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84章 有人巴不得出钱的

    “下臣见过太子殿下,楚湘王殿下。”何壁跪在地上行礼道。

    太子道,“起。”

    “谢太子殿下。”何壁站了起来,挺直腰杆站在那。

    太子示意他过来坐,“李丞相说你在农业方面很有本事,你觉得你在农业方面有本事吗?”

    何壁谢恩后坐下,他看一眼李丞相,才道,“下臣不敢说自己在农业方面很有本事,只是这些年在农业方面钻研得多,往田间地头跑得多,比旁人知道得多一些罢了。”

    太子对农业不懂,墨元明对这方面也不懂,在场的也就户部尚书懂点。

    所以,太子就让户部尚书提问。

    户部尚书:“……”不是,太子,我作为户部尚书不是只管着农业啊,我要管税收,货币,公债等等的事情的。

    然而,他只能硬着头皮上,“那个,何壁,你说说今年粮食的情况如何?”

    “不太好。”何壁直言不讳,“被废的那个不关心这些,就导致下面的人肆意妄为,好多史吏以次充好,导致百姓们的收成都不太好。”

    “我想着,朝廷能不能开粮仓?”

    户部尚书摇头,“粮仓是不能开的。如若开粮仓,容易引起恐慌,且还没到

    开粮仓的时候。”

    “倒是那些陈米,可低价卖给百姓。粮仓里有很多陈米,按照规矩都会低价卖出去的。当然,这其中不乏有人牟利,这是无法杜绝的。”

    这种事永远无法杜绝,用陈米当新米卖,或者是卖到偏远的地方,其中的利益太大了,多的是人这么做。

    何壁的眼神亮了起来,“陈米能多少铜板一斤?最低能多少?”

    只要陈米是好的,老百姓根本不在意是不是陈米,他们在意的是能填饱肚子,穿暖,有肉吃。

    户部尚书快速的在脑海中计算一番,“最低能三个铜板,再低就不能低了。而且,每家每户都是有数量要求的,不是想买多少就买多少,以防有人买去倒卖。”

    陈米放久了也没用,朝廷会集体进行销毁。

    一般情况,陈米都是会卖给百姓的。但这几年百姓总体的生活不错,大伙儿就不愿意买陈米连连,所以多数陈米还是销毁。

    何壁搓着手不停的在念叨啥。

    半晌,他说道,“三个铜板行。那尚书,啥时候开始卖陈米?一次能买多少?”

    户部尚书看向太子。

    太子想了一会儿,“就三天后吧。粮仓也需要清理陈米

    的,不是说卖就能卖。每家每户能买五十斤陈米,若是一家有十几个的那种能买七十斤,需要登记。”

    “户部尚书,这事你看着办。”

    户部尚书应了下来,在心里叹了口气。得,最近这段时间户部人人都别想休息了,集体熬夜吧。

    因着在场的人对农业这块是真不懂,连户部尚书知道的也不多,最终墨元明找了这方面的能人来考察何壁是不是真懂农业这块。

    最终的结果是很喜人的。

    太子当场任命何壁为户部郎中,要他主管农业这一块,并参与科考的命题。哎哟,可算逮到一个对农业方面懂的人了。

    “太子殿下,说到科考,不知我可否提一个建议?”何壁非常珍惜这次的机会。

    他出身普通人家,比任何人都清楚要珍惜每一次机会,因为一次机会对他们这样的人来说太不容易了。

    太子的心情不错,示意他说说看。

    “科举保银和路费的事。”何壁直叹气,“一两银子的保银对在场的各位来说,连一个铜板都算不上,可对很多贫苦学子来说,他们凑好些年都凑不出一两银子来。”

    “更别提,参加科考一路所需的银子。来的路

    上还好,找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住下就行,吃饭简单点就行。可来到科考的地方,就无法将就了,特别是在上京城,没个十几两不要想来。

    还有一点,有人骗保银。这部分是少数人,他们会在骗取保银后逃走。贫寒学子好不容易凑到的保银没了,先不说会崩溃,当年是无法再参加科考的。”

    墨元明道,“保银可废除,但朝廷无法承担所有学子一路的所有费用,开销太大了。”

    一提到这种事,户部尚书是最有发言权的,“何壁啊,咱们不说科考,光说每年是童生等等的考试,参加的人数多了去了。”

    “如若全由朝廷负担,朝廷的花费别提多大,国库负担不起。你想,国库可是要负担整个大乾朝的,不能光顾着科考这方面吧?”

    再充实的国库,也经不住这样折腾。更别提,国库的银子要留着在不久的将来打仗用的,更是不能轻易挪用。

    何壁叹气,“那不知有多少孩子无法参加科考。”

    “我倒有个主意,”文安公说了自己的看法,“朝廷无法出,有人能出,比如富商。”

    “有钱的富商多了,平时让他们捐钱,他们不一定会愿

    意。如若是,得到一定的赏赐呢?比如,没有实权的末等爵位。”

    户部尚书快速的算了一笔账,“如若是最末等的爵位,那得承担至少五次的科考费用,这样才划算。如若是赏赐,看类别来决定承担几次。”

    “这些富商不缺钱,缺的是地位。”

    墨元明和太子觉得可以这样做。

    当裴初瑶从墨元明那得知这事时,竖起大拇指:“果然朝廷的能人多。那些富商是很有钱,士农工商,他们最想要的就是地位,现在有机会让他们得到地位,他们会想方设法抓住的。”

    墨元明浅笑道,“户部尚书就是这样说的。明日,会张贴皇榜,看看有多少富商会报名。”

    裴初瑶啧一声,“爵位的诱惑力那么大,保管会有无数富商捧着银子报名的。”

    权贵大家族多是联姻,连妾室都是官宦人家或者清贵人家,少数家底不够丰厚的才会选择商人的女儿,这到底对名声是有一定损伤的。

    很多士族是看不起商人的,觉得他们满身同臭味。

    墨元明嗯一声,“我想跟你说说,咱们捐一笔钱开个善堂,帮助那些来上京城没地方住的贫寒学子,你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