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3章 上元节大办

    临近过年的时候,宋观南感冒了。

    她吸着鼻子,喝着常禾给她熬的姜汤。

    “现在炭价太贵了,质量也差,根本撑不到后半夜。”

    宋彦文看着病恹恹打不起精神的宋观南,有些心疼。

    可是炭价就是这样的贵,或许是有天冷的关系,也有着战事吃紧的问题。

    宋观南喝完了姜汤,感觉自己身上恢复了一点子力气。

    “师父,昨天的策论我看完了,都没有什么大问题,这是墨义的手稿。”

    她走到自己房间,又是拿出了厚厚的一沓纸。

    宋彦文赶忙放下了自己放在里面的茶杯,接过了宋观南递过来的纸。

    宋观南那一张满是病容的脸上还带着笑。

    如果说策论是论述题的话,那这墨义就是简答题。

    策论是重要,但是墨义所占的分数也不低。

    如果桃庐书院想要在开春之后的科举一举成名的话,墨义和策论都不能落下。

    而赵念良明年就要去参加春闱,自然是马虎不得。

    宋彦文点了点头:“好,师父到时候装成书。”

    他明白宋观南写的这些东西到底多有分量,所以自己誊抄装订成书之后,只在讲经的时候,对桃庐书院下面的学子说上一些。

    所有能够听明白的学子,回去按照这样的方法来试着写策论,都比以往好上了不少。

    但是宋彦文也明白,宋观南给自己的这些东西,仅仅只能应付科举,而并不能培养出真正的治国之才。

    不过特殊时期,先要培养出来进士科出身的学子再说。

    书院要先活下来,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宋彦文拎得清,也很明白自己现在要什么。

    反倒是宋观南,写完这些东西的时候,看着那些策论,她也总是叹气。

    她和宋彦文不一样,她是后世来的老师。

    她固然擅长这样的应试教育,但这并不代表她喜欢。

    之所以义无反顾地去支教,不仅仅是挑战自己,也是为了躲避那些名校的教育方式。

    应试教育,能够培养出来的,只是考试的机器。

    而真正的治国之才,可用之才,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科举,还有很多的见识。

    宋观南特别喜欢一句话,那就是从人民当中来,到人民当中去。

    这也是她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时候的褒奖。

    从平凡的学生中走出来,成为一名老师,而后回归到平凡的学生之中。

    宋观南看着宋彦文手里面自己那一摞手稿,忍不住在心里叹了一口气。

    总有一天,桃庐书院能够在长安站稳脚跟了,她就带着这些学生游学去。

    去见见下面的百姓,去看看他们没见过的苦难。

    希望这一天不会太远。

    宋彦文抬手轻轻摸着她的头:“阿南辛苦了。”

    宋观南冲他笑笑:“阿南喜欢做这些。”

    “阿南若是能够科举……”

    宋彦文后半句话没有说,但是宋观南能够清清楚楚地听到他内心的惋惜。

    “师父想什么呢?科举可不好走,阿南和师父一样,不喜欢官场,只要能在书院里面教书,阿南就开心了。”

    宋观南眯起眼睛,脸上的笑容格外的餍足。

    几年前从六榕寺跑出来的时候,她可没有想过自己还能在这样一个朝代里面重操旧业。

    宋彦文苦口婆心:“阿南想当先生,师父支持你,但是师父也要阿南不要那么功利。”

    “念书本来是一个筛选可用之才的过程,阿南这有些……拔苗助长了。”

    宋彦文一边说,一边笑着把宋观南往书房里面带。

    宋观南却是摇了摇头:“如果阿南不这样的话,科举哪里能有咱们桃庐的一亩三分地?还不都是太学那些达官贵人的后辈占了多数?”

    现在这个朝代,达官贵人和平民百姓可是截然不同两种情况。

    宋彦文看着她,久久没有说话。

    宋观南并不觉得自己说的有什么错处,虽然在这样一个朝代,那些所谓的绝对平等,不过都只是笑话罢了。

    平等吗?等什么时候生产力跟上来了,人们能够保证吃饱穿暖了,估计才是说平等的时候吧。

    就像是前世一些公司的发展规划一样,蛋糕做大了,分得最少的人,也能比以前大一些。

    宋观南想得很好,可是宋彦文却摇了摇头:“你还小……有很多事,先不要急于一时。”

    说完之后,宋彦文拿出崭新的纸张,自顾自地开始誊抄着宋观南的手稿。

    宋观南撇了撇嘴。

    “阿南马上就要及笄了。”

    就在宋观南转身要走了时候,身后的宋彦文感叹似的说了一句。

    宋观南往外走的脚步顿了一下:“师父,还有半年呢。”

    宋彦文点了点头:“五月十四日,的确是还有半年。”

    宋观南微微一笑:“师父这是心急了?”

    要知道,现在这个年代,女子及笄就嫁人的并不少见。

    而大多数的女子,基本上在十三四岁就已经找好了未来的夫君。

    偏偏她宋观南不是。

    宋彦文看了她一眼:“为师怎么会着急,就算阿南一辈子不出嫁,也有书院傍身,师父也能放心。”

    宋观南笑了一下:“那就好。”

    再怎么说这身体都还是少女,自然她不能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

    今年过年,长安里面倒是热闹,三人去东市买年货的时候,还看到胜业坊的大街上盖被竹竿围了起来。

    “这是在做什么?”宋观南好奇地问宋彦文。

    宋彦文也不清楚:“估摸是要建什么吧。”

    但是常禾却知道这是什么。

    “这是花灯。”他看着竹竿围起来的大片土地,忍不住轻蔑地笑了一下。

    “花灯?这么大的花灯?”

    宋观南震惊的瞪大了眼睛,脸上满是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