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8章 书院无人

    宋观南说得轻巧,但是嘴巴一闭一合之间,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一个字。

    那就是钱。

    她看了好几天的账本,看得头昏脑涨,算得手都发麻了。

    终于,宋观南发现,桃庐书院的进账,真的并不多。

    那些教书先生们卖出去的书,什么时候卖的,卖出去了多少本,都在账本上面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宋观南收好了账本,决定出门去一趟桃庐书院。

    桃庐书院距离宋家并不远,仅仅是隔了一个坊的距离。

    但是宋观南走着走着,却是顿住了脚步。

    “别跟了,发现你了。”

    她看着身后空无一人的小路,叹了一口气。

    “阿南还真是敏锐得紧。”

    常禾从拐角处走出来,无奈地摇了摇头,一点也没有被抓包的尴尬。

    宋观南皱着眉看他:“常叔这样跟着我干什么?”

    常禾一脸的理所当然:“你伤还没好,要是遇上歹人,出了什么事,你师父要急死。”

    宋观南觉得,常禾的担忧有些多余。

    她叹了一口气,看着面前的桃庐书院,抬脚走了进去。

    常禾紧紧跟在宋观南的身后,一言不发。

    宋观南并没有理会常禾,而是自己悄悄地走到了矮房的边上。

    今天是学生来进学的日子,宋观南就这样站在墙角,安安静静地听着。

    昨天她也和师父聊过了,自然也是知道这里的先生学问不如自己。

    但是现在看来,教这些学生也是足够的了。

    宋观南听了好一会,也是被人发现了。

    “您在这里干什么?”宋观南听见声音,猛地回头看。

    是昨天递给自己账本的那个先生。

    宋观南笑了笑:“没什么,就是想听听先生教书。”

    随后,宋观南拿出来了账本,递还给他:“这账本平时都是你在记吗?”

    面前看上去比较年轻的男子点了点头:“是,都是我在记,每一本书,每一堵墙,都清清楚楚的记在上面,没有一丝一毫的差错。”

    “您是教算学的吧,不然也不可能这样清楚。”

    宋观南笑着问他。

    可是面前的先生竟然是摇了摇头:“您说笑了,我不是教算学的,而是教礼的。”

    听见他这样说,宋观南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诧异:“教礼的先生,账目做得如此清晰?”

    “自然是要把书院里面的每一笔账记得清清楚楚,这样书院才能走得更长远,不是吗?”

    他反问宋观南。

    宋观南扬了扬眉梢,只觉得面前这人倒是有趣:“您贵姓?”

    “不敢,在下贱姓王。”

    王先生低头,冲宋观南行礼说道。

    宋观南啧了一声,向他伸出手去:“拿着。”

    王先生的眼睛里面有些诧异,但依旧是伸出手。

    沉甸甸的布包落在自己手里,王先生看向宋观南的眼神瞬间变得严肃起来。

    宋观南轻笑:“这是我的钱,师父不知道,书院里面先拿着用,至于以后的钱,我再想想法子。”

    “是在下没用,这么多年也没能考取功名,不然也能多些依傍。”

    王先生低着头,十分惭愧。

    他说的这个法子宋观南也是知道的,不过就是有了功名之后,能够免除名下多少田地的赋税,这样一来书院也能够有些可靠的收入。

    但是考取功名哪是容易事?

    宋观南摆了摆手:“不用说那么多,这些钱先去用,你账目做得明白,这钱交给你我放心。”

    一个教礼的先生,自然对自己的道德要求格外高,宋观南并不担心他会有自己的私心。

    能够一直守着破败书院坚持教书的先生,宋观南不觉得能坏到哪里去。

    王先生看着宋观南,随后行了一个大礼。

    “您放心,在下必不辱命。”

    宋观南笑了笑,随后又看向了矮房里面正在跟着先生念书的学子们。

    “我想让更多的孩子,有书可读。”

    听见宋观南这样说,王先生看向宋观南的眼神里面多了一丝倚重:“在下不才,曾经也是这个愿望。”

    “那现在呢?”

    宋观南眨着眼睛,好奇地看着他。

    “现在……”,王先生轻笑一声,“说来惭愧,现在只想着能够让这书院继续经营下去。”

    “哦?”宋观南有些好奇。

    “王先生为什么会一直留在桃庐书院呢?”

    “因为……当年的我,也像他们一样,那时候的桃庐书院,连窗户都没有。”

    王先生苦笑一声。

    宋观南没有再问下去,而是想到了自己翻看账本的时候,上面有一项不小的开支,叫做修缮。

    而这个条目前面,桃庐书院卖出了上百本藏书。

    是啊,没有学生的书院,藏书再多,也不过就是废纸。

    宋观南走出了桃庐书院。

    常禾跟在她身后,像是影子一样,沉默无声,但是也甩不开。

    宋观南没有回家,而是去了坊里面的空地上。

    这里有很多的孩子,在空地上玩耍。

    宋观南看着这些孩子,止不住地叹气。

    “常叔,您觉得,读书这件事,好还是不好?”

    “自然是好的,考取功名之后,一家人都能够富足不少。”

    “考取功名,哪有那么多人能考取功名。”

    宋观南忍不住又是叹了一口气。

    要是功名那么好考的话,桃庐书院也不至于落得今天这个地步。

    那最年长的先生都已经五十多了,还仅仅只是一个秀才。

    “如若不能考取功名,倒是不如早早出去做工,补贴家用。”

    常禾站在宋观南身后,低声说道。

    宋观南点了点头:“是啊,大家都不富裕。”

    “可达官贵人富裕,世家大族富裕。”

    这句话像是针一样,狠狠地扎在了宋观南的心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