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四十七章 秦颜挥兵,三辅终战(七十七)

    见到张奂和刘宽二人,并没有对他说话之后,何引伸手提起一旁火炉之上开水,倒入了杯中。

    这个时候他可不会按照礼仪来喝茶,因为现在是要治干燥。

    “你准备带兵杀入洛阳?难道你就不怕到时候,天下大乱?

    战火四起?”张奂看着何引道。

    “只要整顿秩序,必定会死人,叔祖不会以为,我还会害怕死人?”何引看着张奂道。

    “你说了这许久的外戚之事,老夫想问问这和秦颜如今征战三辅和羌人清除马氏、窦氏以及梁氏的势力到底有何关系?”刘宽看着何引。

    “这个必须要将他们与皇室的关系说清楚才可以,不然的话,恐怕二位叔祖也不会真正的明白这其中的关系!”何引的话说完之后。

    张奂和刘宽二人相继的陷入沉默,他们听了何引说了这么半天的外戚之事。

    心里面早就已经有了些许的想法,只不过还没有得到何引的证实!

    “你继续说下去,老夫就听一听你的想法到底是什么!”张奂将手中茶杯放在了桌子之上,看向了何引。

    “建武年间,鉴于王莽篡汉的教训,光武帝对外戚依旧采取严格限制的政策。

    他明确规定“后宫之家,不得封侯与政”,在此政策下,外戚樊氏、阴氏终日惕惕。

    樊家的樊宏为“保身全己”,常以“富贵盈溢,未有能终者”为戒,平日“为人谦柔畏慎,不求苟进”,临终仍虑“无功享食大国,诚恐子孙不能保全厚恩”,自请“食小乡亭”。

    樊氏子孙受其影响,未尝犯法。

    而南阳阴氏的阴识以“天下初定,将帅有功者众,臣托属掖廷,仍加爵邑,不可以示天下”,推拒了增封的机会,阴兴亦拒关内侯之封,并嘱外戚之家“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应执谦退之道,不为宗亲求位。

    光武帝的防范政策使外戚不得不小心翼翼,谦退自守。

    这体现了皇权与外戚对立的一面。”

    “自孝明帝起,外戚势力重新抬头。

    永平中,马氏贵幸,马后竟在明帝的授意下参与国政;建初年间,马氏和窦氏为争夺权位展开了长期的斗争,最终由窦氏拉开了太后临朝和外戚擅权的序幕。

    此时,外戚若不乱政便鲜遭反对,太后定策称制更被视为当然。

    显示出皇帝对外戚倚重的一面。”

    “而小说家的司马迁在以史家之名担任官职之时也曾经说过:“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

    这句话基本体现出了自高祖时期起,大汉这四百年时间之中历代帝王对外戚的基本态度。”

    “对于这个,叔祖应该不会反对吧?”何引看向了身为皇室宗室的刘宽。

    “的确如此,司马迁虽然是以小说家为实而以史家为名,不过这句话他并没有说错!”刘宽对何引的问题,表示肯定。

    “二位叔祖,在我看来,狭义的皇权仅指皇权,而广义的皇权不仅包括皇权,还应该包括各种以皇帝的名义行使的权力。”

    “其实,老实说对大汉的天下和百姓来说,这两种权力是没有区别的,但对皇帝和围绕皇帝形成的各种政治势力来说,却面临着如何进行权力分配的问题。

    皇权在有些时候就是皇帝的权力,而其实在更多的时间里,皇权并不能够带来足够的威慑。

    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必须要有一种制度可以完美的保护皇权。”

    何引看向了张奂和刘宽二人:“二位叔祖应该也知道一个事情,自古以来凡能够开创出一种制度者,若非开国之君便是中兴之主。

    例如赵国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秦国孝公嬴渠梁用商君变法,本朝高祖建立大汉……

    由于君主在国内权力的至高无上,这些有能力的君主又多雄心勃勃,才华横溢,很难想像会放弃任何一项他们能力所及的权力。

    因此,他们开创的制度,往往为自己量身定做,尽力地将皇权延伸到自己的能力所能达到的每一个角落。

    在这些君主在位时,围绕皇权的一整套政治体制基本由君权左右,全国上下无敢违者,君主才是整个天下唯一的最终决策者,一切以皇帝名义行使的权力都无法违背皇帝本人的意愿。

    这时皇权便是属于君主自身的权力。”

    刘宽和张奂对何引说的这些并没有反驳,因为从各种情况看来,何引所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

    “然而正是由于这些有为之君非比常人,他们的后代们大都不会拥有如此能力,毕竟,不是每一位帝王都能用有先祖那般的能力。

    所以,注定了他们既无法完全掌握先人