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82章 房玄龄忧心,太子作壁上观

    李承乾监国主政,李世民的一举一动,都是朝堂关心的大事。

    毕竟此番远征,关乎甚大。

    高句丽这个棘手的敌人,群臣心里都发怵。

    通过军报,得知大唐军队,取得了一个个胜利后,大家的心里,也是轻松多了。

    李承乾处理好国事就行了,其他的,倒也无需太过操心。

    这一日,在朝堂上,接见了百济使者。

    百济使者叩拜于地,哀诉道:“启奏太子殿下,我百济王薨逝了,请太子册封扶余义慈为新王。”

    百济是大唐属国,朝贡不断。

    百济王扶余璋与世长辞,新王扶余义慈已经登上了王位。

    但是要经过大唐的册封,才算是名正言顺。

    百济使者此来,就是为了请求册封。

    “使者请起,册封百济王的诏书,随后就会下达。”

    李承乾看了一眼百济使者,也就没了兴趣。

    这样的事情,对他来说,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他早就清楚了百济使者的来历和目的。

    在朝堂上,当着群臣的面说出来,也是为了显示隆重,以及合法性。

    算是对百济的礼遇和重视。

    退朝之后。

    房玄龄私下拜见了太子。

    李世民出征辽东,房玄龄坐镇长安,萧瑀驻守洛阳,这都是李世民安排的后招,就怕后院起火。

    “太子,你对战事如何看?”

    房玄龄有着自己的担忧。

    “房大人安心吧,父皇高歌猛进,战无不胜,已经攻下了高句丽的十几座城池。”

    李承乾随意的说道:“按照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杀到平壤城,一举灭了高句丽。”

    “太子一向聪慧,为何今日,不说实话呢?”

    “你说的这番话,你自己相信吗?”

    房玄龄眉头紧皱,“如今大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可也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如今天气转冷,对于唐军来说,就是最大的敌人,若是粮草再供应不及时,恐怕就麻烦了。”

    “房大人多虑了。”

    李承乾笑道:“即便父皇败了,不得不撤兵,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我们稍安勿躁吧。”

    “太子的意思是,陛下会败?”

    房玄龄疑惑了,“如今陛下的大军,已经杀向了安市城,只要攻克了安市城,平壤城就在眼前,唐军勇悍一点,在冬天来临之前,将平壤城一举攻克,大事应该可定吧?”

    他能预料到,战事恐怕会不利。

    因为高句丽的反抗,实在是太猛烈了。

    陛下会失败,他倒是不敢想象。

    万一真的出现了这种情况,情况就更加的棘手了。

    以陛下的性格,怎么可能会甘愿失败呢?

    还不得跟隋炀帝一样,再次寻找出征的机会啊?

    要是钻牛角尖,可就大事不妙了。

    “这个安市城,是平壤的门户,岂是那么容易就能攻下?”

    李承乾摇了摇头,他清楚,唐军猛攻安市城数月,没有起到任何的效果,这才迫使大军举步艰难。

    李世民打了那么多仗,在安市城前折戟沉沙,也是人生当中,少有的一次失败了。

    “太子上了好几次战场,对于战局的判断,有着独特的见解。”

    房玄龄询问道:“若是陛下在安市城前失利了,该如何办是好?”

    “房大人,千里之外的事情,我们就不要操心了,也没有操心的必要。”

    李承乾微微一笑,“父皇的身边,能臣良将不在少数,若是遇到了麻烦,他们会自行处理,用不着我们担心。”

    “话虽然这样说,可若是,我们将自己的谏言,快马加鞭给陛下送去,也能让陛下不再执拗。”

    房玄龄脸色一凝,“适当的功成身退,并不是坏事。”

    “父皇征伐高句丽,这是早就有的夙愿,由于臣子的反对,现在还夹杂着一定的怒气,想要通过彻底的胜利,让臣子明白谁对谁错,这个敏感的时候,谁劝也没用。”

    李承乾浑不在意,“父皇不栽个跟头,不可能迷途知返。”

    “太子隔岸观火,洞察先机,有着独一无二的见解,老臣甚是佩服。”

    房玄龄苦笑,“难道我们,就眼睁睁的作壁上观吗?”

    “房大人若是有什么良策,不妨施展一下,也让我见识一下。”

    李承乾轻笑。

    “太子说笑了,我现在也是一头雾水,还没有你明白呢?”

    房玄龄表情古怪,他生怕,太子盼着陛下在征伐的时候出事,然后好顺其自然的继承皇位。

    “多想无益,我们还是静观其变吧。”

    李承乾表情轻松,“相信很多臣子,都不看好这次远征,即便是卫国公李靖,为了置身事外,我怀疑,他都在装病。”

    这是李靖的持身之道,谁也说不得什么。

    当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也征求了李靖的意见。

    李靖的想法很简单,他不会帮助李世民,也不会帮助李建成,你们兄弟不管谁坐上皇位,与他没有关系。

    他效忠的是大唐的江山,并不是单独的某一个人。

    也就顺利的将自己摘了出来。

    朝堂上的党派之争,最是危险。

    清晰的划阵营,这是大忌。

    李靖能做到的,就是不参与进去。

    李承乾看过李靖了,李靖确实在吃药,鼻子一闻就能清楚,不过李靖身体健朗,不像是无法领兵出战的样子。

    “咳咳!”

    房玄龄轻声咳嗽,李靖的心思,他不想去管,也管不了。

    “房大人,我们处理好自己的事,就是为父皇分忧了。”

    李承乾神色玩味,“齐王府长史权万纪,已经送来了好几道奏折,说是齐王李佑,豢养了很多勇士和侠客,似乎在图谋造反。”

    “太子,这件事放一放吧,不用太放在心上。”

    房玄龄脸色一沉,“权万纪的奏折,恐怕有夸大的成分,我不相信,齐王会愚蠢到这个地步,敢造反?”

    关乎宗室封王,他不好大言不惭。

    没有真凭实据,可不敢根据一点蛛丝马迹,就去过度的重视。

    万一落个逼反的嫌疑,得不偿失。

    若是齐王真的造反了,再去收拾也不迟。

    提前怀疑造反,这并不明智。

    “房大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