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6章 愚忠老臣

    伊阙关,高大雄伟,坐落在两座山坳口,寻常往来之人想要前往中都必须从此关隘通过,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再临伊阙关却是此等场景。

    由于中都沦陷,国君下落不明,伊阙关的伊国守军们没了主心骨,守关大将名叫全昌,乃是一名从军四十多年的老兵,靠着南征北战一刀一枪用命搏杀出来的功劳,当上了守城将军,论资历和威望无人敢去质疑,只是今年他已年近六十,虽然威武不减当年,但头盔下的白发却不得不让他服老,而今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守好伊阙关,等待中都战事的结束,新君的继位,而至于谁做新君,他已不想去掺合了。

    全昌之名,苏华也略有耳闻,此时大军临抵伊阙关,关隘上的守城将士们倍感紧张。

    一名老将站于关隘之上,看着伊南的锦旗,喊道:“来者可是伊南封君?”

    苏华随即驱马上前答话:“正是,敢问阁下可是全昌将军?”

    “正是本将”全昌看着苏华,随后说道:“封君此次率军到我伊阙关有何贵干?”

    苏华拱手向上,开口讲道:“国君蒙难,华身为国君幼弟岂能坐视不理?自当北上中都,驱除乱臣贼子,匡扶我伊国社稷!”

    “封君大人一心为国,实属高义,然而我身为伊阙关守将必须尽忠君事,守好关隘,未接君令,故而无法私放封君大人过关,还望封君谅解”全昌依旧拱手说道。

    苏华闻言,却笑道:“全昌将军,中都沦陷,我伊国已濒临亡国之危,将军虽尽忠职守,护一城之险,然国君蒙难正当正义之士北上救君,而将军却恪守规矩,阻碍勤王正义之师北上救主,难道这就是将军尽忠君事的表现?”

    苏华说完,见城上的老将没有回答,继续说道:“老将军,如今中都丧于乱军之手,国君囚于敌手,正盼望忠义之士前去解救,若将军多阻拦一刻钟,必会致使国君及宗室子弟多一分危险,还望全将军深明大义,放我等入关,华拜谢!”

    苏华下马,冲着城上的老将军鞠躬行礼。

    全昌将军忙说道:“封君大人,万不可如此,实乃折煞老朽,非是我不明事理,只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身为伊阙关守将,在没有接到国君的手谕和诏书绝不能放外军入境,无论中都发生何事,守好关隘乃守城将军的职责本分,并非针对任何人,望封君大人理解。”

    苏华闻言,发现全昌此人如此迂腐,不由眉头一皱呵斥道:“全老将军,如此推阻我等我北上勤王之师,莫非要暗投伊西这狼子野心的乱臣贼子?”

    全昌闻言登时暴怒道:“伊西封君勾结灿国,祸国殃民,荼毒百姓,囚虐国君,此罪滔天,若非本将职责所在,必会北上中都,护卫国君。”说着就抽出腰间佩戴的腰刀。

    苏华闻言却再次请求道:“全老将军血勇不减当年,真是老当益壮,既如此,那就请全老将军放我等入关,北上中都!”

    全昌凝望着苏华,却无奈的叹息一声:“我身为守关大将岂能任由外军入境!此非守关将领职责,非我死,否则关隘之门不可私自打开!”

    “将军,开关放封君入关吧,伊国袍泽万不可再刀枪相向!”全昌身边的两名中年将领也纷纷劝解。

    全昌闻言,看向天际长叹一声道:“自古忠孝不过人间游戏,梦幻之境,罢了,你们打开关门,放他们入关吧!”手下将领都已心生动摇,意志如此不坚。

    “是!”两名中年将领闻言,顿时大喜,连忙领命吩咐士卒们打开关隘的城门,就要下城去迎迎苏华。

    就在这时一声沉闷的坠地之音在耳畔响起,回头一看刚刚还在城郭上站立着的守关将军全昌却已不见身影,随后忙向城下张望,才发现全昌已然坠城。

    忽见全昌坠城,苏华忙下马快步走到全昌将军的身前,仔细查看一番,却发现他额头撞石,鲜血四溅,没了气息。不由得摇摇头,长叹一声:“将军这又何苦呢!”

    这时城门大开,两名守城的中年将领也跑了出来,冲到全昌将军的尸体前就跪在地上悲鸣起来,好在其中一人止住悲痛,走到苏华身前行礼道:“封君大人,全将军并非愚忠不知变通之人,实乃有难言之隐!”。

    “哦?”苏华惊疑。

    那将领这才泣不成声的解释道:“按礼制,我等守关将领的家眷皆安置在中都,前不久中都来了信使,告知全将军,命其守好伊阙关,阻止封君大人遣军北上,而那信使正是伊西封君眼下最为宠幸的臣子杨霄。

    杨霄此人着实可恶,他竟然以全将军全家人的性命为要挟,迫使他死守关隘不许封君大人入关,可是全昌将军又是忠君之人,一时间忠孝难以两全,故而两难之下才选择坠城而亡,妄图以此来换取全家人活下去的希望。”

    “全将军高义!”苏华长叹一口气,随后吩咐他们厚葬全昌将军的遗体。

    伊南大军入关后原地休整了半日的功夫,也顺利接手了伊阙关的军事防务,除留下三千人和伊阙关内的三千人守关军队整编后,同时从第三军团抽调一名名叫董宝的都师暂时任命为伊阙关守关主将,原伊阙关全昌将军的副将邱帆为守关副将,待一切交割完成后,大军继续开拔。

    所谓兵贵神速,按照苏华的计划,次日傍晚大军必须抵达中都城南八十里外的和亭镇。

    和亭,位于中都城正南方八十里的地方,是一个拥有五千户的小镇子,由于地处南北要冲,所以小镇虽然不大却非常繁荣,最为重要的是,伊河左右延伸正好从小镇中穿过,因此贯穿镇南和镇北的要道就是一座石质拱桥,桥长约百米,桥宽五米,桥下就是流往伊河下游的方向,而上游位置则在百里开外的南赵村。

    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