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2章 苏九昌上大学

    白瑾被黄二花吓了一跳,哪敢真接下东西,只上下打量着她,脸上满是不信。

    “你实话实说,到底来干嘛了,再不说我可就喊人了!”

    “诶呦,我真是来道歉的!”黄二花连连摆手,讨好地对着白瑾笑了一下。

    “顺便就是,我听说你们搞了个养殖场,赚了大钱,正在招人,我正好以前养过猪……”

    听黄二花东扯西扯了半天,白瑾总算是明白了她的意思,心下不免好笑。

    “所以,你是来应聘的?”

    “诶,对对对,是这么说,就是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原谅我,给我这个机会。”

    黄二花一脸真诚地看着白瑾,白瑾眯了眯眼,倒是真考虑起来留下黄二花的可能性。

    他们现在确实缺少一个专业的员工,而且看黄二花这个样子,似乎像是真心悔过了。

    “这样吧,我会给你一个机会。”

    白瑾半晌后终于开口定论,只是还不等黄二花惊喜,她又话锋一转。

    “不过,要是你做不好,那我也会毫不犹豫的把你赶走!”

    黄二花被震慑住,下意识的点头保证:“白瑾,你放心,我一定认真干,绝不会辜负你的信任!”

    白瑾满意点头,这事就这么定下。

    一转眼,就到了苏九昌要去报道的日子,他考上了京城大学。

    在临走之前,苏九昌跟苏茗茗交代了一番,说了很多要注意的事项。

    “弟弟,你就放心的去吧,你就放心把家里的事情都交给我吧,我会处理的妥妥当当。”苏茗茗看着苏九昌不放心的样子,忍不住笑道。

    “好好好,姐,那我就放心的交给你啦,这段日子要辛苦你了。”苏九昌不好意思地看着苏茗茗。

    “一家人别说两家话。”苏茗茗一听到苏九昌客套的话,嗔怪地瞪了一眼他。

    离别的时刻总是让人非常难忘,一想到有几年的时间都没办法见到家里人,苏九昌的内心微微苦涩。

    告别了家人,苏九昌带着姐姐给自己准备的土特产,踏上了去学校的旅途。

    经过了长途跋涉,苏九昌终于到了大学所在的城市。

    看到车水马龙的街道,刚下车的他有点不知所措。

    这里跟他们那个小镇的区别实在是太大了,小镇上人口不多,生活节奏也很慢。而这里比小镇大多了,有许多地方都建起了楼房,这是小镇没有的。

    苏九昌愣了一下,很快就回过了神。

    好在,大学那边已经有人早早地在车站等着了,就是担心刚来报道的学生找不到位置。

    “你好,我是苏九昌,是刚过来报道的。”苏九昌找到了京城大学的牌子,对做记录的人礼貌问好。

    “同学,你好,我是你的学长,我先带你去学校吧。”一位戴着眼镜的学长快速的来到了苏九昌的身边。

    在去学校的途中,这个学长非常自来熟,一路上都在不停地跟苏九昌搭话,一连抛出了好几个问题。

    “哎,苏九昌同学,你是从哪里过来的呀?你们那里好玩吗?好吃的东西多吗?”

    “学长,我是Y省古永村的,我们那儿就是个小村庄,好玩的不多,不过我叔家的酒楼菜很好吃,有机会可以请你来我们那儿走走。”

    苏九昌跟着一问一答。

    “古永村?”那学长闻言一愣,忽然从身后的背包里掏出一沓纸,飞快地翻了翻。

    “找到了找到了,我果然没记错!”

    苏九昌被眼前的这一幕惊到,懵懵地问道:“学长,你找到什么了?”

    “哦,是学校的扶助名单。”学长笑笑,抽出一张纸递给苏九昌,上面赫然是苏九昌的个人信息。

    “针对像古永村这样的贫困地区,我们国家出了新政策,要补贴从贫困乡村里走出来的大学生。”

    “补贴?”

    “对,就是学费和生活费什么的,国家会给发一部分,招生办那里有公告,我等会就带你去填资料。”

    “好的,谢谢学长,那就麻烦你了。”苏九昌感激地看着学长。

    学长不好意思地摆摆手,“小事小事,不足挂齿。”

    想到自己之前还因为学费而想放弃上学,如今却连生活费都有着落了,苏九昌不由感叹。

    要不是村长他们坚持,自己真就要错过这个机会了。

    看着大学的校门,苏九昌暗暗惊叹。

    看到了世界另一面的他,非常高兴,内心里暗暗决定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日后能为自己的家乡出一份力。

    一晃,一年的时间就过去了,过去的一年里,苏家的养殖场已经步入了正轨。

    而那些有实力的家庭看着苏家的养殖场和药田这么赚钱,纷纷加入到了其中。

    随后又是两年的时间,古永村已经在苏家的带领下逐渐脱贫,甚至一跃成为Y省最富裕的一个村镇。

    再加上又出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政策,鼓励大家多多创业,实现经济个体化。

    而古永村的养殖业和药材业也渐渐地越做越大,让古永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名村。

    随着古永村的名气越来越大,有很多资本家渐渐地注意到了这个村镇。

    有的投资者偷偷的来到古永村实地考察了一下,发现这里的养殖业和药草业才刚刚发展不久,正是投资的好时机。

    眼光独到的他们怎么可能放过这么好的时机呢?

    有了第一个投资者,就有第二个,渐渐地,这里吸引了很多投资者的目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都来到这个村子,让原本安静的村子变得热闹了起来。

    同时,这些投资者也把村子的经济给带活了。毕竟,有人在的地方,就会有吃住行的需求。

    不仅如此,还有许多想做生意的人都被吸引过来。

    时光如梭,不知不觉间,古永村发展出来的生意已经扩展到了整个Y省,苏丫丫也到了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