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0章 怎么跟刚毕业似的

    一群警车响彻着警笛,朝着北大的方向疾驰着。

    场面可谓十分的壮观。

    一路引来了无数行人的惊诧和好奇。

    都在议论,这是抓到了什么罪犯,居然出动了一群警车。

    同一时间。

    北大的校门口。

    科研团队们早已在原地等候多时了。

    这里几乎聚集了北大所有的科研学者与精英。

    其中大部分人甚至连见都没有见过许一秋。

    只是道听途说,这个人似乎是一个很厉害的天才。

    “哎,这个专家教授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啊?”

    人群里,一名女科研学者好奇问道。

    “不清楚,应该是个男教授吧,估计岁数也不小了。”

    旁边一名年轻的研究员猜道。

    “你们都没有听说过他吗?”

    “没有,我连他名字是什么都不知道。”

    “刚刚听一个人说,此人好像能造光刻机?”

    “真的假的?他能造光刻机?”

    “哈?他要是能造光刻机,我把钢板都吃进肚子里去。”

    “光刻机这玩意的难度根本就不能用常理来形容好吧,我们团队研究了这么多年了也没有什么进展,他怎么可能?”

    “大家好像都是这么说的,难不成,是从国外请过来的华裔天才?”

    一群人叽叽喳喳的议论着,都对着这个所谓的天才产生了强烈的好奇。

    “哎,别说了别说了,他好像来了!”

    人群中,不知是谁提醒了一句。

    众人纷纷抬头朝前方看去。

    只见一群警车嗡鸣着,渐渐地停在了他们学校的门口。

    顿时,以吴富国为首的科研团队们立即激动的迎了上去。

    几辆警车很快就被包围住了。

    一些头一次见许一秋的科研学者们都在紧紧地盯着警车里面的动静。

    那好奇的目光,恨不得想要穿透过车门看清楚对方的真实身份。

    终于。

    在众人热切的注视下。

    车门终于缓缓打开了。

    许一秋不紧不慢地从里面走了下来。

    神情坦然自若,不卑不亢。

    看到这一幕后。

    众多科研团队明显的呆愣了一下。

    紧接着,神情肉眼可见的闪过了一丝失落。

    他们本以为对方应该是一个约莫六十岁以上,科研经验丰富的老教授。

    但谁能想到,来的居然是一个看上去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这和他们想象中的形象,简直天差地别。

    这人真的能造光刻机吗?

    怎么跟刚毕业似的?

    一群科研学者愣在原地,眉头紧锁,内心深处不约而同的升起了这个疑问。

    ……

    北大会议厅内。

    台下座位上,坐满了数百名科研学者。

    这些人都是来自北大最精锐也是最核心的研究员。

    他们分成了数个团队,从事着不同的科研项目。

    几乎掌握着国内目前最先进的科研技术和理论概念。

    台上。

    院士吴富国坐在会议桌前,扶着嵌桌式话筒,微笑说道。

    “各位从事相关科研技术的专家教授,今天是个特别高兴的日子。”

    “那在向各位分享我的喜悦之前呢,我先为大家简单回顾一下,这些年光刻机在我国的技术发展历程与存在的难题。”

    “进入21世纪后,深紫外光刻技术的应用使分辨率提升到了纳米级。”

    “虽然我国起步较晚,技术方面的积累不如国外深厚,但是通过众多科研学者们的努力,我们也成功的做出了14nm纳米级别的芯片。”

    顿了一下,吴富国看着台下的众人又继续说道:“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知,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光刻机的发展,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

    “主要难点有,极端紫外光源和光学系统仍需要进一步突破。”

    “其次,光刻胶料和蚀刻等关键材料仍受制于人,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光刻机的全套核心材料技术。”

    “再者,从事光刻机研发的高端人才,非常缺乏。”

    说到这里。

    吴富国话锋一转。

    “不过,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发现了一个在光刻机领域上面,完全可以称之为天才的学者。”

    “正是因为有他的帮助和图纸设计,这才成就了我们上次实验的成功。”

    “现在,请全体人员,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许一秋,许先生的加入。”

    话毕。

    吴富国放下话筒,带头鼓起了掌。

    哗哗哗。

    许一秋从座位上面站了起来,示意了一下。

    台下立即响起了一阵阵掌声。

    但大部分人明显在不太情愿地在鼓掌。

    就连看向许一秋的眼神,都带着深深地不屑和轻蔑。

    在他们看来,这许一秋就是个再年轻不过小青年罢了。

    犯得着北大这么隆重的邀请他加入科研团队吗?

    “在座的各位都是一些老教授和专家了,虽然科研经验丰富,但思想过于固化,研究的方针,更习惯偏向传统方式。”

    “这就导致在很多思路难题上面,太过于墨守成规,很难另辟蹊径。”

    “但现在的年轻人不一样,他们有更清晰的头脑和逻辑能力,也能更好的吸收目前的科研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国家的未来与科技发展,终究是属于年轻人们的。”

    “所以,大家不要认为许一秋太年轻,就反而低估了他。”

    “也许他比在座的各位更能理解透彻科研领域。”

    吴富国的话说完后。

    台下一群人更加不屑了。

    心中忍不住疯狂吐槽了起来。

    可拉倒吧!

    就许一秋这年纪,就算是打娘胎开始学习光刻机技术,也未必能够达到他们现在所研究的进度!

    然而,吴富国下一句,更是让全场瞬间不淡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