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面对信王的请战,天启皇帝不可能当时就答应他。

    毕竟这是明末,两万蒙古铁骑就可以击败十万明军。

    信王的王府三卫不过一万五千人,打打农民军或许还可以,但北上打蒙古人绝对是以卵击石。

    所以天启皇帝要是真的当场就答应了信王,那么全京城的大臣都会认定:

    皇上想借蒙古人的手,弄死他弟弟。

    因此,林哲和江译还必须得再演几天戏。

    大致剧情就是信王誓死请战,甚至不惜用自己的死,去提振明军士气。

    皇帝万般无奈,大受感动之下,便同意了信王殿下的壮怀激烈。

    退朝后,林哲就去写血书了。

    大致意思是,不让我打仗,我就去紫砂。

    当然,这些戏是做给外人看的。

    林哲内部可是整军备战,随时都准备出击。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魔鬼训练,尤其是克制骑兵的训练,林哲有信心带领他们去击败那个历史上以外强中干而闻名的林丹汗。

    不过这次毕竟是打蒙古人,军内不少人也在心里犯嘀咕。

    好在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这一次为了哄这群大爷出战,林哲先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然后又给他们增加了战时的工资,还确定了各级的军功,

    原本有些低沉的士气,终于又增回来了。

    “宋祥,接着!”

    宣读完战斗命令后,林哲将一把与自己同款的m1903步枪赐给了宋祥。

    “赏你了,渚佳老家新送来的一批快枪。”

    宋祥接过梦寐以求的快枪,诚惶诚恐道:“殿下!卑职可以吗?(怕僭越)”

    你要不要?

    要。

    就在林哲完成了授枪仪式的时候,魏忠贤突然急急忙忙的找了过来。

    魏忠贤此刻就像是个苦口婆心的老大爷,他告诉信王:年轻人有梦想是好事,但是想实现梦想就是你的不对了。

    蒙古骑兵和关内的流寇是两回事,打流寇,你一万人能打五万人。打蒙古兵,你五万人打不过人家一万人。

    赶紧忘了自己早上吹的牛批,趁早回家洗洗睡得了。

    但是信王依旧是那般的壮怀激烈。

    信王告诉魏忠贤,自从萨尔浒大败开始,明军只要谈到关外战事,无不闻之色变,毫无战意。

    长此以往,你让天下人如何看我们兄弟。

    因此,作为信王的朱由检甚至愿意死在关外,用自己的热血去唤醒明军的决心。

    听到领导都有了死战的决心,身边的军官也全部向魏忠贤跪拜,他们高呼道:

    “马革裹尸实属军人本分,我等自愿出关作战,为国杀敌!”

    哪怕做了关外野鬼,我等也愿意!

    疯了!

    留下这两个字后,魏忠贤气呼呼地就走了。

    之后,信王就闹了半个多月。

    这些日子里,信王殿下可谓是一哭二闹三上吊。

    为了上战场,他是写血书,哭太庙,总之能作的妖全作了。

    期间,天启皇帝甚至斥责他,说他要是再敢闹,就把他抓到小黑屋里关禁闭。

    结果,信王殿下直接回敬了他亲哥一首诗: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由于林哲剽窃来的这首诗在朗朗上口的同时,还弥漫着难言的豪气与悲壮。

    所以这首诗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京城。

    同时也因为这首诗,信王占领了整个京城的道德制高点。

    是啊,现在外敌入侵,你们这些官员不思进取,只想着用老百姓的民脂民膏去讨好敌人,根本不顾蓟镇百姓与士兵的死活。

    如今信王殿下年少英才,愿意北上退敌,结果你们竟然还怂恿皇帝抓他。

    真踏马该枪毙。

    于是在这种舆论优势下,某一个夜晚,信王亲自进宫说服了天启皇帝,北上协助蓟镇守军退敌。

    没人知道那一晚信王说了些什么,因为那一晚两个人屁都没说,就是涮了一顿火锅。

    第二天,天启皇帝下令兵部,全面支援信王北上抗战。

    同时也命令户部,将林丹汗划为大明的敌人,彻底断了他的岁赏。

    一直以来,天启皇帝都有一个有优点。那就是他决定的事情,不会轻易改变。

    ...

    同意信王出兵后,所有官员都是一片呜呼哀哉。

    在他们眼里,英俊的信王就是一个迷人的肉包子,此一去,估计就是土木堡的翻版。

    其实在这群人看来,信王死了真就不要紧,就怕天启爷盛怒之下牵连别人。

    可是,信王风暴所影响的最大责任人:兵部尚书高第,却是出奇的平静。

    东林党倒台后,阉党便将孙承宗的兵部尚书给免了,但依旧让他担任蓟辽总督。

    接替孙承宗的兵部尚书,就是老懒狗高第。

    之前在山东的时候,高第就与林哲一起有过战斗经验。

    高第虽然是个懒人还有点滑头,但他还是知晓一些兵事的。

    高第明白,新王很有可能真是那种天生的军事天才。

    在用兵上,无论是后勤的管理还是任务的分配,哪怕是对敌人伏击的计算,十三岁的信王都展示出了远超他年龄的果断与正确。

    尤其是对于战场节奏的把握,信王殿下领兵十万也好,领兵五千也罢,他都能做的得心应手,信手拈来。

    因此这一次,高第选择了合作。

    反正命令是皇帝下的,自己也没理由使绊子。

    高第将可以调遣蓟镇部队的兵符交给了信王,表示可以帮助信王获得对一线部队的指挥权。

    看到高第的配合,林哲颇感意外。

    然而林哲心里也清楚,自己即便拥有兵符,也够呛能指挥的动蓟镇的部队。

    林哲:“高大人,自古兵贵神速。”

    “如今蓟镇告急,我还是抓进带领三卫军马,北上驰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