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49章 发兵十万,太子监国

    这一日的朝堂上,气氛有些凝重。

    新罗使者金钦的来意,大家都已经知道了。

    陛下召见金钦,似乎是要有所动作了。

    “尊贵的大唐皇帝陛下,我新罗与大唐历来交好,大唐建国以来,新罗的所有国君,都会接受大唐的敕封。”

    金钦跪地哀求,“现如今我新罗,被高句丽和百济联军围攻,损失惨重,几乎到了灭国的境地,还请大唐发兵,救救我新罗吧。”

    “贵使请起!”

    李承乾抬手虚扶。

    “多谢大唐皇帝陛下。”

    金钦连连磕头之后,这才站了起来。

    此番前来,他带着重要的使命。

    要是大唐不能提供援助的话,新罗危矣。

    “新罗使者所请,朕会慎重的考虑,还请贵使放心,朕不会坐视新罗被灭,一定会发兵协助。”

    李承乾不容置疑的开口。

    “我新罗渴望大唐派兵相助,如久旱盼甘露。”

    金钦感激涕零,心中大定。

    有了这句话,他算是把心放到了肚子里。

    “贵使远道而来,下去歇着吧,待朕协商好了出兵之策,再告知于你。”

    李承乾挥了挥手。

    “是,是是是!”

    “下臣告退!”

    金钦喜上眉梢连连点头,随即退了下去。

    李承乾环顾左右笑道:“诸位爱卿,对于新罗使者的请求,你们怎么看?”

    “若是陛下觉得时机成熟了,就请发兵吧。”

    萧钧语气一凝,“上一次新罗使者的请求,陛下置之不理,相信这一次,总不会什么也不做了吧?”

    “大家都知道,陛下对征讨高句丽一事,早就有了想法,只是尚未施行罢了。”

    苏亶说道:“趁此机会,也算是出师有名,请陛下发兵吧。”

    “请陛下发兵!”

    文武大臣的意见几乎都一致。

    他们没有反对的必要。

    因为陛下准备充足,大家都盼着这一日的到来。

    以今日大唐将士的英勇,足以消灭一切的敌人。

    杨广和李世民,征讨高句丽失利的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他们都有着这样的自信。

    “朕意已决,发兵十万,一举灭了高句丽和百济。”

    李承乾的声音在大殿内震荡开来。

    听闻此番豪言壮志之后,群臣心底一惊。

    他们没有想到,陛下竟是如此的野心勃勃。

    动辄就要灭了两国。

    “陛下英明!”

    “此次出战,一定能够马到功成。”

    “区区两个小国,不在大唐的眼中。”

    群臣回过神来之后,也就笑着表态。

    “陛下,臣请战!”

    李积躬身一拜。

    他已经看出来了,灭了高句丽之后,大唐就没有大的战事了,四周的敌人,基本上都被消灭的差不多了。

    所以不想放过,有可能是最后一次的出征机会。

    “准了!”

    李承乾笑道:“朕要御驾亲征,太子暂时监国。”

    “御驾亲征?”

    这个消息,可是让群臣震惊了一下。

    “陛下,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啊。”

    上官仪劝道:“陛下万金之躯,岂可轻易冒险?”

    “是啊,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万一出现半点的危险,对于大唐来说,那都是很大的灾难。”

    徐孝德躬身道:“还请陛下三思而后行,切莫冲动。”

    “高句丽和百济,只是小国罢了,派两员大将,就能平定了后患,陛下何必辛苦呢?”

    韦思谦神色着急。

    也不怨有这么多人反对了。

    实在是御驾亲征太过危险了。

    历朝历代以来,有胆量御驾亲征的君主,实在是凤毛麟角。

    这是因为万一出事了,就会动摇国本。

    只有让陛下坐震京都,大家才会彻底的安心。

    李承乾环顾着大家,轻笑道:“朕不是独断专行的人,御驾亲征也是朕深思熟虑后所作的决定,诸位爱卿不要再劝了,就放一万个心吧。”

    群臣面面相觑,然后沉默了下去。

    他们都清楚,陛下不是泛泛之辈。

    曾经那也是,血战疆场的猛士。

    要论个人武力的话,陛下那都是翘楚。

    “陛下,臣请战。”

    “臣也请战!”

    苏定方、庞孝泰、郑仁泰和姜恪等一众大将军,都想要跟着陛下一起去战斗。

    “嗯,好!”

    李承乾轻笑,“下去整顿兵马吧,七日后出发。”

    “诺!”

    将军们的声音都很大。

    下朝后。

    李承乾将苏亶、萧钧、上官仪和徐孝德四人唤到了身边。

    吩咐道:“朕走之后,太子负责监国,你们全权协助。”

    “是!”

    四人躬身应答。

    如今陛下圣意已决,他们也不再劝了。

    只能遵从陛下的命令,将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就行了。

    他们也不担心,会发生什么意外。

    所以都很放心。

    苏亶四人离开后,李眀脸色有些难看的埋怨,“父皇,儿臣现在还小,就把监国的大权交给我,合适吗?”

    “为父当初,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开始监国了。”

    李承乾笑道:“不要有压力,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

    “好吧!”

    李眀郁闷的答应。

    “对自己有点信心好不好?无精打采像什么样?”

    李承乾说道:“我给你留下的辅政大臣,都是老成谋国之辈,处理国事,本就是他们的日常,你只是熟悉国事,顺便做一些决定罢了,又没有让你,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为难个什么劲?”

    “父皇,我这不是没有经验吗?突然之间把监国的大权交给了我,我心里没底,也就多想了一下。”

    李眀笑了起来。

    “没事,多监国几次就有经验了。”

    李承乾安慰道:“要是遇到不能决定的事情了,就请教几位宰相,他们会给你提供足够的意见。”

    “是。”

    李眀慎重的点头。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事情做好。

    否则可就辜负了父皇的信任。

    “父皇,很多大臣都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御驾亲征,父皇为何要一意孤行呢?”

    李眀问道:“这样的头要是开了,以后效仿的人也就多了,只要有一次失利,那都是大灾难啊。”

    “若是守成之君,就不应该御驾亲征。”

    “可我不是啊。”

    “朕继位的时候,大唐四面强敌林立,我是进取之君,所以有些事情不得不做。”

    “等你以后当了皇帝,也就不用想这些了。”

    李承乾有自己的道理。

    李眀目露深思,也没再说反驳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