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9章 笑里藏刀刀刀致命,美人心计计计诛心

    真的是这样吗?

    顾望舒陷入了沉思,她对赫连桓的了解完全基于前世的记忆。

    前世,顾家、陆家和云家被满门抄斩,这就相当于赫连国同时失去了兵部、刑部和户部,与三大世家有牵连的家族也没能幸免于难。

    严格算起来,赫连国失去的又岂是三部那么简单,实际上整个朝廷的力量被削弱了一半之多。

    赫连桓在内忧外患的艰难时刻,仍然将岌岌可危的赫连江山强撑了一年之久,如果没有赫连桓,赫连国怕是一年都坚持不到便灭亡了。

    每每有战报传来,赫连桓都能给出最正确最合理的指令,奈何赫连国内部早已被赫连骜这个昏君破坏得如同马蜂窝般千疮百孔,任是赫连桓能力再强他也难以弥补老皇帝犯下的弥天大错,这才是造成赫连国灭亡的主要原因。

    赫连国灭亡和赫连桓执政一点关系都没有,悲哀的是,亡国之君的罪行却落在了他的头上。

    顾望舒的脑子里闪过赫连桓那双城府极深的魅惑眼瞳,他那么精明,会轻易被人看穿吗?

    她沉默的时间有些长,顾乘风轻声提醒:

    “小舒?”

    顾望舒回神看他。

    “二伯,您觉得赫连桓是个怎样的人?”

    顾乘风一愣,对于赫连桓这个人,他很难评价。

    朝堂之上,上至皇帝,下至群臣,他都能看透,唯有赫连桓他看不透。

    从表面看,二皇子赫连桓给人的感觉像一只羊,温顺儒雅,举止得体,有礼有节,气度非凡,天人之姿。

    但隐藏在温和外表背后的那个他绝对不是羊,也不是狼,而是比狼还要让人脊背发凉的毒蛇。

    如此形容赫连桓绝对不是贬义词,而是用毒蛇来阐述他的危险程度。

    “料事如神,深不可测,聪明绝顶,危险至极。”这是顾乘风对赫连桓的评价。

    顾望舒十分赞同顾乘风的总结,她也是这样认为的。

    “那二伯觉得以他的才能可以领兵打仗吗?还是说他只会纸上谈兵?”

    对于这一点顾乘风有些回答不上来。

    能够带兵打仗的人,绝非只是懂得理论知识的人。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谁都读过。

    可是读过不一定会运用。

    如同学生一般,都上过学,都背过数学公式,但有的人能考一百分,有的人却连及格都困难。

    顾乘风稍作停顿,用肯定的口吻道:

    “赫连桓绝非纸上谈兵之人。”

    顾望舒知道二伯说的没错,就如同上辈子,赫连桓从未出过皇宫更不曾亲自带兵打仗,但他就是可以根据战报远程操控战局。

    在赫连国与纳兰国一年的殊死搏斗中,赫连国总共取得了十次胜利。

    其中五次是赫连爵带兵冲锋陷阵拼死杀敌杀出来的战绩。

    而另外五次则是赫连桓通过战报上的消息给出的策略。

    赫连桓不曾见过战争的残酷,却知道战争瞬息万变,他不在战场却能预判敌人下一步的部署给出应对方针。

    由此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赫连桓的能力和眼界都绝非赫连爵可比,连连很身经百战的顾乘风都望尘莫及。

    顾家面对的敌人是赫连桓这样的天才人物,由不得他们不谨慎对待。

    如果不去追溯前世,只看当下,顾望舒依旧觉得赫连桓这个人可怕到难以想象的程度。

    佐证她这一论调的证据是:边关传来太子殿下护送冬衣抵达边关的同时,同样提到了二皇子赫连桓。

    顾望舒一直觉得“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官商勾结”这两个计策很难被人发现。

    温贵妃确实没有发现异常。

    可是赫连桓是怎么发现的?什么时候发现的?又是什么时候派人跟踪布行的?

    她一点都不知道。

    她该庆幸赫连桓的格局,绝对不会为了和太子殿下争个长短论个高低而不顾边关十万将士生死。

    不然,他们的计划就泡汤了。

    无意之中,赫连桓给她上了一课。

    什么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穿越者和重生者的优势,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不堪一击。

    顾望舒想到这里不由得脊背发凉。

    好在她足够谨慎,一直低调做人,不会以为自己是穿越者就觉得高人一等而犯蠢。

    不然惹到赫连桓,她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顾乘风感叹:

    “虽然我选择站队太子,但我总是会不由自主地觉得二皇子才是最具有大智慧的人,只是他这个人太难以捉摸,若是选择他,待其登上帝位,一切能够威胁到他的臣子怕是都要遭殃了。”

    这也正是顾望舒所担心的,所以才会选择太子。

    “二伯您有没有想过,以赫连桓的城府,他是能够预判我们的预判的。”

    “预判我们的预判?什么意思?”

    “也就是说,我们以为正确的,其实是他早就想到的。”

    顾乘风眉头轻蹙,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但是真要实施起来却又涉及到了兵法。

    难怪小舒刚刚问他赫连桓是不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

    原来是为了提醒他千万不能用“自己以为的”来断定赫连桓所以为的。

    赫连桓的心思不是别人能够随意揣测到的。

    这就是《孙子兵法》中所讲到的“虚实”。

    在战争中,“避实就虚”方能取胜。

    “周侍郎都能感受到赫连桓不是真正信任他,难道以赫连桓的才智他会看不出周侍郎是假意归顺吗?这显然不可能。”

    顾望舒与顾乘风对视,坚定道:

    “既然他知道周侍郎不是真心,又为何当着他的面将自己的计划说出来呢?”

    “按照我们之前的推测思路,二皇子不信任周侍郎,那么告知周侍郎的消息一定是假的,这是每一个正常思维的人都能想到的,可我们忽略了二皇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