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敌前潜伏,阵前穿插,这是古代战争史中几乎绝缘的战术。

    所以凶险的同时,也可以出其不意。

    金鑫带领自己的亲兵到达蚌埠北岸前线后,经过一天一夜的勘察,终于在靠近淮河北岸的找到了一个绝佳的高地,适合未来的防守反击。

    这个山坡高地距离南军的南岸前沿阵地仅有两里地,距离蚌埠渡口则是五里,全部是登山可望的距离。

    且该山坡的南边受河流的冲刷作用,已经变成了陡峭的悬崖。这就导致敌人要想攻击这个高地,就必须爬上缓下陡的北坡。

    同时,高地的坡顶还有着能容纳十门大炮的空间,适合打造炮台,轰击南岸。

    选定位置后,金鑫返回到信王大营,再度和信王确定了此前的计划。并于当晚,穿插营五百人秘密的前进到该高地。

    在这个吴文烨根本就想不到的地方,金鑫开始了工事的修建。

    这些人,全部都是信王最精锐的猎兵部队。在曾经的精心挑选和后天培养下,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拥有着极强的夜视能力。

    所以这些人晚上时出来干活,到了白天就躲在树林里,无声无息的潜伏。

    为了掩护这些穿插部队,林哲也派出了自己的骑兵队,在淮北地区有组织的打击南军游击队,为穿插部队开辟了一个安全的缓冲带。

    同时,林哲还对南军放出来谣言,表示自己要去打扬州。

    首先,吴文烨是不会相信林哲会去打扬州的,所以吴文烨的主力部队就没有离开蚌埠。

    但是为了保险起见,吴文烨还是让北岸的破袭部队东进,更加远离了金鑫的施工队。

    因此,一个战争史上的奇迹就出现了。

    金鑫通过三天的秘密施工,在这个高地修建了三层堑壕防线,并搭配了外围深壕和地雷,以及各种各样的针刺陷阱。

    防线建立后,北军每天都派出一波部队,每波一千人的与金鑫合兵。

    同时,信王大军紧急开拔,先头的两万人将在五天后就位,与北岸的穿插明军会合。

    但在第二次合兵中,北军踪迹遭到了南军发现,两方交火,金鑫的部队便暴露了。

    交火中,北军援军迅速歼灭了南军的巡逻部队,并通过山顶明军的指引,快速进入了北军的防线内。

    暴露后,金鑫则是一不做二不休,按照与信王事先约定的那样,在山顶显眼处升起了信王的王旗。

    看到这面旗帜,吴文烨当即就坐不住了。

    因为吴文烨知道,再有个五到七天,信王的先头骑兵部队就会到位。

    一旦北军骑兵部署在北岸,吴文烨将失去北岸的控制权。

    到时候,吴文烨心中依托南岸在北岸机动歼敌的战略,将彻底失效。

    金鑫的部队,就像是一把钢刀,插在了吴文烨的肚脐上。

    为了保证淮河两岸的联系,为了不被切断淮北部队的后路,也为了不至于在未来的决战中后方不稳。

    吴文烨决定,不惜一切代价的要在信王大军到来之前消灭这两千多顽敌。

    然而,无论吴文烨动员多少大军,这个高地就像是钉死在了那一样,连续几轮的冲锋都攻不下来。

    在地雷和铁丝网组成的堑壕阵下,南军只能用血肉之躯去对抗金鑫的钢铁防线。

    ...

    进攻第一天,中午。

    山脚下的南军兵士,望着眼前这个无法撼动的高地,眼神麻木,手脚发软。

    一上午的时间里,南军先后发动了五次冲锋,但除了留下上千具尸体外,没有任何的进展。

    兄弟们在进攻路上,除了要面对上千支燧发枪的火网外,还要担心脚下的地雷。

    拼尽全力的绞开几道铁丝网,但那些破开的口子,反而因为冲击人员的密集,方便了敌人的射击。

    再加上南军是仰攻,手中的火铳和弓箭都难以发挥效用。

    于是在中午的时候,不论上官如何打骂,这些南军战士都龟缩在山脚,不愿意进攻。

    如此看来,鞑靼兵和普通明军真的是有差距的。

    当年鞑靼兵被弄死几千个,但依旧能推着勒勒车进攻。

    然而这些由市民和农民组成的南军填线兵,仅在付出一千余人的伤亡下,就在山脚阵地停滞不前。

    即便是前线指挥官也只能认定,这支部队已经无法再出击了。

    好在南军部队多,很快就在南岸又调来了一万人。

    期间,南军军官与金鑫谈判,希望能为死去的南军战士收尸。

    金鑫同意了,两军就此停火了半个时辰。

    半个时辰后,两军继续开打,然而直到站至傍晚,南军也没能攻下北军的阵地。

    在这一天的战斗中,南军伤亡了三千多人。

    当晚,吴文烨渡过淮河,来到了北岸的前线进攻阵地。

    根据军官的反映,南军的进攻过于被动,伤亡很大。

    在这个节骨眼上,吴文烨没有大发雷霆。对于前线进攻失利的事情,吴文烨仅仅是将前线指挥官降职。

    晚上,吴文烨又和将官们召开了会议,商量明天白天的进攻计划。

    在今天的战场上,南军最憎恨的就是北军的铁丝网。

    以往为了阻碍进攻方前进,大明的军队也会挖掘壕沟,摆放鹿角和木砦,甚至也埋设地雷。

    但是在战斗中,木砦和鹿角硬度低,壕沟还容易变成进攻方的掩体。

    唯独这铁丝网,又多又难缠,把弟兄们暴露在北军的火力网下杀。

    无处遁形,无处可逃。

    好在吴文烨很快就找到了应对的方法,那就是用炸药炸。

    第二天,吴文烨从大营调出了十多门红夷大炮,通过船运,运到了北岸阵地。

    吴文烨在山脚建立了炮兵阵地后,就对高地上的北军展开覆盖射击。

    但因为北军拥有防炮洞,所以炮击为北军带来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