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1章 书院访贤,王佐之才

    “久闻二位先生大名,区区薄礼,不成敬意。”

    “那吾等便多谢将军了。”

    荀彧坦然收下了刘逸送来的礼物。

    他跟荀攸出身颍川大族,最讲究礼尚往来。

    若是这位刘将军别有所图,大不了还一份礼物回去,总不能把刘逸的好意拒之门外。

    刘逸跟荀彧、荀攸聊了聊天下的局势,便将话题引到他们二人身上。

    “如今黄巾肆虐,天下乱象已显。

    二位先生身怀济世之才,是否愿意出山助我讨平贼寇,成就一番大业?”

    荀彧对刘逸拱手道:

    “吾等学业未成,才疏学浅,还想跟夫子多学几年,所以暂时没有出仕的打算。

    刘将军,抱歉了。”

    “无碍的。”

    刘逸也知道天下的名仕没那么容易招揽,被荀彧拒绝,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待先生学业有成,刘某再来拜访。”

    刘逸告辞而去,荀攸对堂叔荀彧说道:

    “我看这位刘将军谈吐不俗,胸怀大志,乃是当世明主。

    此等人物,将来天下必有其一席之地。

    叔父为何要拒绝他的招揽?”

    荀彧轻叹一声,说道: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这是许劭先生给刘逸的点评。

    刘逸哪里是明主,分明是一条潜龙!”

    “那叔父为何…”

    “刘逸虽有枭雄之资,却不是吾等能投效的对象。”

    荀彧继续说道:

    “吾等志在兴汉,为此不惜肝脑涂地。

    那刘逸的性格必然要行霸道,杀伐天下。

    若是他成就霸业,还能容得下朝廷吗?”

    “依兄之间,天下何人可为明主?”

    “此事现在言之还太早。”

    荀彧摇头笑道:

    “吾等若是出山,寻得可不仅仅是主公,而是能跟我们携手扶汉的盟友。

    就盟友来说,我倒是挺欣赏一个人。”

    “何人?”

    “骑都尉曹操。

    许劭评价其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按子将公的意思,此人能以雷霆手段扫平乱世,又能当一个能臣辅佐圣上。

    算是我心中盟友的人选之一…”

    刘逸从荀彧的院落出来之后,又去拜访了钟繇、陈群等人。

    这些颍川书院的大才对刘逸表现得非常客气,可却带着一丝敬而远之的意味。

    他们都出身豪族,有着大族子弟的骄傲。

    如今天下还未到群雄割据的时候,这些人都志在入朝为官,不想屈居于刘逸麾下。

    忙了一上午,刘逸依旧没有招募到一个人才,只好暂时熄了招募谋士的心思。

    也罢,这些人虽然没有答应投效自己,却都收下了自己送去的礼物,也算结了一个善缘。

    刘逸心情略微有些低落,正巧郭嘉从荀夫子的房间内走了出来。

    郭嘉一看刘逸的表情,就知道他没什么收获,笑着说道:

    “主公,没招到人,所以心情不爽?”

    刘逸点点头:

    “嗯,倒是瞒不过奉孝。

    奉孝的大考怎么样?”

    “嘿,我郭奉孝出马,大考还不是手到擒来?

    如今我算是正式出师了!”

    “那恭喜奉孝了。”

    郭嘉凑到刘逸身旁,对他劝道:

    “主公,情绪别这么低落嘛,你招募不动荀文若他们那些人很正常。

    世家大族出身的子弟,要人脉有人脉、要资源有资源,他们是不会轻易在某人身上下注的。

    主公想要招揽贤才,暂时还得先从寒门子弟下手。

    寒门大才也不少,走走走,我这就给你招几个回来!”

    郭嘉说罢,拽着刘逸就往颍川书院的内院走。

    刘逸此时也恍然大悟,郭奉孝说得有道理啊!

    他之所以先去拜访荀彧、荀彧、钟繇、陈群那些人,完全是陷入了现代人的误区,只想找名声大,实力强的谋臣。

    可这种谋臣做什么都要先考虑自己的家族,也是相当难招揽。

    不像郭嘉这样的寒门子弟,只要认准自己是明主,就愿意出山辅佐。

    不到半个时辰,郭嘉就帮刘逸招揽了四五名贤才。

    这些书院弟子都是与郭嘉同期出师之人。

    他们能通过书院的大考,虽然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号,却也是出类拔萃之辈。

    刘逸照例给他们送上礼物,这些人收到礼物可比荀彧热情多了,纷纷施礼拜谢刘逸这个主公。

    刘逸志得意满,心情好了不少。

    这样才对嘛,这才符合我荡寇将军的待遇。

    果然,不管是追求女子还是招揽贤臣,当舔狗都是死路一条。

    刘逸对郭嘉笑道:

    “奉孝,人招得差不多了。

    中午就由我做东,请大家好好吃一顿。”

    “别急啊主公,还有一个大才呢。

    这个人才我保证能帮你招揽回来,而且保证他的才华不比荀文若差!”

    “哦?

    颍川书院之中还有能比肩荀文若的大才?”

    “主公说得这是什么话?

    我郭奉孝不就远胜荀彧嘛!”

    “呃…我是说除了奉孝之外,还有?”

    “有哇!

    主公跟我来…”

    郭嘉带着刘逸走入一处幽静的小院,两人刚刚踏入院落,便听见朗朗的读书声从院中传来。

    “量土地肥硗而立邑,建城称地,以城称人,以人称粟。

    三相称,则内可以固守,外可以战胜…”

    此人所诵之书,乃《尉缭子》兵谈第二,其声音没有丝毫卡顿之处,想必是熟读这本兵书了。

    刘逸与郭嘉再向前几步,便看见一名身材清瘦的白衣儒生正在庭前踱步,边走边诵读《尉缭子》。

    这名儒生相貌清秀,斑驳的光影透过树枝映在他的脸上,竟给刘逸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气质如此出尘,这儒生绝非无名之辈。

    “志才!

    别读了,你这天天读,读得我耳朵都长茧子了。”

    郭嘉上前拽了拽白衣儒生的衣袖,打断了他读书。

    白衣儒生愕然道:

    “奉孝,我不是刚借给你十两黄金吗?

    这已经是我手中全部的家当,你再要借,我也没有了。”

    郭嘉闻言脸上顿时露出尴尬的表情,自家主公还在这儿呢,戏志才这货怎么张口就提钱?

    “今天来不是跟你借钱,是有要事!

    额…好事儿…”

    郭嘉指着刘逸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