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九章 县长皮六

    蒋风成问:“老伯,你是这个镇子的人?”

    霍问说:“是呀,你从那儿来?”

    蒋风成说:“省城,国军跟小日本接上火,天天打炮,天天都有逃难的,正往后撤呢。”

    霍问说:“这年月,不打仗倒奇怪,你说小日本和国军打,他们在城门口打还是在郊区打?”

    蒋风成楞了片刻:“郊区。”

    霍问说:“跑就跑远,咱们三齐镇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山里不好过日子。”

    蒋风成说:“瞎跑呗,躲一时算一时,这不,遇见一个好心的掌柜收留,你们不认识?”

    霍问把脸转向老刀,老刀感到极不舒服,他心里有事,合计时间差不多了,原来打算让蒋风成帮忙办事,霍问的出现令他改变主意,当下说道:“我去前面沟里洗把脸。”

    老刀起身便走,全然不顾柜子里的尸体,霍问在他眼里已经是个死人,

    霍问明白老刀肯定有问题:“你跟他做啥?”

    蒋风成说:“他管我一顿饭,我给他干活,进山送东西。”

    “打开看看东西,山里冷,冻死人。”

    霍问张臂伸腰,慢腾腾离开亭子朝镇里走,默默念着宋青的名字,此刻,宋青应该不在山里,交通线出现异常,他一定会向上级报告。

    宋青连夜赶往县城,中午前赶到大民河边,站在拱桥上看到北门城墙,前方景物不对劲,既熟悉又陌生似乎少了点东西,端详半天才发现土围子矮了几分。

    常秣县城有一道低矮的城墙,人们习惯叫它土围子,据说历经百年修缮,在冷兵器时代起到极大的防御作用。此刻映入宋青眼帘的是一段斑驳起伏的土丘像一条扒皮的蛇,上面有不少人正挥动工具进行拆除。

    走进北门,路边面馆门口蹲着一人,一手端黑瓷大碗一手夹着筷子挥手,原来是蔡小东的父亲蔡兴祖,他不讨厌这个在众人印象里不着调的长辈。

    宋青走过去:“蔡大叔!”

    蔡兴祖站起身:“没想到在城里遇见你,进城做啥?”

    宋青说:“抓药。”

    “谁病啦?”

    “老爷子受风寒,镇里药不全,进城抓几味。”

    “几时回去。”

    “不赶时间。”

    “吃碗面,我请。”

    “谢谢大叔。”宋青饿的前心贴后心。

    蔡兴祖说:“我喜欢读书人,有教养,不像我家小东,闲人一个,没出息。”

    进入面馆,蔡兴祖要来一碗臊子面,两人边吃边聊。

    宋青问:“蔡叔,县里为啥扒城墙?”

    蔡兴祖说:“听说不能留给日本人。”

    宋青一凛:“高岭守不住?”

    蔡兴祖说:“正打的热闹,啥情况咱们不清楚,不过,县里挺忙,那边撤离的物资从咱县里走,乱哄哄的,办完事赶紧走,凶多吉少,早来早回。”

    的确,老百姓都知道小日本进攻省城包括高岭等地,至于战况如何众说纷纭。宋青对大战前的局势比较了解,日军一边集结兵力一边进行试探性攻击,真正的大战还没有来临,这几天身处三齐镇,也许前奏结束,日军已进入总攻。

    “咱们的队伍多不多?”

    “有一团川军增援高岭,咱县里没几个兵。”

    宋青很快吃完一碗,蔡兴祖看出他饿的不像话,又要了一碗:“慢慢吃,这家的味道不错,三齐镇吃不到这么好的汤。”

    “好咧。”

    蔡兴祖说:“回去告诉小东,我给皮县长做事。”

    宋青点点头,蔡兴祖走南闯北结交三教九流,认识县长不奇怪。

    “蔡大叔混的开。”

    “小意思,你家里都好吧?”

    “还行。”

    蔡兴祖感慨道:“宋大哥是大善人,比我强啊。”

    宋青问:“我小丑弟弟呢?”

    蔡兴祖说:“孩子大了自己闯,嫌我累赘,跟他哥哥一样,翅膀硬了。我有事先走,哦,回去捎个话,我在城里讨债,让小东别惦记。”

    蔡兴祖走后,宋青回过味,觉得他好像专门在此等人就为给蔡小东传话,前言不搭后语。

    宋青猜的八九不离十。

    得知儿子找了个城里媳妇,蔡兴祖立马带上小儿子走人,他习惯四海为家。四海为家的人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贫困潦倒破颠沛流离,一种是家境富裕游山玩水附庸风雅,蔡兴祖大概属于后者。

    他这次专程前来拜访县长皮六,守在城门口就是找人给蔡小东传口信,口信内容无关紧要,只要把口信带回去,这是江湖经验。

    蔡家在三齐镇落户比较晚,但他比任何人都了解三齐镇变迁。

    三齐镇以前是个荒村,清末民初逐渐形成规模,民国初年发生过一场莫名其妙的瘟疫,全村遭到灭顶之灾,官府将这一带封锁,几年后才有老百姓陆续落脚形成今天的规模。

    而且鬼山有一个废弃的金矿。

    三齐镇地广人稀居住条件宽松,很少有人住山坡,坡上吃水不便日常生活麻烦,只有蔡兴祖一家住坡上。镇里的人经常见到一个光膀子的汉子提两个大木桶走在羊肠小道上,从来不怕辛苦成为一景。

    在三齐镇落户的老百姓各色人等中不乏有技艺高超的能工巧匠,最终都变成地道的庄稼汉,种地养家反而容易。蔡家是镇子唯一不种庄稼的,老臭虫也不种地,他是单身另当别论,因此蔡家遭到不少非议,后来渐渐习惯蔡家的作风。

    县城十字大街东北角有一幢明清建筑,为历任县衙办公之地,时光荏苒岁月变迁,县衙改成县公署,民国十六年改为县政府,现任县长皮六在此办公。

    蔡兴祖换了一身装扮,长袍礼帽,手提一盒点心径直找到县政府,门口俩哨兵拦住:“非常时期,县长不见客。”

    蔡兴祖取出一封信:“县长有约。”

    哨兵说:“谁约都不行,今天不行,县长发的话。”

    蔡兴祖取出一块碧玉吊坠,笑呵呵道:“老总,我来还宝贝,劳烦传递上去,皮县长看见这个,一准召见,还会赏你这个。”

    哨兵故作姿态:“啥东西?”

    “县长的信物。”

    哨兵侧过身子伸手接过:“军情繁忙,放你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