这品质的螃蟹价格比我低的,你再给那螃蟹给我送过来。”

    肖宁还是让老板说的有些动心。

    “老板,不知道你这有礼盒没有?”

    “放心,我这什么都有。”

    在老板的怂恿之下,肖宁咬了咬牙,购买了六只。

    “小伙子,你看这个礼盒装,你整六只还空了一大截,也不好看,要我说你不差那么两只,你就买个八只装正好。体面还好看,送礼还拿得出手。”

    在老板的极力推荐下,肖宁硬着头皮购买了八只螃蟹。

    上称一称,就显示366元。

    “你这样,我再给你摸个零头,你给我360元钱就行。”

    将大闸蟹的价格结算完毕,肖宁彻底是兜比脸还干净。

    拎上这个礼盒,肖宁简直就觉得信心满满。

    虽然他心里清楚自己的半斤八两,但是之前屡次成功的经验已经告诉他,刘主任对这些礼物是非常感兴趣的。

    “主任,您在家吗?”

    “不在,这么晚有什么事情吗?”

    “我朋友到外地出差,我托他帮忙带个大闸蟹的礼盒,特意捎给您尝尝。”

    “不用啦,你拿回家吃吧。”

    “主任,就是一点心意,我都走到你家楼下了,要是您还没有回来,就让嫂子下来拿一下。”

    肖宁早就注意到刘主任家的灯依然亮着。

    刘主任并没有加班,他只是特意这么说,他心里比谁都清楚,这个时候肖宁上门做这件事情的目的,但是他拒绝了肖宁的聚会就已经说明了问题。

    面对送上门的礼物,刘主任也是权衡再三,他才选择了谢绝。

    “肖宁,真是不能要,我和你嫂子尿酸都高,吃不了这种东西,你听我的,别浪费了,还是留着你去吃吧。”

    “主任,您就跟我别客气啦。那等会儿,我就给送到你家门口。”

    “那行吧,你在楼下等一会儿,我让你嫂子下楼去接你。”

    实在是有些推脱不掉,刘主任只好将这份大闸蟹收下。

    “肖宁这小子,挣的钱不多,每次来咱们家都是大手笔,你说这次评选优秀记者,我们部门里就给了三个名额,你说让我怎么权衡?”

    刘主任也犯了难,也在征求妻子的想法。

    “按照工作量排呗,谁在前面就优先排谁,这样最公平。”

    “这个方法我今天统计过了,肖宁连前五都排不进去,我们部门就要三个名额,你说我能让他上吗?”

    “要不他工作有没有什么亮点或者特色?从这个角度入手,对他进行评选怎么样?”

    “他倒是有几个暗访报道,这个倒可以勉强算是他的业绩,但有个暗访最后竟然让市里相关领导给批评,理由说是我们破坏营商环境,报道有失考虑。”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

    刘主任的老婆还在不停地帮他想办法。

    “你还是把你们评选的标准和报名的情况都跟我说一下,我帮着想想办法。”

    刘主任老婆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样子。

    “我说你怎么那么笨,他是临时工,都那么长时间不发工资还依然坚守在岗位,这种精神你们报社有几个?”

    “反正合同工的都是这么个情况,记者里面除了韩鲲鹏是以特殊人才的身份引进过来,剩下的那些年轻记者和编辑大多都是合同工。”

    “你就听我的,肖宁这样的青年才俊,在这种条件下,依然坚守在岗位上,这种精神就值得充分肯定。听我的,你就推荐他,肯定没有问题,要是有人找,你就把我说的理由一说,你看他们哪个人还会挑出毛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