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0章 代嫁新娘(七)

    郭父沉思了一会儿继续道:“不过现如今还未到无法换回的地步。”

    “老爷的意思是……”郭母有些意会的看了看郭父道。

    郭父点了点头:“这次的婚礼如此匆忙,很多礼数并未做足。就连最基本的六礼都不曾做齐,如今一切想要补救还来得及。”

    所谓六礼乃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也就是现代所说的提亲、合八字、过大帖、送彩礼、算日子、接媳妇。

    正式的提亲纳采,需要男方请官媒去女方家中纳采、问名。

    而后女方将生辰八字交给媒人带回去男方打卦占卜,男女双方八字相合,适宜匹配,就再找个好日子,还请媒人过去女方纳吉。

    而后男方选择亲族中两位儿郎,作为函使和副函使,带着《通婚书》和抬彩礼队伍,前往女方家中。

    女方父母写好《答婚书》送给二位使者,劳烦人家带回去给男方家里。纳徵之后,便是请期和亲迎了。

    别说前面的五礼,就连最后的亲迎都……

    董云清,哦,不,应该说是董萍嫁到郭家是非常仓促的。

    说是为了给郭父伺疾,再加上非常时刻,一切从简。

    除了一开始定娃娃亲的时候的口头约定,再加上郭家还未没落之时,郭礼楷和董云清也青梅竹马过一段时间,知道与郭礼楷有婚约的是董云清之外。

    八字未合,大贴未过,甚至男方连彩礼都没送。

    董家直接找了个日子,找族中的儿郎抬着嫁妆就把女儿送了过来孝顺公婆了。

    若是嫁来的真是董家二小姐——董云清,那么董家的举动可谓是义薄云天。

    因为亲家处境苦难,直接就将女儿送了过来孝顺公婆。这是何等的好名声?

    只可惜,董家却不是真正的义薄云天。

    嫁过来的根本就不是董家二小姐,而是董萍。一个和董家根本一点关系都没有的清倌儿。

    “董家人真是可恶。若是不愿意就算了,何必……”郭母一抹眼泪,扯出一丝淡淡的笑意:“也幸好,萍儿,你是个好孩子。”

    郭父放下手中的碗筷,一脸凝重的看着董萍道:“萍儿,这件事情你打算如何?若是需要为父陪你一同前往董家理论,为父就算是拼了这副老骨头,也定会为你讨回公道。”

    董萍笑着摇了摇头道:“一切正如爹爹所说,还有回旋的余地。董郭两家毕竟曾经是世交,若是因为我便……萍儿心中定会过意不去。”

    董萍话锋一转道:“但是萍儿若是不为自己讨个说法,心中便会留下一个心结。但是此事……于情于理,爹爹实在是不方便出面。”

    看到郭父正欲说些什么,董萍笑着继续说道:“爹爹若是相信萍儿,萍儿想自个儿前去董府讨个说法。”

    “你一个女儿家甚是不妥啊!”郭父还未开口,郭母一脸担忧的看着董萍道:“老爷身体不适,但也不能让你一个弱女子上门理论去,还是为娘陪你一同前去吧。”

    郭父点了点头:“如此甚好。”

    董萍连忙摆了摆手道:“爹娘,你们不必为萍儿担心。”

    董萍自嘲的笑了笑道:“萍儿也不是什么没见过世面的大家闺秀,形形色色的人萍儿不说全部见过,但也见过不少。”

    “董家人……虽说并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但是却也算不上是什么十恶不赦之人。”董萍摆出一副一脸感激的模样继续说道:“他们将萍儿嫁到了郭家虽然不妥,但是却是将萍儿从窑馆救了出来,与我有恩。”

    “况且此事本就是董家理亏,若郭家不追求此事,不退此婚。只是为了还萍儿一个真相,我想……董家也不会因此刁难萍儿。”董萍微笑着安慰郭父郭母道:“爹爹身体不好,娘还是留在家中照顾爹爹为妙。”

    “这……”郭母一脸担忧的看了一眼董萍,而后扭头看向郭父征询郭父的意见。

    郭父沉吟了一会儿,而后点了点头道:“萍儿所言极是。”

    “这还未到三召回门,萍儿作为新妇便带着婆婆回娘家,这本就容易遭人口实。”看着郭母还是不放心的模样,郭父继续道:“我如今身体是大不如前,若是你们二人一同前往董家,我在家里哪怕是一不小心摔伤了,亦会令你和萍儿落下口实。”

    “既然萍儿有胆识愿意自己为自己讨回公道,那我们便相信萍儿。”郭父我这郭母的手,而后看向董萍道:“爹娘虽然不能陪同萍儿一同前往董家,但是萍儿要记住无论萍儿做出何种选择,爹娘都是支持你的。”

    郭母自己想了想,也觉得郭父说的有道理。

    郭母轻叹了一口气道:“老爷说的是。萍儿你自个儿一个人进城去董家,若是邻里问起,为娘便说萍儿你是进城采买去了。”

    郭母有些心疼的拉着董萍的手道:“郭家没落,连一个可以陪萍儿你去董家理论的族亲都没有,委屈萍儿了。”

    董萍摇了摇头道:“萍儿一点都不觉得委屈。爹娘能接受萍儿如此出身,萍儿觉得很幸福,又怎么会觉得委屈?”

    “事不宜迟,萍儿你现在便动身进城吧。”郭父一脸欣慰的道。

    “是,爹爹。”

    进城的山路并不好走,郭家也并没有什么可以负责赶路的牛马,因此董萍只能背着一小袋干粮和一小筒清水步行进城。

    这也是为什么郭父一大早就催促刚用完早膳的董萍立刻出发的缘故。

    早点出发便能在正午最炎热的时候赶到城里休息。

    虽然董萍经历过大宋那一世,但是只看头顶的太阳还是不太能够推算时辰,因此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步行了多久。

    不管山路虽然崎岖漫长,但是奈何董萍心情好,一路欣赏欣赏山里的风景,哼哼欢快的小曲,倒也不觉得乏闷。

    至于疲惫……

    呵呵经历过大宋巾帼那一世,与行军打仗相比长时间步行赶路什么的弱爆了,有木有!

    虽然董萍的身体素质比不上董月娥,但是有些事情不是单单依靠身体素质的。坚持的毅力、持久的耐力都能成为前进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