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42章 窦阿蛮不舍,李承乾父子的野望

    窦阿蛮寝殿内。

    饭桌上。

    李象和自己的妃嫔们都在。

    李承乾笑道:“这顿饭,算是践行了,明天你就要离开了,我与你母亲提前送你最后一程。”

    “多谢父皇。”

    李象乐笑道:“母妃,你别这么的愁眉苦脸,孩儿又不是去受苦,而是要去干一番大事业,你这么舍不得,我就算走了也不安心啊。”

    “别管我,也别想着安慰我。”

    “我都懂,就不要开导我了。”

    “我只是纯粹的舍不得。”

    窦阿蛮脸色一凝,依旧显得依依不舍。

    她小的时候,吃了很多苦。

    遇到了当时的太子,处境这才发生了改变。

    她被照顾的很好。

    现在的地位,那也是极其的尊崇。

    这一切她都很满意,相当的满意。

    儿子有这样的待遇,她心里极其的高兴。

    可只要一想到,也许这辈子恐怕就见不到儿子了。

    一颗心不由自主的揪了起来,能不担心才怪呢?

    儿行千里母担忧。

    若是可能的话,她情愿儿子一直待在身边。

    她也清楚,没这个可能。

    “就知道瞎操心,何必呢?”

    李承乾斜视了一眼窦阿蛮,笑道:“别管你母妃了,女人家头发长见识短,就不要管她了。”

    李象嘴巴一抽,也没附和。

    窦阿蛮嗔怪道:“陛下,你就不要打趣我了,我这个没见识的妇人,只是舍不得儿子远行,又没有阻止。”

    “这就是你识大体的地方,象儿有出息,自然要重视了。”

    “艰苦的条件,不容易诞生败家子。”

    “长安安逸的环境,很容易把人养成废物。”

    “象儿去了新的地方,后代子孙差不到那里去。”

    “一定能够将封地,治理的很好。”

    “朝廷的兴衰,有着一定的规律。”

    “万一大唐败落了,象儿的后代子孙,对于大唐来说那就是帮手,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也许能够帮我大唐续命几百年。”

    “到时候再立新君,或者是取而代之,这都是后话了。”

    李承乾有着自己的长远考虑。

    “陛下,这些话我们能听吗?”

    窦阿蛮的身躯颤抖了一下。

    李象的妃嫔们,脸色也是有些局促。

    陛下的长远考虑,可以说是深谋远虑,高瞻远瞩。

    可这样的机密,她们真的有资格听吗?

    若是一般的情况,她们都没有资格跟陛下同坐一桌,陛下破例的恩宠,已经让她们很忐忑了。

    还听到了这样的消息,她们真的要凌乱了。

    同时她们也看出来了,陛下与窦阿蛮的关系很好。

    她们也清楚窦阿蛮以前的身份。

    曾经的长安第一名妓,时至今日受尽了恩宠,可见陛下的重视程度。

    “父皇,你这话说的太吓人了。”

    李象的脸皮哆嗦了起来。

    “我只是说了一句实话,并没有怂恿你的后代们去做什么,守护大唐的安危,本就是青海王的职责,要做贤王,还是做其他的事情,那都是很多年后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到时候我们深埋地下,一切都不知道了。”

    李承乾浑不在意的笑着。

    “父皇的肺腑之言,让人浑身发凉。”

    李象情不自禁的嘀咕。

    他在心里发誓,教育后代子孙的时候,一定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可不能出现作乱的人。

    雪域高原很大,能够管理好这片区域,已经很不错了。

    要是有开疆拓土的雄心,可以向南发展。

    天竺那块地界比较富庶。

    都是可以进取的地方。

    万一正如父皇所言,大唐内部发生了动乱,到时候平定叛乱就行了。

    大唐就是母国,青海王就是大唐的子国。

    不仅是同源同宗的关系,而且还要明白主次关系。

    若是能做到,平定之后潇洒的再立新君,这就是很好的事了。

    万一有了其他的想法,也用不着自己考虑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

    想多了也于事无补。

    为了减少发生这种事的概率,好的做法,就是跟长安保持紧密的联系。

    其他的好办法,他暂时想不到了。

    “行了,别说这些沉重的话题了。”

    李承乾目光一转,看着望族家的这五位女娘,笑道:“你们都是大家闺秀,我就不说废话了,我家的象儿很优秀,比起世间的很多男子,都要出类拔萃,我相信象儿,也不会虐待你们,更不会冷落你们,所以你们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

    “你们是姐妹,私下里的关系应该也不错。”

    “所以争风吃醋的事情,还是不要发生了。”

    “成了象儿的妃嫔,就不再是娘家的人了,而是皇室的人。”

    “这其中的分寸和关系,你们自己去处理吧。”

    李承乾语重心长的叮嘱。

    “是,陛下!”

    李象的妃嫔们,乖巧老实的答应。

    她们自然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了。

    这场家宴,陛下无论从称呼,还是自称上,都是十分的客气,就像是一家人坐在一起。

    面对这样的淳淳教导,她们都很受用。

    李象嘴巴一咧,父皇完全用不着说这样的话。

    他的妃嫔,他会好好的调教。

    只要不犯大错,那就什么事也没有。

    若是真的敢乱来,他也不会客气。

    “父皇,刘伯英所统领的三万大军,往后就归我统率了是吧?”

    李象满怀期待。

    “嗯!”

    李承乾点头。

    “太好了。”

    李象大喜过望,“那把这些士兵的家人,也迁到我的封地去,可以吧?”

    “可以!”

    “等你当了青海王,自己去做吧。”

    “不管是恩惠也好,还算拉拢人心也罢,你总要亲力亲为才好。”

    “对待部下,可不能光用蛮力。”

    “该动脑子的时候,就要用些智谋。”

    李承乾浑不在意的笑着。

    “父皇都这么说了,那我就放心了。”

    “有了这三万大军,我不管做什么,也就有底气了。”

    李象笑了,“对了父皇,燕王府的一众属官,有好些人不想跟我去封地,我打算把他们全部带走,容不得他们挑肥拣瘦。”

    “你说了算,要是不听话,就要敲打一下了。”

    李承乾满不在乎。

    “有了父皇的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李象心头一冷。

    窦阿蛮静静的看着,脸上满是欣慰。

    李象的妃嫔们,静静的听着,也都非常的诧异。

    她们明白了一个事实。

    陛下对燕王可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