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5章 赈灾第一天

    正式赈灾的前几天,流民中就有人开始散播朝廷要派人抚民的传言。

    传言者的语气信誓旦旦,说在西郊有亲王领导,给大家预备了食物,住所和药品。

    由于传言的内容在流民心里过于扯淡,所以大部分人都是不信的。

    即便真有人怀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到了那里去查证,遭遇的也是大兵们的无情驱逐。

    在重兵部队的围护下,根本没有人能偷摸钻进去。

    然而就在今日,太阳还未升起的时候。原本对流民们动辄就打骂的官兵们竟出奇的礼貌,一大早上就在街边苦口婆心的开始收拢各路的灾民。

    官兵们五人一伍,打着灯笼,凑齐一百个流民便编为一队,尽量整齐的向“救灾指挥中心”,既那个西郊军营开步。

    一听说是去西郊,流民们马上想起了之前的传言。

    那是希望的传言。

    “今日皇上开仓放粮,赈济灾民,所有人随我等去粥厂喝粥!”

    “发给你们的彩条一定要留好,施粥时认条不认人!”

    官兵们用一张带有编号的彩色布条,管理自己现在负责的队伍

    有粥喝了?有粮吃了!

    一听这个,流民们便骚动了起来。

    好在百人队比较好管,刚有点不好的势头便就能及时扑灭。

    “不许离队!不许骚乱!”

    “凑齐一百队就往那边发。”

    街道上,往来着几十支传令的游骑。他们作为高机动力量,负责传递消息,指挥队伍。

    对于这些职业军人而言,忙活一万人的队伍并没有什么难的,何况距离还这么近。

    “乖乖,好大的气派。”

    队伍中还能说的动话的流民,对着往来的部队吐槽道。

    施粥这事以前也不是没有过,但一般都是早早的放出消息,然后大家就去那等着。

    能喝着算,喝不着拉倒。

    大老爷们高兴就管一管,不高兴就随他玩去。

    谁会下这么大的人力物力,给流民们管理编队啊?

    “这次可不是简单给两口粥那么简单了,朝廷这次来人要安置你们,花了大气力了。”

    “朝廷这次不仅发粮发衣,还要带你们盖房子安家,开地建城。”

    “一天是两顿,得病了还有免费的药和大夫,活干完了还给分地分粮。”

    “总之就叫做,以工代赈。”

    一位负责押队的京军,为身边的流民解释道。

    领队的京军们因为获得了粮饷和军令,所以他们全都忠实贯彻着信王的命令:不打人不骂人,文明礼貌,有问必答。

    首批的一万人队伍到达后,几十个大型施粥点便开始施粥。

    在各编队的有序管理下,并没有发生什么推搡踩踏的恶性事件。

    吃饱喝得,管事的还会再给流民们十五分钟的休息时间,解决厕所的问题。

    “安置基地内部,严禁随地便溺!”

    为了保证基地的卫生,林哲不仅修建了厕所,还用系统兑换出了消毒液。

    吃完饭,流民就在领队的带领下,准备外出空地去登记造册。

    而他们在行进的过程中,还特意被安排逛了一圈救灾中心。

    中心内摆满了病床和煎中药的器皿,一个身着戎服和战裙的大胡子军官则声如洪钟的大声嚷嚷:

    “登记造册的时候,会给每个人写好身份证明。我不管你们认不认字,但都给我保管好了!”

    “记住!证明至关重要,一会有医官来为你们检查身体!现在不光是病人可以安置在这个医院里,老人和孩子也都要送到这个地方安置。”

    “到时候,想来看老爹老妈!想来看老婆孩子的,都得靠证明才能进来!”

    这位京军老爷的话可是太重要了。

    提起登记造册,很多流民一开始都是不放在心上的,因为流民中的很多人都并不相信朝廷。

    流民中有不少人,都做好了情况不对就赶紧开溜的打算。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留下自己的真实信息,然后安心干活。

    但是当得知登记信息事关自己老婆孩子的健康和自己的安置后,他们便就都认真对待了起来。

    各个队伍的人,甚至都开始自发问起自己身边有没有认字的读书人。

    ...

    远处的山坡上,林哲和两位翰林俯瞰着山下的庞大人群。

    林哲心情不错,因为底下人工作开展的很顺利。

    照着这个势头,三天就能完成十万人的安置和分拣。

    同时,因为南城那边也设置了施粥的地方,所以各地的流民都没有慌乱。

    徐叔豪:“回禀殿下,今日殿下之仁政,十万军民看在眼中皆都赞不绝口,纷纷发自真心的感念我大明朝对于子民的恩德。”

    在山下,穿着官服,真就转了好几圈的徐伯亭,回来后马上就把自己的见闻说了出来。

    今日林哲的手笔,着实是让二位翰林吃惊。

    在翰林们的原计划里,以工代赈这种事和抓流民服徭役没什么两样。

    我给你饭吃,你给我干活。

    公平合理,天经地义。

    但是在古代,徭役的强度和后世的集中营真就没什么两样。那种超高强度的劳动,真的是反人类。

    平常的徭役,民夫们碍于户籍制度和抵消税赋的关系,咬咬牙便顶下来了。

    但流民不是人民,他们可是没有户籍和把柄的,人家只要不想干,随时撂挑子就能走人。

    所以在古代要是敢玩以工代赈,唯一结果肯定是吃饭时人满为患,干活时寥寥无几。

    对于这种问题,其实徐叔豪也想到了。

    并且他还绞尽脑汁,提出了自己能想到的解决方案。

    林哲看着徐叔豪想出的方案,直呼这是什么大明版的希姆莱和海因里希。(德国纳粹党的党卫军头子,迫害犹太人兴建集中营的刽子手)

    不同于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