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0章 一年之始

    时光悠长,岁月留痕,秋去冬来,春走夏至,周而复始,日月交替,这是苏华这些时日以来对于时间最大的感慨。

    自伊国内乱平定,伊西,伊东重归伊国所掌,不知不觉已是一年的时间悄无声息的偷偷溜走。

    一年里,伊国在他的手中也从战争疮痍下的千疮百孔,逐渐走出困境,国力开始恢复,百姓的生活也开始有所好转。

    资金上因为得到了万宝楼的财力支持下,伊国的财政压力减轻,各行各业都在轻徭薄赋的背景下飞速的发展着。

    伊国共计有六十座大小不一的城池,在总治府的管理下,共划分为八郡的区域,进行治理,并且初显成效。

    地方吏治的清明,高效的管理模式,清晰的职责划分,地方官署们才能更好的各司其职,有条不紊的推行着苏华下达的各项政令。

    西都,中川,清河,中都四个农业大郡,依仗着今年的风调雨顺,以及逐渐覆盖起来的简易水渠,使得耕种的田地长势极好。

    四郡约二十万户百姓,八百万亩田地,无数辛勤劳作的百姓们无不在期盼着秋收的到来。

    多年来伊国百姓过够了忍饥挨饿的苦日子,好不容易盼到明君苏华在位,使得他们这些贫民耕者有其田,劳者有所获,更是定下了比其他列国更为体恤的轻徭薄赋的政策。

    如今的伊国百姓们一个个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昔日眼神中那种黯淡无光,对生活没有期望的色彩再也不复存在。

    东都,九丹两郡本就是奇山异石较多之地,商贾气息浓厚,为了大力推广商业发展,总治俞为民,一年内曾下达了三次鼓励两郡百姓行商,走商的政令,不仅降低了商税标准,还适当提高了当地商贾的社会地位。

    在奏请中,俞为民提议,在这两郡的地方上试行商爵制度,所谓的商爵制度,便是仿制军爵制度的一种激励制度。

    制度要求:每年两郡之内缴纳商税最多的前十名,将承袭商爵的爵位,商爵拥有特权,可见官不拜,其爵位之尊仅次于军爵。

    商爵者,凡出入乘坐的马车上可镶嵌特殊的家族纹饰,姓氏徽章,可合法拥有一百私兵护卫,拥有抵罪不罚、贸易优待等特权。

    但是这种商爵并非一成不变的,每年只有缴纳商税最多的前十名才能被官府评定,由商部部首亲自颁发,次年则重新评选。

    南都郡在矿部的主导下,许多官吏带着精通矿石勘探的老工人,深入通蛮山脉寻找矿产。

    如今的伊南之地共拥有铁矿三座,铜矿一座,锡矿一座,且每座矿产的产出每年约在一百万公斤左右,而前提则是采矿的人手和运输的道路满足矿场所需才能达到,这样的产量在条件恶劣简陋的封建社会已经不算少了。

    而为了提高伊国南北、东西交通枢纽的往来速度,苏华下令,由工部主导,建设一条贯穿宣都至南都的官道,要求在一年的时间内,修筑完成。

    这条新修的道路是基于原有的道路上进行扩建,采用的则是符合这个时代的夯土道路。

    苏华也考虑过耗时耗力的砖石道路,或者跨越时代的水泥道路,可无论那种都不是眼下伊国的国力可以负担的起的,倒不如这种简单结实,夯平齐整的土路来的实在。

    这条新路可满足四驾马车并驾齐驱,道路平整,行此道路由宣都至南都的时间也大为缩减,快马加鞭的话,三日即可抵达,若是货运,车马不停的情况下七日便能赶到。

    而官道之所以是官道,那是因为有官军维护,自大道修筑完成后,总治府下令,地方郡、县的管辖之地的官道必须有军丁负责巡戈,维护往来车马人员的安全。

    在大道修筑完成的第一日,苏华亲自去宣都城外查验了工程质量,踩在这条宽敞的道路上,苏华的心情不由激荡不已,这是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修筑了第一个大工程,虽说如今的伊国国力依旧弱小,多年的贫瘠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扭转的,待有朝一日,定会使我伊国土地上的道路都用青砖铺路,条条道道直通伊都!

    正是因为有了这条官道的辅助,南都郡开采的矿石可以源源不断的运往宣都进行冶炼,锻造,而当初在宣都城外修建的田字型工坊也全部完工。

    大量伊国没有田产的贫民进入这座工坊,做起了长工,他们要么挥舞着铁锤,锻造着刀剑铁甲,要么就是操纵着锅炉,融化着坚硬的矿石,铸铁为锭。

    工坊的总管,也就是工部的匠作使樊氏父子也没有辜负苏华的器重,他们二人重造旧业,不仅将精美纹饰的帝国钱币仿制出来,还将苏华心心念念的重甲也制造了出来。

    不仅如此,就连原本只是出现在图纸上的巨弩也被他二人琢磨出来,样机也刚刚组装成型,等待着实验结论。

    一切似乎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着,而这样的结果也是苏华乐意见到的事情,正如苏华前世时听过的一句话:

    “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小国当居安思危...”

    如今的伊国就是一个弱小的国度,他必须将整个国家武装到牙齿,才能有机会在这乱世之中生存下来。

    一年来,整个伊国的军队几乎倍增,达到了二十万人的数量,而且在宣都工坊大力生产优质兵器铠甲的武装下,早已焕然一新。

    单说最为精锐的左卫军,就有五千人组成了一支重甲步兵军团,人人身穿八十斤重甲,配有一柄巨斧,这种从头到脚都全面覆盖的重甲,刀剑根本就无法伤其分毫,这也将成为苏华手中的一张王牌,苏华也有意将其从左卫军中独立出来,单独成军,而名字嘛,可以称呼为虎甲军!

    至于伊国的骑兵,也没有落下,由张千贯统领的骑兵军团中,也有一千人的规模被改装成重甲骑兵,不过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