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7章 上官又来啦

    这次的暴雨导致宁州,夏州和商州的农田大量被淹,水退后百姓流离失所,特别是夏州,地处曲河最下游受灾更是严重,三州州府只能上书朝廷要钱,要粮。

    金阳府城虽然受灾不是很严重但是百姓的庄稼还是大量的减产,今年要是还收税百姓可能就要饿肚子了,齐景遇只能夸大了受灾程度向州长哭诉以求能减免税收。

    同时还要分出部分粮食到安平县去赈灾,忙得简直无法言说。

    城里来了很多夏州过来的流民,来到金阳城就不走了,开始在城里到处流窜,城里慢慢变得乱糟糟。

    这次的人比去年多太多了,齐景遇那点粮根本就无法救助,短短几天就急上了火。

    晚上睡到一半,秦青青听到了旁边的咳嗽声,快气死了,不得不爬起来给他把脉配药熬药。

    “多谢娘子,辛苦娘子了”

    齐景遇被推醒,喝了一碗黑糊糊的药后对秦青青感谢道。

    秦青青生气:“不就是几万流民吗,总会有办法的,用得着你一个人忙得团团转。就算是你为了他们病死了也没有几个人会记得你的好,说不定还要笑话你。到时候我们母子几个怎么办?”

    齐景遇惭愧,事情一多他就忙晕了,没注意到身体会突然不舒服。

    “娘子,是我错了。”齐景遇忙道歉。

    “好啦,我也不是故意要恼你。只是你要记得你的命比他人的更珍贵,别傻乎乎的为了别人不顾自己。”

    “是,娘子”

    要有部分安眠的作用,所以齐景遇一觉睡到了第二天天大亮才起来。

    看了看旁边,秦青青也不在,出了门问打水的仆人,才知道秦青青一早就出去了。

    秦青青一到庄子就贴出了告示,招工,不限男女招一千人,,并贴出了告示,桃庄长期收购红薯,只要质量好个头大全都六文一斤,青菜,野菜也收购,价格另议。

    现在的粮店的白米十二文一斤,白面十五文一斤,粗粮七文一斤,红薯有六文已经是高价了。

    这告示一出,众人都沸腾了,纷纷回家去挑红薯过来卖。

    一车车的红薯运过来,还有百姓送来卖的青菜和野菜。

    秦青青把招到的工人分成十几个队伍,从清洗红薯到晾晒红薯粉条这十几个工序里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条,还同时把青菜做成了干菜。

    五天后,庄子里已经堆满了红薯粉和干青菜。

    冷瑾玉这边也选出了一批队伍来,都是从流民里选出来的身强力壮之人,在他的一声令下,众人就把里面的红薯粉条,干青菜,水果罐头,还有织布坊里的成衣,满满装了上百辆的马车,驴车,府里除了留一辆马车备用,其他的都被送了过来,这还不够他们又租了流民的,车行的才凑够。

    粮车装车完毕,几百人就快速朝着夏州而去,他们身上带着齐景遇开的官府证明,到那边后会平价卖出,这是金阳府对夏州的友善帮助。

    秦青青看着他们离开后继续回庄子做粉条,五天后还有一批粮食要运过去。

    夏州缺粮食,而他们离夏州最近,运过去就算不压价他们也能赚不少,这样的生意干嘛不做。

    冷瑾玉一路疾行,七天后来到了宁州腾冲府。

    他们的大量车辆引起了府城里守卫的注意,忙拦住了他们:

    “你们是做什么的,快报上名来。”

    冷瑾玉下车,拿出了路引和手书,还有一封信:

    “我是宁州金阳府知府的管家,这次是奉命而来拜见杜大人,还请侍卫大哥帮忙通传。”

    那侍卫一看,忙叫了一个人跑回去通报。

    腾冲府的知府杜徽听到侍卫的话愣了一愣,然后才道:“把人带过来吧”

    杜知府最近害怕极了,整个夏州就属他这个府受灾最严重,虽然转移得快没有死多少人,但是因为没有吃的百姓们大多都逃去了雍州,现在城里以及下面的几个县都没有多少人了。

    没有得瘟疫还是他果决隔离防范的原因,现在就只能等朝廷来人了。

    朝廷离这里很远,来回快马也要一一个半月,他从一开始就上书请罪了,还有一个月朝廷才有人到达,这段时间粮食根本就不够用。

    冷瑾玉把齐景遇写的信看了一遍,不禁高兴起来,有吃就好,杂粮就杂粮。

    冷瑾玉拿了一小把红薯粉条给扶杜大人,杜大人让厨房根据冷瑾玉的做法煮了一份出来,他尝了尝,味道确实还是挺好吃的,还有水果罐头,青菜,成衣等,都是他现在需要的。

    现在城里的物价涨的飞快,杜知府也不让冷瑾玉他们吃亏,直接按平时价格提高两成买下了他们所有物资。

    冷瑾玉收了钱就带着众人回去了,半路的时候还遇到了第二批运粮食的人,双方聊了一下就分开了,两府的交易慢慢多了起来。

    朝廷的官员来得很慢,快十月中旬了他们才姗姗到来夏州,此时金阳府的百姓已经把第二批的红薯都挖起来了。

    消息传来,城里有不少流民开始收拾东西回去,也有不少人没打算现在就回去,这类人多是因为已经在这里找到了工作。

    秦青青第二批玉米没有被齐景遇以官府名义收购,只因七月的时候,金阳府所有县城已经全部普及。

    官府不买,有的是人想买,这群流民自从知道了玉米的高产后就经常过来问询,秦青青也不抬高价格,等玉米一晒好就直接按照二十文一斤的价格卖了出去。

    快十一月的时候,监察使王大人才终于从夏州来到了宁州金阳府,一过来就看到众人忙碌的景象,一点都不像夏州那死气沉沉的样子,这里充满了生机。

    今年的洪灾让很多老百姓都有了些防范意识,开始垦地种植冬小麦。秦青青也不例外,在庄子里种了三百多亩。

    此时,王大人拍着齐景遇的肩膀夸了他好几句。

    齐景遇一边行礼谦虚回话一边心里乐滋滋,能得到一位封疆大使级别的上司夸赞,这说明他还是做得不错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