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8章 决定扩建京酒坊

    穿过一面漏花窗的墙、跨过月洞门,入眼便是一口水井。

    易青介绍道:“郡主,那就是我们酿造用的井水。”

    几人又来到一处门口,见里面人来人往的忙着,有人抬着一些布袋、有人拿着簸箕等。

    易青道:“这是我们的粮仓,所有原料皆是先在这里筛选后,才开始下一步。”

    “原料主要是哪些?”南羽看了看粮仓问道。

    “我们这里主要是用高粱、小麦来酿酒。”

    “嗯。”

    南羽点点头,随即又走向下一个地方。

    只见里面热火朝天,有几个炉灶燃得正旺,人们不断往里放着柴火,也不停地搅拌着锅里。

    易青介绍道:“这是炉灶,先在这里将原料拌入酒曲,进行高温蒸煮,蒸煮后更有利于发酵。”

    易青指着另一边道:“那边是晾堂,一共有四处。将蒸煮过的原料出锅后铺撒在地面,进行前期的搅拌、配料、堆积和发酵。”

    晾堂里的工人们用铲子将就从这一对翻到另一堆,不停的忙着。

    里面的温度很高,站在门口都能感受到一股热浪扑面而来。

    “这里面是酒窖,这样的酒窖有十一口,将前期的原料进行后期发酵,便放入这窖池中,经过窖池发酵成酒母。”

    易青指着两排整整齐齐的窖池说道。

    一圈走下来,南羽也大致了解了酿酒的过程,也对酒坊的布局有了基本了解。

    参观完后,几人又登上酒坊内最高的楼阁,将周围看了一圈,南羽问道:“这酒坊周围住的都是些什么人啊!”

    “回郡主,北边、西边那些房子住的大都是百姓,南边商铺多些。”

    南羽点点头,道:“嗯,原有的酒坊远远不够,必须扩,扩建后的地方用来专门酿制新出的这些果酒。”

    随即又伸手指了指:“这样,就从西边和南边着手,住在周边的百姓,如果他们愿意来酒坊做工的便将他们招进来;至于他们的房屋,要么高价买入,要么由酒坊出钱选个地方按原来的面积、房屋大小再建一个赔给他们,具体的我回去细化后再实施。”

    “郡主的意思是要将酒坊周围的地方全部划入酒坊?”易青有些惊讶的问道。

    “不错,暂时先按现有的工具、地方酿着,等那些修好后,就将果酒这些搬过去。现在的需求暂时还不会很大,但等名气起来后需求量势必会增加,现有的地方与工具完全不够。”

    “可是这些百姓有的已经住在这里许多年了,他们未必肯搬走。”

    听着南羽的计划,易青面露担忧之色。

    南羽却道:“只要咱们出的价格高,我想没人能拒绝。”

    略微思索片刻,易青便道:“下官明白了。”

    “不过在此之前不要妄动,等我做好具体的方案了再动不迟,更不能因为这事引发老百姓的不满与矛盾。”

    “是,下官明白。”

    南羽又问道:“现在每日能出多少果酒?”

    “目前每一种可以出两桶。”

    “好,先保持这样吧!慢慢来,一定要定好品级。”南羽叮嘱道。

    “是。”

    “行了,下去吧!今日先这样。”

    说完,南羽率先朝阁楼下走去。

    出了京酒坊,南羽便坐着马车朝城外走去。

    一个时辰后,马车在一个庄子外停了,只见匾额上写着‘京窑’二字。

    南羽走下马车,抬头看了门上的匾额一眼后便朝里走去。

    “郡主。”

    见南羽进去,便立即有人迎了上来。

    “你们的督陶官陈英呢?”南羽看着来人问道。

    督陶官,是东漓管理陶瓷生产的官职。

    来人立即回道:“回郡主,今日有一批瓷器出炉,陈大人正在炉窑那边盯着。”

    “嗯,前方带路。”

    “是。”

    那人立马便带着南羽朝炉窑那边走去。

    京窑内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一切井然有序,没多久,几人便到了。

    “这成色好,质地细腻,触感温润,不错。”

    刚走过去,便看见京窑督陶官陈英拿着一个刚烧出来的碗仔细观赏着,满脸皆是惊喜之色。

    “是啊!还有这花纹,没想到烧出来更好看了。”

    “这成色也好,比之前烧的更好一些了。”

    几名工匠师傅也拿着相同的碗品鉴着,脸上也扬着惊喜与自豪之色。

    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这些瓷器就如同他们的孩子一般,能烧出好的瓷器,他们会比任何人都开心、都自豪。

    看了一会儿,陈英这才轻轻将手中瓷器放下,对大伙儿叮嘱道:“大家都小心些,轻拿轻放,别磕着碰着了。”

    “好的,陈大人。”

    立即便有工人回道。

    “陈大人。”

    南羽在旁边看了好一会儿,见陈英没那么忙了才出声。

    听到有人喊自己,陈英转身看去,见是南羽,便立即走过去拱手道:“见过郡主。”

    “这些都是新烧出来的瓷器吗?”南羽看了一眼工人搬运的瓷器问道。

    “回郡主,是的。”

    陈英从身边走过的一个工人怀中拿出一个碗展示给南羽看。

    “郡主,您看这碗,我按您之前所说的,烧出来几款新的样式,没想到挺好看的,您看看。”

    说话间,陈英又拿过几个不同样式的瓷器兴奋的地向她展示着。

    南羽接过那几个瓷器,反复看了看,满意地夸道:“陈大人,你们可真厉害,我不过就是随口说了说,没想到大家还真做出来了。”

    “是啊!我都没想到烧出来这么漂亮,您看看,这碗底的叶子图形,活灵活现的。”跟在陈英身旁的一名老工匠说道。

    南羽笑着道:“果然还是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尽的,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将手中瓷器递给工人,南羽与陈英走在其间看着那些烧出来的各式各样的瓷器。

    “这次出窑的有多少?”南羽问道。

    陈英回道:“这次一共有六百一十二件,但能用的估计在四百件左右。”

    “嗯,所有瓷器一定要保证质量,所有次品全部打碎销毁。我们不追求数量,主要是在质量上和样式上。”

    “下官明白。”

    陈英看着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