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3章 拳击行动2

    1月30日,经过前期的曲折,布列斯特和谈再度开启。在这一关键时刻,起到决策作用的是外交人民委员,也即外交部长的身份,托洛茨基。他身着正式的礼服,每一步都显得沉稳而庄重。在离开前,他和列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策略讨论。两人在克里姆林宫的一间小会议室中,围着一张巨大的地图商议策略。托洛茨基临行前与列宁约定,如果德国提出了最后的要求,苏维埃俄国就会退让并签署协议。

    然而,事态的发展超出了他们的预料。德国果然向苏维埃俄国递交了最后通牒,情势紧张到了极点。托洛茨基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他随即向列宁发送了电报,询问下一步的行动计划。电报机嘎嘎作响,列宁迅速地回复,指示说:“无论如何都要接受德国的条件,立即签署和约。”

    但托洛茨基在面对这种巨大的压力时,却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并没有按照列宁的建议行事,而是选择发表了坚定的拒绝签约的声明。这个决定震惊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他短暂的讲话后,不再逗留,立即率领代表团离开了布列斯特。

    德国对这种突然的转折显然没有准备,但他们迅速做出了决策,选择执行了军事行动,名为“拳击行动”。不久,德军和奥军如同洪流般,开始对苏维埃俄国展开了猛烈的进攻。

    在1917年2月1日,随着夜幕的降临,士兵们做了精心的准备。炮火的轰鸣在战场的各个角落回响,士兵们肩扛武器,迅速行动起来。

    在攻势的第一天,北路德军以16个师的强大阵容展开了猛烈的冲击,火线弥漫,炮声震天。经过激烈的战斗,他们成功攻下了战略要地陶格夫匹尔斯。

    普斯科夫附近的森林和沼泽地带成为了严峻的考验,但在德军的严密策略下,不久后,这座重要的城市也宣告失守,被德军占领。

    2月8日,北路德军的士气高昂,他们的战术训练和严格纪律都得到了展现。他们再次展开攻势,经过连续的战斗与对抗,最终攻下了位于纳瓦河畔的纳尔瓦,这一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他们在北路的优势。

    在中路,德奥联军的进展也相当顺利。他们经过了长时间的策略部署与战术调整,对抗红军的抵抗。在2月11日,经过一夜的激战,斯摩棱斯克的市中心,德奥联军在日出时分插上了他们的旗帜,标志着这座城市的陷落。

    而在南路,奥军充分展示了他们在多年战争中累积的经验。他们利用机动性,快速移动,使得红军在乌克兰的残余部队措手不及,连续遭受重创。经过多次战斗,红军在乌克兰的阵地被奥军全线突破,之后,奥军继续他们的攻势,意图迅速占领察里津,并进一步切断苏俄的南部交通线。

    同盟国军队在一个礼拜之内前进了超过150里的路程,途中没有遇到任何激烈的抵抗。现在德军距离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只剩下不到100里的距离,这迫使布尔什维克将他们的首都迁移至莫斯科。

    此时的俄罗斯南部尽管日渐走向春天,但仍然寒风刺骨。火车颠簸过冰雪之地,内部的暖风却给人们带来了些许舒适。

    米哈伊靠在软垫的火车座椅上,窗外的白雪与茫茫的冻土显得那么深邃。尽管他穿着沉重的军大衣,但上校的徽章却显得格外耀眼。

    他还记得那天在维也纳与妹妹告别的情景,那时他满怀憧憬地认为,俄国革命后的东线战事应该就此结束,而自己可以回家享受久违的温馨。

    但命运总是捉弄人,他的期望并没有成真。想到这里,米哈伊轻轻地叹了口气,心中充满了一丝疲惫。不过从前线传来的消息,对面的俄国红军似乎也对这无休止的战争感到厌烦,他们的士气并不高涨。

    米哈伊回忆起这场最近的战斗,内心充满了自豪。他说:“我们精心策划,让一群训练有素、装备齐全的步兵,装载着先进的机枪和火炮,快速坐上了前往各个目的地的火车。

    每到一处,他们迅速行动,占领一座又一座的火车站,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我们成功地拿下了布尔什维克的据点,囚禁了他们的成员,并且获得了大量的士兵投降。

    而在乌克兰境内,红军的抵抗几乎为零,许多红军士兵纷纷投降。接下来,米哈伊和他的部队将目标定在察里津,他深深地希望那里的红军同样没有多少反抗的意志。

    毕竟,如果能在不经过大规模战斗的情况下轻易地拿下察里津,那对他和他的部队来说,确实是一个梦幻般的胜利。

    ......

    2月18日,夜色降临,寒风瑟瑟,俄国的政治氛围却比这冬日还要寒冷。苏俄中央委员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他们迅速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会议室内,巨大的水晶吊灯投射下微弱的光线,照亮了每个人紧绷的面孔。表面上似乎冷静,但心中的激流暗涌可见一斑。

    列宁,一如既往地充满激情地为自己的主张辩护,但遭到了多数人的反对。初次投票后,列宁的主张以微弱的6:7的票数被否决。眼看着局势进一步恶化,中央决定连夜再次开会,以找到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这次的会议更为激烈,空气中充满了紧张与不安。议员们表情凝重,话语之间,都带着一丝焦急与担忧。托洛茨基原先持有的观点经过列宁的逐一反驳后,他似乎对列宁的提案有了新的认识。经过深思熟虑,托洛茨基最终决定支持列宁。经过长时间的辩论与争论,最终以7票赞成、5票反对、1票弃权的微弱多数,列宁的提案被接受。

    苏俄政府深知时间紧迫,他们连夜草拟了通知,以电报的方式迅速通知德国方面,表示同意签约,希望可以阻止进一步的战事。

    然而,德国并没有如预期般的停止进攻。在德国高级指挥部,兴登堡通过电话与策略高明的康拉德深夜密谈。经过深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