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5章 初见宝玉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

    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林妹妹,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未为不可。”

    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

    转眼宝玉看到磐松,又笑道:“我看这个弟弟也眼熟,竟是天生的缘分不成?”

    磐松笑着一礼:“想必是我姐弟二人像了母亲,母亲像了外祖母,宝玉兄弟和外祖母每日见着,所以看我二人眼熟。”

    他想把宝玉的话堵回去,可不想听到这个贾宝玉傻乎乎的问他姐姐“妹妹可有字”了。

    女子许嫁时取字贾宝玉这个读书人不知道吗?

    还给黛玉取字,是什么居心!

    MD,小登徒子!

    他二人如今来贾府,比原着中的时间晚了三年,黛玉已经九岁,宝玉也有十一二岁了。

    贾母听了磐松这话,觉得十分有道理,思及早逝的女儿,又忍不住落下泪来,众人劝慰着,宝玉又撒娇卖乖,过一时才渐渐止住。

    贾母长叹一声,也没心情看小儿女说话了:“你林家表弟叫磐松,你林家表妹叫黛玉,可记住了?”

    “磐松?黛玉?是哪两个字?”宝玉挨过来,非要黛玉在他手上给他写明白。

    磐松脑袋都快炸了。

    这色坯子是不是在撩他姐姐!

    下一步是不是又要问表字了?

    想到这里,他及时开口问道:“听说宝玉哥哥有一块天生带来的美玉,可是真的?”

    就算引得宝玉砸玉,那也是他的罪过,别吓着黛玉!

    宝玉也笑嘻嘻地:“弟弟妹妹可有玉没有?”

    “玉倒是有玉,只是没有天生带来的玉,自是不如你的了。”

    就为了防这句话!就为了防宝玉摔玉发疯!

    林磐松特意在出门前给黛玉带了一块玉佩,自己则把以前那僧人送的玉拿出来,打了个络子戴上了。

    光你有玉?

    嘿嘿,我也有。

    宝玉眼前一亮,便要和他们换着看玉。

    磐松和黛玉对视一眼,也想看看这枚传说中没能补天的补天石有什么神异,便同意了。

    宝玉将金项圈解下来,摘下那玉,往黛玉手里递过去,口中还道:“妹妹的玉是什么玉?也给我看看。”

    啧,看来果真有点命运缘分的道理,宝玉好像控制不住的想黏糊黛玉,而黛玉看起来也并不觉得反感。

    倒是磐松被忽略了。

    黛玉的玉是一枚上好的红玉,色如鸡冠,油滑温润,透亮均匀,圆圆一枚,鸡子大小,未做雕刻,只用金银镶了,打上络子做配。

    见宝玉要看,黛玉便将玉解下来,用帕子垫着,交到宝玉手里,同时接过了他那块“宝玉”。

    磐松侧身去看,只见那玉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上面的字迹蚊蝇大小,正面写: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写: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掂在手里,沉甸甸的,透着一股温润,倒确实是一件奇物。

    磐松运转功法,眯眼看去,只见那玉上蒙蒙一层金光,原是这石头上的补天遗泽,俱是功德,对于那些修道之人来说,应该是大补之物。

    无怪又是警幻又是僧道,都直冲这宝玉来,原来都是想从这些许功德中分一杯羹。

    不过磐松又不是修功德修金身的,他这功法修的是天地是自身,这块玉好虽好,对他也没什么用。

    不如那块能帮他和农场内外沟通的碧玉好用。

    现在看来,赠字和砸玉两个坎儿都过了,今儿这见面算是平平安安。

    贾母的正房够大,而且现在因为冬天用炭夏天用冰,每个房间都修的很小,内外有碧纱橱,前后有暖阁,所以多睡几个人不成问题。

    所以贾母本想把宝玉挪去暖阁,将姐弟二人留在自己碧纱橱中住,好好亲近一番。

    奈何黛玉不是孤身一个,只带着一个小丫鬟和奶娘过来的时候了。

    她还有磐松这个弟弟,身边跟随的人也都配置齐全,只留了一个二等的空儿,等着贾母给人呢。

    贾家的小姐公子,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两个丫鬟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头。

    所以贾母的正房就算再大,也无法妥帖住下四个主子并他们的丫鬟嬷嬷,更不要提磐松身边还是要配小厮书童的。

    又思及磐松年纪虽小,却已是秀才,自要每日上学,与同僚往来交际的,贾母只得遗憾的放弃了让外孙、外孙女贴着自己住碧纱橱的想法。

    无奈,贾母便问:“暖阁可收拾好了?”

    贾母本人住荣庆堂的上房,荣庆堂前后五进,五间上房后是东西穿堂,穿堂后是新修的花厅并暖阁。

    出了东西穿堂,往东走就是凤姐儿院子的前门和荣禧堂的后门,顶到头是李纨的住所并王夫人院落,家中往来实在方便。

    贾母便打算将姐弟二人安排在此处。

    林磐松与黛玉初来乍到,自然客随主便。再说,能不与贾宝玉隔着碧纱橱居住,磐松觉得已经很好了。

    总不能让他们两个小孩子自己住一个院落吧?没有这样的道理。

    就像现代外孙外孙女去姥姥家了,给收拾出一个房间居住,正常;腾出一套房来让他们居住,住的还是两个稚气未脱的小孩子,那就不怎么正常了。

    因疼爱外孙、外孙女的缘故,贾母便将身旁的鹦哥给了黛玉,喜鹊给了磐松,并一人拨了两个粗使的小丫鬟。

    却说这喜鹊,在原着中却是因其针线好,被贾母给了宝玉,宝玉改其名为晴雯的,就是了。

    原来,“花气袭人知骤暖”一句下面是“鹊声穿树喜新晴”,袭人和晴雯的名字便是从此而来。

    黛玉顺口给鹦哥改了紫鹃二字,正对她带来的雪雁。

    磐松想了想,照旧将“晴雯”二字给了喜鹊。

    晴雯如今十岁年纪,生的玲珑剔透,活泼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