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章 十月足矣

    静。

    整个会议厅内,静的出奇。

    所有人都如同石化了一般,呆愣在原位,满脸震撼的看着台上许一秋的分析与讲解。

    直到此刻。

    他们好像才明白了,这个年轻人的天才之处了。

    那是一种完全区别于他们在科研领域上的认知与概念。

    第一次。

    这些心高气傲的科研学者们,感到了一种强烈的自愧不如和羞耻感。

    这不仅仅是科研领域方面的差距。

    包括他的思路与概念,设计与方案。

    完完全全是一场从头到尾的碾压。

    根本没有比较的可能性。

    “抱歉,许先生。”

    “冒昧的问一下,你真的能够带领我们研发出超越阿斯麦的光刻机?”

    一名教授站起身,将信将疑的问道。

    很显然。

    他刚刚已经被许一秋的理论概念所折服了。

    但,尽管许一秋已经展现出了足够的才能。

    他还是有些心存疑惑。

    毕竟,光刻机这种高科技产品,绝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够研究吃透的。

    这需要大量的技术积累和对工艺方面的精准把控才可能实现。

    而且,他们作为项目组成员,已经研究EUV光刻机十几年了,但想要做出更加先进的EUV,在这方面仍然面临着巨大的难题。

    眼下的许一秋看上去太过年轻了。

    不是他们不相信。

    只是,他们从未见过这么年轻的研究员。

    很担心,他是否真的能够担此重任。

    许一秋回答道:“要做出最先进的EUV光刻机,在我看来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不过,我需要足够的实验经费,才能开启这个科研项目。”

    科研,绝对是非常烧钱的项目了。

    尤其是研究光刻机领域。

    更是需要大把大把的往里面砸钱。

    其中实验所用到的光刻胶片与晶圆造价成本昂贵。

    仅仅一片晶圆的价值,就高达几十万元。

    可以说,一场实验下来,常常是几百万,甚至几千万资金往里面砸,甚至都砸不出一个水漂出来。

    光刻机领域研究到了现在,已经耗资几千亿了,但依旧还处于落后的状态。

    可想而知,有关光刻机的实验究竟有多复杂和耗钱了。

    “你大概需要多少资金。”

    吴富国看向许一秋,神情郑重的问道。

    他已经做好了向国家申请巨额资金的打算。

    只要能研究出最先进的光刻机。

    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大概需要50亿。”

    许一秋思考了一下,说出了一个保守的数字。

    这其中包括各种材料费用,硬件设备等等研发费用。

    已经算是最保守的估计了。

    听到许一秋要求的资金后。

    众人愕然的瞪大了双眼。

    一副十分吃惊的模样。

    “我这已经是很保守的费用了。”

    许一秋解释道。

    他有些担心是不是自己要求的资金过高,超出了申请的范围?

    “不。”

    “你的要求已经很低了。”

    “我们研发了几十年来,已经耗资了几千亿。”

    “所以,你刚刚说只需要50亿,让我们感到很吃惊。”

    “这么复杂的研发,你只要50亿,真的能行吗?”

    一名教授满脸诧异的问道。

    许一秋点头:“只要你们能配合好我,这些资金应该是足够了。”

    吴富国顿时露出了欣赏的神色。

    “好!”

    “50亿没问题,我很快就能向上面帮你申请下来。”

    “不过,我需要确定你多久可以完成研发。”

    顿了顿,他又看向许一秋问道:“十年的期间,你能够完成吗?”

    他也在试探。

    毕竟,光刻机的研发是一个长周期的过程。

    从原理研究到产品交付,哪怕是国外,整个过程也要长达5-10年之久。

    期间还需要持续的巨额资金投入。

    而至于他们国内的科研队,至今为止,都没能研究出新一代的光刻机产品。

    使用的,还是以前的老旧光刻机设备。

    “十年?”

    听到吴富国问他能否在十年内完成光刻机的研发。

    许一秋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见状。

    一群科研人员面露凝重之色。

    暗自叹息了起来。

    深知这光刻机的确没那么容易研发。

    吴富国也是愣了一下,随即露出理解的神情:“是啊,光刻机的研发极为复杂,十年的时间,对于我国来说,确实有些短了。”

    “那十五年呢?”

    吴富国又问道。

    许一秋的眉头皱的更深了。

    “十五年?”

    “根本用不了这么久。”

    “十个月足矣。”

    他淡淡的说道。

    要真等这么久。

    国外的科研团队很快又得跟他们拉开差距。

    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你说什么?”

    许一秋的话,让整个会议厅的科研学者们全都大惊失色的从座位前站了起来。

    “十个月?”

    “你没有开玩笑吧?”

    此刻,所有人皆是瞳孔震颤,满脸布满了无尽的骇然之色。

    没人敢想象。

    许一秋提出来的期限,居然是十个月?!

    “你疯了吧?”

    “这怎么可能呢?”

    一名中老年专家惊愕无比的看着台上的许一秋。

    整个人因为太过于吃惊,手都有些发抖。

    光刻机的研发有多困难,他们这些老一代的研究员们比谁都更清楚。

    其中的复杂程度,涉及到了大量的计算和精密的工艺制造。

    根本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够搞定的。

    “许先生,我们承认你天资过人。”

    “但你似乎把实验研发想的太过简单了。”

    “像我们这些年过半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