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2章 大明革新

    大明一切步入正轨,正在稳定的飞速发展,因为没有世家大族掣肘,大明的发展速度是其余国家望尘莫及的,现在缺的就是时间而已,不用多,给李旭五年时间,他能用发展好的大明,把其余各国平推了。

    李旭任命蔡邕为全国最高学院,帝国学院的院长,并担任教育部部长,分管全国各地学府,士子考试,升迁事宜,权力不可谓不大啊,教育部是六部之外新设立的一部,直接归内阁管辖,蔡邕为进入内阁。

    教育部设立以后,李旭紧跟着推出新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在这个世界,不是没有造纸术,只是比较粗糙,而且成本颇高,这也是世家大族可以掌控朝堂的主要原因,知识在人家的掌握之中,朝廷不用他们怎么办?全天下的士子升迁,科举都由他们一言而定,影响力得多大?

    李旭改版的造纸术,成本低廉,而且纸张质量比世家们的还好,怎么反抗?众世家大族大恨啊,这狗东西不给人活路,断人后路,可恨啊,可是他们能怎么办?

    国外的进不来,国内的出不去,想反抗手里没兵,李旭的强制性遣散私兵这个时候体现出来了,你想怎么办?罢官?来罢个试试,锦衣卫先把你抓走查一遍,这年代做官的谁手里干净?

    贪污受贿是基本操作,就是手里有几条人命都不稀奇,李旭以前只是不想社会太过动荡才没有对他们出手,你这个时候露头,别怪李旭下死手啊,先审本人,招架不住的到时候给你供出一大堆,严重的还牵扯出自己家族,你还蹦不蹦?

    李旭怕他们吗?一点都不怕,全天下的寒门士子都受到世家大族的打压,不要怕没人给朝廷做官,为朝廷卖命,多的是,而且寒门士子上位以后只会对世家大族更狠,就问你怕不怕?

    李旭还把印刷好的书出成册,所有学府免费供应,国内书籍售价低廉,只比成本价高了三成而已,就这也是百姓可以承受的,而且李旭还下令,学院读书不论出身,不论贵贱,皆可以进学院读书,教材都是根据李旭定的大纲,教育部制作出来的,包括了,儒学,法家,农家,格物,等各科。

    当然,犯官的后代不在这个行列,他们三代之内没有这个资格,只要不是奴隶,都有资格来读书,教育部聘请了大量寒门落榜生来教书,薪酬可观,对寒门士子来说,脸面是什么,能当饭吃?而且这是教书育人啊,多么高大上而且还报酬丰厚的工作,谁会作死的拒绝,你想干啥?想种地?兄弟别闹了,你是那块料吗?

    印刷的书册直接销售各国,李旭在发展自己的时候还不断的侵蚀他国,在文化,经济各个领域,全方位的入侵,让你防不胜防。

    华佗出任医学院院长一职,全国各州各郡各地都有医学院下属机构,村镇级卫生院,县级医院,郡级医院,京师由全国最大的京城医院,聘请全天下名医来坐诊,不分国籍,不分名族,只要你医术高超,丰厚呢薪资等着你,医学院还聘请了医院的各大名医作为讲师,李旭搜罗天下医术刊印成册,发放到医学院各下属机构,让他们学习,学有所成的可以到京城医学院进修。

    军队已经招募好,夏侯惇正在训练,等训练好就会转送各军补充缺口,现在的大明军队还有近三分之二的缺口,只是搭建好了框架而已。

    内阁也在紧密执行,从内阁制出台以来。朝廷的政令执行速度快了很多,大明如同一架精密的机器一样,飞速运行。

    要想富先修路,亘古不变的道理。

    北起雁门关,嘉峪关,居庸关,东至韶关,西至武关,壶关,上党,南通镇南关,散关。中间经过太原,邺城,濮阳,代郡等重镇连成三条直道,南北两条,东西一条。直道宽十二米,可让四辆马车并驾齐驱行驶,厚三十厘米,底下是培土层,然后是青石铺路,工程之浩大,波及四州,官府招收所有农闲的百姓做工,一天管两顿饭,还给工钱,农闲得百姓趋之若鹜,这在以前,那就是徭役,还给你钱?做梦吧,饭都不会管饱,经常有百姓饿着肚子做工,最后累死,饿死的大有人在,这就是百姓不喜欢徭役的原因。

    现在管两顿饱饭,还给钱,哪里找这种好事,一时间别说四州百姓,就是邻国的都争先恐后的跑过来,虽然各国实行了封关,但是用处不大。茫茫边界。总有能让人通过的地方。

    北魏,后梁,后燕,南陈,南楚,受地主世家大族压迫的佃户,还有受天灾影响的自耕农,大量涌入大明,大明人口急剧上升,有突破一千五百万的征兆。大明是来者不拒,各郡太守累并快乐着,这可都是政绩啊,大明实行高薪养廉政策,考核很严格,惩罚很严格,奖赏很大方。

    只要你做出政绩,吏部加都察院,加锦衣卫,只要考核过关,封赏重大,但是你要是弄虚作假,就不是罢官那么简单,严重得甚至有生命之忧。要是被关入刑部大牢还好点,要是进了锦衣卫的诏狱,那不死也得脱层皮啊。

    锦衣卫虽然现在威望下降,但还是让人们谈虎色变,以前平定各州时候,锦衣卫可没少杀人。

    李旭的规划就是先修三条横穿整个大明的直道,做战时之用,然后修建到各郡的双马车并行的郡道,然后是单马车通行的县道,最后修到各个村庄,让百姓出入方便。

    修路都是分段进行,一路都有官府设置的据点,供百姓吃住所用,大人在工地干活,小孩,老人负责做饭之类的,虽然工钱少,但是管饭不是,所以也不错。

    李旭的计划就是先让百姓修路,修完路然后修建水利工程,再然后把各国跑来的百姓定居下来,给分地,再让他们开荒,五五分成,没家产的官府借贷给你,要还得哦,要不然小心锦衣卫找上门。(●—●)

    忻州收上来的红薯土豆,被李旭留够了种子,然后让全国百姓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