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5章 宫里来人

    看着面前瘦弱的妇人抱着个三岁的娃娃,施望一个大男人也不禁红了眼圈。

    “慧娘”

    “相公”

    两人紧紧相拥!

    因为来的人太多,秦青青只能安排人住在她新买的两个庄子上,然后着手安排人过来干活。

    虽然是大年初一干活,但是还是有很多人过来了,毕竟这样的工作很难得。

    清理,染色,晾干,梳理,纺线,最后是织毛衣。

    五天后,第一批的一万五千件和齐青青那五百多件都被运走了,然后没两天他们又运来了一批,这次羊毛更多,这样整个崇安县的人都轰动了,不少人都想过来工作,秦青青只能让人在外面多盖了几个大棚,然后又又招了几千人。

    终于在二月之前把军队那二十多万件全部完成,秦青青也把这方法全面公开了,至于染料,公开是不可能的,有需要就拿钱过来自己染。军队派来学习的人也跟着车队回去了边疆。

    京城

    二月初的时候,镖局的人才早赶慢赶的来到了京城。

    大家看到送来的礼物更是惊讶,特别是太后,她没有想到她居然会收到秦青青的礼物。

    这些礼物在经过查验司的检查打开过,她随手拿过一罐花茶,闻了闻,清新的味道让她的精神一震,又看着那张皮子,虽然不是很珍贵但也有心了。

    又看向那几坛酒,被宫女打开后溢出了浓浓的香甜味,让她不由得咽了咽口水。

    “给我倒一杯尝尝”

    “是”

    宫女拿来了一个洁白的玉杯倒了半杯,太后看着那淡黄的晶莹透亮的液体,正想喝下去就听到外面有人高喊“皇上驾到”,太后只能遗憾地放下杯子。

    “母后这是什么酒,让朕也来尝尝?”

    乾安帝一进来就闻到了一股酒味,虽然有些酸甜的气息,但是却好闻的紧。

    “你倒是来得巧”

    太后笑骂了他一句,然后让人给他也倒一杯。

    皇帝一口气把酒都喝了,除了酸甜味,还有一股清冽的味道在喉咙里散发,让他不由喊了声:

    “好,好酒,再来一杯”

    太后嗔怪地瞪了他一眼也把她面前的酒喝了下去,酒入肠里就感觉有一股暖流涌过,让她一阵舒坦。

    乾安帝一连喝了三杯才停下:

    “这秦大夫也太小气了,只送母后没送朕,亏朕以前还对她那么好。”

    “也不怪秦大夫,这青梅酒向来就是妇人喝的。”太后忙给秦青青解释。

    “哼”乾安帝不信。

    “咦,这皮子倒是一般般,只是这是什么茶?”

    乾安帝像个好奇宝宝,太后有些好笑,忙让人泡了一壶,香味四溢,也很好闻。

    端起来喝了一口,香气扑鼻,口齿留香,让他昏沉的脑袋顿时精神一震。

    “好茶”

    “那你就多喝点,回去也带上两罐。”

    “朕怎么能拿母后的东西呢?”

    太后听到他的气话也有些好笑:“我这里有好几罐呢,皇上喜欢就拿一些回去”

    乾安帝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

    回到御书房,乾安帝问陈喜:“最近那边有没有折子送过来?”

    陈喜吩咐人去查了一下,就拿回来了一个折子。

    乾安帝看了以后不由大喜:“真是天降祥瑞啊,这齐大人真是朕的福星。”

    “来人,请各位大臣进宫。”

    唐国公收到礼物也很惊讶,宁州,还是他年轻的时候在那边待过。

    拆开包裹,就看到里面有一封信拆开一看,皮毛是给睿儿的,酒是给他的。

    唐国公看着这几坛酒,才打开就感到酒香扑鼻,虽然酸酸甜甜他不是很喜欢,但是勉强还是可以喝一下的。

    唐睿收到了皮毛很高兴,拉着唐国公的手转圈圈,对唐国公道:“祖父,我要给秦姐姐写信。”

    “好,那就写吧”

    唐国公对于这孙子还是很喜欢很看重的。

    其他几家也差不多,收到礼物后都是热热闹闹的。

    崇安县的雪一直到了三月初才开始完全停下,等雪一融化,秦青青就开始安排人去给红薯温芽还有把地整理好备用。

    四月初,秦青青刚把红薯,玉米和西瓜都种下了地,宫里就来了一队人,为首的正是之前来过的陈义,他带来了皇上的口谕,要把红薯玉米运回宫里。

    齐景遇尴尬的把人带到庄子上一看,红薯的苗刚长出幼苗,玉米也才刚刚发芽。

    “我们并不知道宫里会来人要把红薯运走,您看?”

    陈义也不知该如何做,只能先给宫里快马加急送信好做下一步安排。

    乾安帝得知这红薯不但能在沙地里种植,还耐旱,一年还能种植两季也就不计较之前的事情了,直接下令让他在那里等候。

    收到了皇帝的命令后齐景遇本想把这一队人安排在崇安县里住的,但是陈义看着这贫穷的小县城,还是拒绝了。

    笑话,在这样的地方能住的舒服么?

    齐景遇只能目送他们去了府城。

    有了皇上的命令,众人对这些红薯和玉米更看重了,每个庄子都请了一队长工来驻守,就怕有人会过来破坏。

    在众人的紧张和担心中,天气越来越热,七月也终于到来,地里的庄稼也开始慢慢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