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昭儿道:“二爷打发回来的。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日巳时没的。二爷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灵到苏州,大约赶年底就回来。二爷打发小的来报个信请安,讨老太太示下,还瞧瞧奶奶家里好,叫把大毛服带几件去。”

    林如海去世,贾琏操办葬礼,派昭儿回来时,已经是他和林黛玉一同由扬州护送林如海灵柩回苏州时候。

    算上时间,林如海最少停七天,兴儿由南回来,大致要一个月左右路程。

    再联系林如海死于九月初三上午的巳时,为九点到十一点。而秦可卿死的时间是夜里亥时,也是九点到十一点。两人一白一黑,一早一晚,恰好对应不是巧合。

    可以据此推断出秦可卿的死亡时间就应该也是九月初三。也就是王熙凤生日的第二天。

    林如海是皇帝钦点的探花郎,又被派做巡盐御史,算是皇帝培养的新臣。

    贾府是太上皇老臣,是先皇肱骨的四王八公之二,为四大家族之首。

    别看林如海与贾家是翁婿关系,实际上却分属皇帝与太上皇“新旧”两派。

    林如海被皇帝钦点为巡盐御史,去接管和巡查的就是太上皇时安排的盐政问题。

    根据后文贾宝玉给林黛玉讲述的“小耗子偷香芋”故事来看,林如海的死很显然存了问题。最可能是死于扬州盐课官员的迫害。

    可见当时太上皇退位,新皇帝登基,权力交接过程中的残酷权力斗争现实。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九月初三”这个时间,才显得那么不同寻常。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首有名的《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首诗看似是吟咏“江景”,实际是白居易抨击朝政的体现。

    这首诗大约是于公元822年(长庆二年) ,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所写。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白居易目睹新旧两党纷争不断而大失所望,才自求外任去了杭州。后来有名的西湖白堤便由他而建。

    “是这样吗?布洛基?”他面无表情过来质问我。

    文中暗表,前有《桃花行》,林黛玉给出自己生命最后一刻梦回当日出嫁前的情景。呼应《题帕三绝》的一世情缘,便是生离和死别。

    随后《柳絮词》更是各自人生和姻缘的终结伏笔,对照的是“群芳夜宴掣花签”,为日后的“散”作进一步总结。

    林黛玉因《桃花行》而重建桃花社,为“散”之始。桃花社作《柳絮词》为“散”之递进。此时潇湘馆众人放风筝,随着那断线风筝而去的,则是众人最终的命运。

    林黛玉《桃花行》是与贾宝玉最终告别。《唐多令·柳絮》则讲她日后远嫁之祸,呼应的是前作《五美吟》。

    贾探春与贾宝玉合作《南柯子·柳絮》,则暗示日后探春与黛玉远嫁,贾宝玉会寻踪而至。恰与当初贾雨村陷害石呆·子,谋夺扇子的伏笔呼应。

    石呆·子就是贾宝玉之影。他被贾雨村被害得家破人亡,夺走的二十把扇子分别是“湘妃(潇湘妃子)、玉竹(贾宝玉)、麋鹿(蕉下客)、棕竹(踪迹)”,预示三人日后会归于一处,都在那西海沿子,正是西方灵河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