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随着严寒脚步的逼近,不管什么种族都在忙着储备,一旦大雪封山,觅食将无比困难,所以族里储存食物的速度也随之加快,所以一到晚上,族里能出去的青壮都出去狩猎了,就只剩下老人,女人还有孩子留守族地。天黑后,山洞里光线更加昏暗了,为了节省柴火,大虎部落的人在山洞大厅的火塘里堆了一堆干柴,族人们都聚集在火塘旁干活,有的在处理白天没有处理完的物资,有的将晒干的不知名草用光滑的石头磨碎,还有的用藤蔓捆扎干草做成一张简易的席子好在更冷的时候铺在石床上......一堆人说笑一边干活,很是热闹。

    此时,刘婉玉也正在广场这边,不过她并没有跟这些族人一起干活。

    回来之后刘婉玉先是回山洞拿了工具,之后就开始研究扛回来的竹子,这竹子感觉除了更加粗壮些和刘婉玉世界的竹子没啥两样。既然让自己遇到了竹子,那就绝不能放过那些竹编器物。刘婉玉观察了这么些天,大虎部落目前很少有编织物品出现,盛放东西也都没什么工具。就比如他们在外面抱回来的东西,一趟趟运回来,一次只能身上到处放再加一张兽皮包裹,这能装多少东西,看得刘婉玉莫名急躁。如果有一只大竹筐能一次装不少东西,也不用一趟趟送过来,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说干就干,在刘婉玉的世界里,山边的小村落里,家家户户都是老道的篾匠,刘婉玉的爷爷也不例外。小时候刘婉玉的家后面就有一片茂密的竹林,刘婉玉总跟着爷爷进竹林去挖竹笋,采蘑菇,那时觉得苦,羡慕大城市的孩子每天干干净净的,可现在想起来又觉得无比怀念。刘婉玉的爷爷农闲时总会砍上几棵竹子,用刀蔑成一根根细条,也不搬凳子,就坐在家门口的门槛上,看着门外的世界默默的编织,有时遇到路过的村民还会说上一会儿话,一根根竹条在他手下变成各式各样的篮子、筐子等各种农家会用到的器具,攒一堆后,待到逢集时挑到集市上卖掉,每次回来时,不是给自己带一件新衣裳,就是香甜的糕点,那时刘婉玉总盼着爷爷的篮子筐子早早卖光。

    山洞里处理过冬物品的人看着刘婉玉在山洞中玩木头,都觉得这个雌性又懒又馋,吃东西时拿那一大堆,等到干活了又在那里玩起了木头,唉,还是太小了,玩心重啊,回头得告诉大花好好教教。

    刘婉玉此时不知道自己在大虎部落的人的眼中是个什么形象,打量一圈,刘婉玉决定还是先做几个杯子和碗筷等一些器具出来。不过刘婉玉先将竹子上多余的枝丫修剪下来,也没丢,而是捋顺堆在一旁,这些枝丫可以做成扫把用来扫地最适宜。

    刘婉玉挑选出一根大腿粗的竹子出来,将背包里的兵工铲组合成锯出来,沿着结一指节处,开始锯。锯的过程并不容易,兵工铲并不是专业的锯,用起来很不顺手,不过已经比没有工具强多了。不知过了多久,感觉自己的手都要磨出火花了,终于锯了一节下来,用砍柴刀将外面的青衣一点点刮去,先放到一边备用,接着按照之前的步骤将一根竹子都锯了下来,细的可以做水杯,粗的可以做饭碗。不过,这还没好,要先用盐水泡一晚上,再用高温烤干,这样做出来的竹器才用的久。

    接着又选了一根稍细点的竹子,去头去尾,平结,平结就是将竹节突出的部分刮平,接着用砍刀一点点破开,对分。竹子破开了头,后面就好开了,刘婉玉双脚踩在一半的竹子上,双手使劲向上掰另一半竹子,所谓势如破竹,就是说的这种,一下子就打开了。刘婉玉踩在竹子上拿起一个竹子将劈开的竹子里的竹节都捣掉,这样后面才能更方便蔑成竹条。做完后用砍刀将竹子的一头砍成几等分,然后一点点劈成一根根细条。接下来是起层,就是用刀沿着表皮一点点劈开,分开篾青和篾黄,这一步最难,很容易断也很容易受伤,刘婉玉小心翼翼注意着不拉到手。小心翼翼地不知干了多久,渐渐的山洞里的越来越少,终于起层完。接下来就是破丝,将青篾破成一根根细条。破好丝的竹条还要过剑门,过剑门就是竹条在铁缝里穿过,锋利的铁刃将竹条刮成等宽的竹条。最后一步刮青,是把竹条一根根在刀刃上刮过去掉竹条上的青色部分,不过刘婉玉实在累的做不动了,就省了这两个步骤。

    蔑好的竹条先拿藤草绑起来堆到山洞一角放着,反正一时半会儿的也做不成什么,又将一口空的石锅里添满水将之前锯好的竹杯子放进去加了些盐浸泡上。

    做好后大花还没回来,刘婉玉也不知道现在是个什么时候了,反正也不困,索性等等他吧。

    从一堆边角料中捡出一节竹子,拿砍刀削成一把筷子,又用一小节竹子做了一把竹刷,竹刷也很好做,就是沿着竹节的一头等分往下破开,按着破开的一小片竹节往外掰,竹片里面的竹子会折断,把里面折断的竹片丢掉,留下外面的竹青。做完后将竹片破成更细的竹条,一把竹刷就做好了,可以用来刷锅。

    又捡了几节竹子,用刻刀雕出几把勺子,刘婉玉自己有就准备把这这些给大花用。

    想起平时大花切烤肉时都是滚烫的烤肉直接上手按着切,好在他皮肤厚,也只是烫的皮肤发红而已没有烫伤,不过刘婉玉还是决定做过夹子出来,以后这种滚烫的东西可以用夹子夹住。

    竹夹子也很简单就是早餐店夹饼夹包子的那种,刘婉玉小时候人们用的都是那种长长的竹制夹子,后来不锈钢的夹子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也没有完全取代它,偶尔也会在某个早餐摊子见到。

    说干就干,刘婉玉劈了一节竹子,削去多余的部分,靠中间的部分在火堆上烤了烤,然后按住两边的头向中间弯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