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8章 刘宏东巡,刘逸随行

    刘宏此番话一出,举朝皆惊!

    刘逸崛起的速度太快,因平定黄巾之乱而成为朝中重将,得皇帝宠爱。

    然而他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出身低微、底蕴太浅。

    可现在刘宏公开承认刘逸是他的侄儿,把刘逸最后一丝弱点也给补全了!

    哪怕是世家豪族出身,又如何比得上圣上之侄?

    见到刘逸,刘宏又想起自己年少时居于河间国的往事,继续道:

    “朕居于皇宫,时常思念河间郡。

    眼下四海清平,是时候回去看看了。

    景逸,过几日你陪朕去河间走一遭如何?”

    “微臣遵命!”

    刘宏又封赏了一些有功之臣,便让殿中朝臣各自散去。

    至于在南宫偏殿等候的刘备、孙坚等人,不用皇帝操心,会由朝中重臣根据他们的功绩行赏。

    孙坚被授予别郡司马一职,刘备由于朝中无人,只被授予安喜县尉。

    即便是县尉这么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还是因为他的功劳是刘逸报上去的,张让卖了刘逸一个人情,没有为难刘备。

    否则在没有门路的情况下,刘备可能一无所获。

    刘逸一行人顺着朱雀门离开了崇德殿,曹操从后面跟了上来,对刘逸笑道:

    “景逸贤弟,从今天起你就是左将军了,可喜可贺啊!”

    刘逸笑道:

    “孟德兄也升任济南相了,同喜同喜。”

    “哎,济南相跟贤弟的左将军比起来,那也叫个官?

    贤弟平步青云,又被陛下认为皇亲,以后可是朝中大员了。

    为兄想要升官,还得仰仗贤弟,嘿嘿。”

    刘逸看着周围三三两两聊着天走出去的朝臣,对曹操问道:

    “孟德兄,哪位是王允王大人?”

    曹操没想到刘逸要寻王允,先是一愣,然后便向前指道:

    “前方长髯者便是。”

    刘逸放眼望去,只见此人身材清瘦,颧骨凸起,蓄着三缕长髯。

    王允现在的职位是侍御使,领豫州刺史,也是朝中重臣。

    刘逸上前几步,对王允施礼道:

    “刘逸见过王大人。”

    “哎呀,这不是左将军吗,无需多礼,折煞老朽了。”

    王允长袖善舞,连忙对刘逸还礼。

    “将军寻老朽,不知有何事啊?”

    刘逸微笑道:

    “没什么事,就是过来跟王大人打个招呼。

    在下与大人的义子红昌贤弟交好,改日定会到府上拜访。”

    “红昌…”

    王允略一沉吟,旋即笑道:

    “那孩子性格孤僻,能与左将军为友,实乃红昌之幸。

    老朽还有公务要处理,先失陪了。”

    王允说罢,便匆匆离去,刘逸不禁皱起了眉头。

    这王允老儿怎么回事儿,好像害怕多跟自己说几句话似的。

    而且…似乎并不打算让自己去他府上拜访。

    自己刚刚被圣上封为左将军、安国亭侯,这老狐狸不应该好生拉拢自己吗?

    刘逸想不通,打算问一问任贤弟。

    不过眼下皇帝出巡在即,还是等回来之后再问吧。

    十日后,汉帝刘宏起驾北巡河间国旧宅。

    这次出巡,刘宏以左将军刘逸为将,率领羽林军一万,浩浩汤汤的前往冀州。

    刘宏乘坐着豪华无比的巨大马车,宛如陆上航船,宫中得宠的宫女、嫔妃也随行侍奉。

    圣驾所过之处,各地官员纷纷拿出珍馐美味、金银财宝与最美的女子侍奉刘宏。

    官道之上长风猎猎,刘逸率大军前行,守护刘宏车驾。

    刚被封为偏将军的赵云皱眉道:

    “主公,天下才刚刚稳定,陛下出行就如此奢华,这岂不是劳民伤财?”

    刘逸摇头道:

    “不是所有人都像子龙你一样,真心为百姓着想。

    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等有一天我们的实力足够强,天下会因我们而改变的。”

    童风也附和道:

    “师兄说的是,咱们现在不也都当上大汉的偏将军了吗?

    在凤凰山的时候,我可是想都不敢想。

    这次回冀州,可得跟老爹好好炫耀一番。”

    刘宏圣驾逐渐接近冀州,而冀州刺史王芬却在府中眉头紧锁,陷入到极度纠结之中。

    一位身着灰色长衫的儒生站起身来,神色激动的对王芬说道:

    “王兄,当断不断、必遭其乱!

    如今昏君马上就到冀州,此乃天赐良机!

    我等如果能趁此机会废掉昏君刘宏,另立贤明新君,大汉便会一扫颓势,国力蒸蒸日上!

    王兄也会因匡扶汉室而名垂青史,受后人敬仰。”

    如果刘逸在此,一定能认出来,这位灰衣儒生乃是他在晟元楼见过的许攸。

    也不知道许攸为何上蹿下跳,蹦跶到王芬面前,竟打起了废立天子的主意。

    王芬被许攸说得有所意动,可还是犹豫道:

    “吾乃大汉忠臣,率军逼迫皇帝、以下犯上,岂不是死罪?”

    这时又有一名黄衫男子起身道:

    “王大人,你忠心的究竟是大汉,还是昏君刘宏?

    十余年党锢之祸,清流士人的血还未干,这些你都忘了吗?

    若是任由昏君继续宠信奸佞、祸国乱政,则我大汉危矣!”

    黄衫男子姓陈名逸,乃是已故太傅陈蕃之子,对刘宏恨之入骨。

    建宁元年,大汉清流领袖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被十常侍等宦官杀害,刘宏掀起党锢之祸,大肆屠戮天下清流党人。

    王芬、许攸等人都是有名的清流名仕,为了保命纷纷流亡逃命。

    要不是有着袁绍对党人的帮助,许攸可能活不到今日。

    合肥侯使者周旌对王芬拱手道:

    “王大人,合肥侯已联络上千豪侠义士潜入河间,为的就是一举拿下昏君。

    此战若是能成,我家侯爷愿许王大人司空之位!”

    今日王芬与众人商议之事,便是废掉刘宏,立合肥侯刘恪为帝。

    为了说服王芬,周旌适时拿出了自己最大的筹码。

    “司空…”

    王芬的手在颤抖,三公之位、名垂青史、匡扶汉室…

    每一条王芬都无比渴望,他根本没法拒绝!

    为此哪怕是冒一点风险,也是值得的。

    “此事,当真能成?”

    众人听王芬这样问,就知道他已经决定要干这一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