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7章 至尊宝座

    实在难怪众多士人竞折腰,梦寐以求那至尊宝座。

    因为坐拥这般权势,真是让人心醉神迷。

    万物生灵,天下事务,不过弈于帝王掌心之上。

    此刻的李恒明,心中泛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震慑感,宛若云端之上的神灵俯瞰尘世。

    皇帝!

    天子!

    乃是上天加持,持节云中,代表天意行事。

    在这个年代,百姓尚未有太多觉醒,天子之言,便是不可违逆的天命。

    李恒明深知,自此之后,他可以随意令人生死,一念之间,天下臣民皆系于他的呼吸之间。

    理论上讲,除了高高在上的天意,无人能够制约帝王的权力,无任何意志和事务能够限制他的决策。

    即便是在权利受限的他国,也有君王自诩为国家的先例。

    这意味着,李恒明在这个时刻,不仅仅是一个新君,他是大明的化身,是这个国家的终极象征。

    但这一切,不过是表面的风光。

    新晋的李恒明,尽管名为皇帝,却无一名真正的挚臣。在这庞大的朝廷里,他如同一人面对着无尽的孤独。

    每位皇帝,都渴望紧握权杖,都迫切地想要掌握更多权力,都希望亲自干预政务,让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李恒明也是如此。

    于是,他决定出招,试探这些文武百官的真心。

    他轻咳一声,以沉稳的声音宣布:“各位卿家,都请平身。”

    随着这道声音落下,所有人依令站立,新君的第一道诏书也即将展开。

    他大力称颂前朝,列举端庄的治绩,为自己开启新纪的序章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然而,听到这番话的朝臣们却是心中各有所思。

    他们在想,这位新君的赞词,或许太过煊赫,先帝的政绩,虽然确实存在,却也未必如他所说那般璀璨夺目。

    朝臣们心中不免有些哂笑,这位新君,恐怕是过于自信了吧?

    当这位新君的话语落定,众人皆明了他的用意。

    以孝治国,新君登基之初,便提议为前任君主建立神庙,赋予他庄严的庙号及谥号。

    他对前任君主的讴歌无疑是溢美之词,显露出对优良谥号的追求,绝非平庸之辞。

    大明朝堂上下,此刻确需定下前君的谥号与庙号,遵循宗法与礼序,使之安葬于早已准备妥当的陵寝之中。

    庙号,古自商代始,是祖先供奉之地,为后人祭祀时所尊称之名,象征着对前君巨大功绩的肯定。

    而谥号,自西周而来,是后世对逝者一生功过的评说,用以简略而荣辱分明的几字概括,为后人所铭记。

    作为天下至尊,皇帝的庙号与谥号自是必备之礼。

    然谥号随着年代变迁,其字汇渐显膨胀,后继者通常给予前辈以美名,使得谥号逐渐失去了真实评价的意义。而庙号,因其盖棺定论的作用而愈发重要。

    明白如斯,朝臣们自然察觉到,前君的谥号将不缺赞誉之词,争议的焦点在于庙号的选择。

    庙号,便是君主过世后于太庙中立祠祭奠之用的名号,常含“祖”或“宗”,与前君在太庙中永续香火息息相关。

    开国君主常被尊为“太祖”或“高祖”,如历代之始祖、高祖等;而继任者通常以“宗”字隽称,如曾有太宗、世宗、神宗之号。

    至于现世的大明,每一个庙号背后蕴含着其独有的深远意蕴。

    因此,议题成形——前君宜何庙号?

    前朝之太祖与太宗二号已成定局,前君无缘此等尊称。

    “仁宗”号为品德高尚之君所拥,任谁得之,皆意味着彼时治国有方,深得民心。

    如此君主历史罕见,纵观古今,亦仅四位能获此尊号。

    前君在位八载,勤勉治国,直至过劳而逝,使得国势得以小康,若赋予“仁宗”庙号,尽管略显恭维,但亦在情理之中。

    遗憾的是,“仁宗”亦非空缺之号。

    太祖就是朱元璋,太宗就是朱棣,至于先皇,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他没有这个权利,所以都被利用了。

    仁宗的名字很好,能被称为“仁宗”的人,都是因为他施行了仁德,得到了人民的喜爱。

    这种人很少见,历代以来,只有四人得到过。

    先帝御极八年,日夜操劳,直到累得驾鹤西去,大明才在他的带领下渐渐复苏,如今追封“仁宗”二字,虽有几分夸张,却也能说得过去。

    不过,仁宗的名字,却是被人用上了。

    洪熙皇帝在大明当了一年多的皇帝,可是他却是出了名的宽宏大量,仁宗的名字也算是贴切。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先帝的庙名应该是什么,而且是按照新皇帝的意思,要好一点的?

    一时之间,群臣纷纷动了心思,纷纷开动脑筋。

    九卿大员、大臣们更是跃跃欲试,巴不得自己先起个好名字,好博得这位新皇帝的欢心。

    太祖、太宗、仁宗、宣宗四位皇帝相继去世。

    这几个好名字,都是历代大明皇帝用的。

    那么,如今的新皇帝,又有什麽庙号值得他重视?

    李恒明默默地望着满朝文武,不敢打扰。

    他的用意很明确,就是要封景泰皇帝朱祁钰为大明朝立下的功劳,赐他一个好的封号。

    在场的大臣都不是傻子,自然明白自己的话是什么意思。

    然后,再谈“分辨忠奸”。

    这时,高谷第一个开口了。

    李恒明一看到这老头,就是一阵头大。

    以高谷的正直性格,这一开口,就定了个不好的名字。

    果然,高古板着脸说道:“皇上,微臣认为,先皇的功劳,就属神宗最好!”

    此言一出,群臣顿时窃窃私语起来。

    李恒明端坐在宝座之上,脸色阴沉。

    唉,神宗啊!

    第一印象中,明神宗一定是一代明君,功勋卓着。

    “神宗”两个字,光从名字上就能看出它的神圣和崇高!

    不过,这座庙,也算是一种褒奖。

    神宗的“神”,跟真正的神,并没有什么区别!

    没有一个人,可以称之为“神”!

    其实,民众也不知如何评论,说你好,不服,说你不好,下不了手。

    神宗这个名字,听起来很是圣洁,但实际上,这里面隐藏着一个贬低的意思!

    历代神宗,都不是什么明君。

    宋神宗王安石改革不但未能从根本上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而且使之进一步激化。

    西夏神宗统治时期,内外交困,联元抗金非但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还被打得节节败退,眼看着就要灭亡了。

    至于真正的明神宗,那就更过分了,二十八年没有上朝,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做,还派了一个宦官去全国搜刮百姓的钱财,弄得这个帝国一片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